AMD 如何一夕之間跌入谷底成為無廠的半導體公司?AMD 命運多舛的發展史|趕快tech我 EP8.2.4

更新於 2023/02/0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怪獸科技公司,用10分鐘帶你探索最新科技趨勢。
收聽Podcast:https://linktr.ee/monstech_inc
追蹤我們:https://www.instagram.com/monstech.inc/
前兩篇,我們介紹了 Intel 的發展史,緊接著,我們就要來看到 Intel 多年來的死對頭—— AMD 的發展史,值得一提的是,AMD 和 Intel 的創立時間其實僅差了一年,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認識這一間公司。
AMD(超微)公司簡介

創立

是死對頭也是老相識

我們在介紹 Intel 時曾經提及,Intel 的兩位創辦人羅伯特.諾伊斯及高登.摩爾原本是仙童半導體公司的員工,辭職後才共同創辦了 Intel 這件公司,而事實上,我們今天介紹的 AMD,它的創辦人傑瑞.桑德斯,也是從仙童半導體公司辭職的銷售主管,也就是說,桑德斯與諾伊斯、摩爾本是熟識,並且因為這個緣故,有很長一段時間 AMD 和 Intel 是既是競爭者又是合作夥伴
傑瑞.桑德斯(Jerry Sanders)/圖:Forbes

「第二供應商」策略

然而,由於 AMD 在籌措資金上一直不如 Intel 容易,所以桑德斯為 AMD 制定了「第二供應商」戰略——不斷模仿第一供應商公司的產品,並用更便宜的產品,成為其他公司的第二供應商。儘管狡猾,卻也讓 AMD 在初期站穩腳步。

撕破的協議

後來, IBM 開始將自身的個人電腦 CPU 外包給廠商,卻又不想要讓一間供應商獨大,因此要求 Intel 將技術授權給 AMD,讓兩間公司在 1982 正式簽訂了五年的授權協議,於是,Intel 將自己開發的 X86 架構處理器技術分享給 AMD。
然而,就在 Intel 第三任 CEO 安迪.葛洛夫上任後,他單方面撕毀了和 AMD 的協議,於是,AMD 告 Intel 毀約,開始了與 Intel 的訴訟戰。
不過,因為市場的損失與訴訟戰的消耗,也導致 AMD 在 CPU 的開發上與 Intel 拉開一大段距離。最後,1994 年長期的訴訟戰畫下句點,法院判決 AMD 勝訴,並使得 AMD 拿到了 X86 架構的永久知識產權,也讓 AMD 有了研發自己CPU 的機會。於是,1995 年,AMD 推出了自家的 CPU K5,後續也推出了K6、K7,也就是所謂的速龍系列。

輝煌時期

速龍系列打出亮眼的成績

AMD 的速龍系列與當時 Intel 所開發的 Pentium 系列打得難分難捨,K7 處理器甚至是第一顆時脈超過 1Ghz 的 CPU。
速龍系列/圖:維基百科
2003 年,AMD 發表了第一款 64 位元的 CPU 速龍 64,憑藉著兼容性和性能被廣大用戶所喜愛。
2005 年,AMD 更發表了第一款雙核心 CPU,至此,CPU 的趨勢邁向了多核發展的時代。
2007 年,AMD 在個人電腦領域上達到了 5 成,可以說是 AMD 最輝煌的時期。

營運低潮

AMD 享受輝煌的成果時,做出了第一個決策——買下 ATI 準備前進顯示卡市場,然而,最終卻搞得腹背受敵。一方面,AMD 開發的顯示卡面對顯示卡市場龍頭 NVIDIA 嘗不到任何甜頭;另一方面,當時 Intel 推出 Core系列後(也就是大家熟悉的 i3、i5、i7),以更好的性能和更好的效能,拿下了消費級 CPU 市場,而儘管 AMD 也推出新的推土機架構,但悲慘的性能,卻使得 AMD 陷入谷底。
於是,AMD 做出了第二個決策——將 AMD 拆成兩家公司,一家負責設計,一家負責生產,然而,在當時經歷低潮的 AMD,後來為了維持營運,又將自身的生產公司賣掉,因此最後 AMD 成為一間無廠的半導體公司。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1.6K會員
392內容數
你是否有想過,為什麼看過這麼多成功的人的例子,聽過這麼多厲害的人他們的分享,有時候自己卻好像只是在原地踏步呢?《怪獸科技公司》第二季將從科技產業的角度切入,透過跨領域的視野,帶你掌握各種必備的自我管理能力與心法,一起用科技去思考你的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到了 1970 年代,由於與日本 Busicom 合作,Intel 開始發展處理器,製造出第一顆 CPU Intel 4004,不過當時 Intel 主要的營收仍然來自記憶體,因此並沒有全力發展 CPU。直到 1980 年代個人電腦發展後,日本的記憶體晶片製造廠開始壓縮到 Intel 的利潤
談到 Intel,我們必須得先追溯晶片的發展史:一開始的電子計算機,其實是透過真空管作為電路控制的電子元件,以進行電流開關以及放大訊號。簡單來說,就是將一個罐子抽真空,而裡面有電路的設計,然而,這種零件非常容易壞。
我們可以想像一台電腦是由許多硬體組合而成的,不過,你可能不知道,從鍵盤打字到螢幕顯示的過程中,有個不可或缺的角色——中央處理器,也就是 CPU,今天我們就來淺聊一下電腦的大腦,中央處理器(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在電動車市場領域,我們可以觀察到市占前十大多半是中國品牌,銷售量不錯但沒有超越特斯拉、利潤更是沒有特斯拉來的好,到底特斯拉能鞏固市場「不創新」的關鍵核心是什麼?
2010 年,馬斯克宣布對外向一般大眾消費者交車,並且啟動中國製造 Model Y項目;後來,特斯拉於 2019 年蓋好上海超級工廠,以供應大中華市場以及歐洲市場,也因為這樣的契機,特斯拉在中國的市場是僅次於美國這個全世界最大的市場,且產能有一半出自於上海。
特斯拉的創辦人並不是馬斯克,而是馬丁.艾伯哈德和馬克.塔彭寧,他們希望能將跑車和新能源結合,於是在 2003 年於矽谷成立特斯拉汽車公司,紀念物理學家尼古拉.特斯拉,致力於研發高性能的純電動汽車,TA 是有環保意識的高收入族群。
到了 1970 年代,由於與日本 Busicom 合作,Intel 開始發展處理器,製造出第一顆 CPU Intel 4004,不過當時 Intel 主要的營收仍然來自記憶體,因此並沒有全力發展 CPU。直到 1980 年代個人電腦發展後,日本的記憶體晶片製造廠開始壓縮到 Intel 的利潤
談到 Intel,我們必須得先追溯晶片的發展史:一開始的電子計算機,其實是透過真空管作為電路控制的電子元件,以進行電流開關以及放大訊號。簡單來說,就是將一個罐子抽真空,而裡面有電路的設計,然而,這種零件非常容易壞。
我們可以想像一台電腦是由許多硬體組合而成的,不過,你可能不知道,從鍵盤打字到螢幕顯示的過程中,有個不可或缺的角色——中央處理器,也就是 CPU,今天我們就來淺聊一下電腦的大腦,中央處理器(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在電動車市場領域,我們可以觀察到市占前十大多半是中國品牌,銷售量不錯但沒有超越特斯拉、利潤更是沒有特斯拉來的好,到底特斯拉能鞏固市場「不創新」的關鍵核心是什麼?
2010 年,馬斯克宣布對外向一般大眾消費者交車,並且啟動中國製造 Model Y項目;後來,特斯拉於 2019 年蓋好上海超級工廠,以供應大中華市場以及歐洲市場,也因為這樣的契機,特斯拉在中國的市場是僅次於美國這個全世界最大的市場,且產能有一半出自於上海。
特斯拉的創辦人並不是馬斯克,而是馬丁.艾伯哈德和馬克.塔彭寧,他們希望能將跑車和新能源結合,於是在 2003 年於矽谷成立特斯拉汽車公司,紀念物理學家尼古拉.特斯拉,致力於研發高性能的純電動汽車,TA 是有環保意識的高收入族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AMD 1Q24 財報表現相當糟糕,尤其是 MI300 伺服器連續 2 季的全年財測 (Guidance) 預計僅 40 億美元,顯著低於 Buy Side 預期的 80-90 億美元,且沒有看到 MI450 的進度更新,我不理解在撰稿的此時,為何 AMD 盤後僅下跌約 5%。
Thumbnail
AMD 從一個小公司逆風翻盤,經歷了多次起起伏伏,最終在蘇姿豐的帶領下重新崛起,成為與英特爾分庭抗禮的晶片巨頭。AMD 通過推出高性能 Zen 架構的 CPU 產品,以及在數據中心和 AI 領域的戰略佈局,成功擴大了市場份額,並實現了股價的百倍增長。
Thumbnail
當初和NVDA一起加倉的AMD,近期也是漲很多,我成本在117,現在股價在203。 本週DJI在39087。
Thumbnail
蘇姿丰是 AMD 的執行長,她在 2014 年接任時,該公司處於危機之中。但在她的領導下,AMD 扭轉了局勢,成為全球最大的中央處理器供應商。蘇姿丰的成功背後的秘密是她的 5% 哲學,這就是她鼓勵團隊持續進步的目標策略。她認為,訂出 5% 的進步挑戰,對團隊比較有建設性,也能保持前進的動能。
Thumbnail
蘇姿丰的訪台行程 AMD超微董事長蘇姿丰(Lisa Su)搭乘專機,於2023年7月17號下午抵達台北松山機場,預計在7月20號出席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頒授名譽博士學位典禮並發表演講,其實蘇姿丰跟台灣的關係也非常的緊密,三度擔任台北國際電腦大COMPUTEX的CEO Keynote 主講人,去年也以「
Thumbnail
AMD 2022Q4獲利持續受到電腦業務去庫存影響,公司表示去庫存將延續至2023Q1結束。但由於資料中心及電腦業務皆會在2023上半年落底,且新平台將在資料中心處理器持續獲得市佔率,激勵股價在電話會議後大幅上漲。
Thumbnail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我們想要的便利,造就了更快速更有效率機器,運用 GPU, CPU, 3D 封裝提升運算能力,再搭配 DDR5, SSD 擴展讀寫速度,PMIC 與水冷系統加強電能效率與散熱,並且需要儲能方案,讓生活繼續往前行!
Thumbnail
昨天最重磅的消息,就是超微(AMD)公布慘到爆的營收預估,第 3 季初估營收約 56 億美元,比先前預測少約 11 億美元!毛利率預估也僅僅只有 42%,大幅低於上一季的 46%!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AMD 1Q24 財報表現相當糟糕,尤其是 MI300 伺服器連續 2 季的全年財測 (Guidance) 預計僅 40 億美元,顯著低於 Buy Side 預期的 80-90 億美元,且沒有看到 MI450 的進度更新,我不理解在撰稿的此時,為何 AMD 盤後僅下跌約 5%。
Thumbnail
AMD 從一個小公司逆風翻盤,經歷了多次起起伏伏,最終在蘇姿豐的帶領下重新崛起,成為與英特爾分庭抗禮的晶片巨頭。AMD 通過推出高性能 Zen 架構的 CPU 產品,以及在數據中心和 AI 領域的戰略佈局,成功擴大了市場份額,並實現了股價的百倍增長。
Thumbnail
當初和NVDA一起加倉的AMD,近期也是漲很多,我成本在117,現在股價在203。 本週DJI在39087。
Thumbnail
蘇姿丰是 AMD 的執行長,她在 2014 年接任時,該公司處於危機之中。但在她的領導下,AMD 扭轉了局勢,成為全球最大的中央處理器供應商。蘇姿丰的成功背後的秘密是她的 5% 哲學,這就是她鼓勵團隊持續進步的目標策略。她認為,訂出 5% 的進步挑戰,對團隊比較有建設性,也能保持前進的動能。
Thumbnail
蘇姿丰的訪台行程 AMD超微董事長蘇姿丰(Lisa Su)搭乘專機,於2023年7月17號下午抵達台北松山機場,預計在7月20號出席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頒授名譽博士學位典禮並發表演講,其實蘇姿丰跟台灣的關係也非常的緊密,三度擔任台北國際電腦大COMPUTEX的CEO Keynote 主講人,去年也以「
Thumbnail
AMD 2022Q4獲利持續受到電腦業務去庫存影響,公司表示去庫存將延續至2023Q1結束。但由於資料中心及電腦業務皆會在2023上半年落底,且新平台將在資料中心處理器持續獲得市佔率,激勵股價在電話會議後大幅上漲。
Thumbnail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我們想要的便利,造就了更快速更有效率機器,運用 GPU, CPU, 3D 封裝提升運算能力,再搭配 DDR5, SSD 擴展讀寫速度,PMIC 與水冷系統加強電能效率與散熱,並且需要儲能方案,讓生活繼續往前行!
Thumbnail
昨天最重磅的消息,就是超微(AMD)公布慘到爆的營收預估,第 3 季初估營收約 56 億美元,比先前預測少約 11 億美元!毛利率預估也僅僅只有 42%,大幅低於上一季的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