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義中的自由、無意義、孤獨、死亡:人在做選擇的時候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選擇不成為自己,第二種是選擇成為自己。

2023/11/0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存在主義治療

存在主義治療

在典型的華人文化中,人們畏懼談論死亡、孤獨,但其實死亡只是生命的過程。

對於存在主義,四大的核心理念: 「自由、無意義、孤 獨、死亡」

自由給予人們絕對的空間,卻也相對地個體需要承擔因為自行選擇而應負起的責任,至於無意義,人身在世要明白自己是為了什麼而活,所要追求的生活動機又是什麼,可以是工作的成就感、照顧家庭的使命感……。孤獨則說明從生命開始到結束本就為孤獨的一個人,自己才是生命的主角,要接受總有一日生命會到達終點,必須接受死亡,也要明白死亡是隨時都 有可能發生的,學習如何調適並祝福重要他人的離別。

對於孤獨:生命中的很多時候,人是孤獨的,因為與自己相處的時間比與 他人的時間還要多。若不能體認孤獨與認識何謂孤獨,將會讓自己陷入負面的 迴旋之中無法自拔。存在主主義: 「我們必須獨自賦予自己生命的意義,必須獨自決定自己應該如何過活。」旨在帶領人們學習如何賦予自己生命的意義,並理解為了什麼目標努力的追求著。

對於自由: 自由會喚來焦慮,我們無論是在個人或社會的層面,都狂熱地 逃避自由。」觀察社會發展的脈絡可以發現,人沒有自由時會極盡的追求,但擁有了自由以後便會開始退縮、害怕。存在主義認為人類的本質是自由的,我們有所選擇,包含面對困境也有所選擇。

對於無意義: 「人需要意義讓自己活著,但活著卻沒有意義。」對於我來說明白何謂意義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但很多時候若執著於意義究竟是什麼,會讓我更加焦慮不安。很擔心自己認為的意義是否真的是有意義的,最好的時光、珍惜當下便是每一個有意義的時刻。

對於死亡: 向死而生的意義是,當你無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體會生的意 義。」對於死亡我不畏懼,而害怕是如何死亡的這個過程。若能深刻理解何謂孤獨、找尋意義的目的,享受當下的自由,死亡其實並不可怕,不過是生命之 花到了該凋謝的時候而已。面對死亡總會感到焦虑,這種焦慮來自於對不確定 與不安。我們要破除恐懼,直視死亡,與焦慮共存。要洞察自身的處境後,以 底線地活著」,進而把握機會盡可能活出沒有遺憾的人生。

存在主義治療在未來的發展上,可以應用於「臨終關懷」或 「老年諮商」,應用存在主義深度探討的內容,協助個案理解死亡焦慮,或孤獨的意義。由於此年齡區間的人大多已有許多生命歷程的經驗,在最後這些僅剩的時光希望能協助人們不留遺憾、更輕鬆自由的享受活著的美好。


推薦書單:

●存在主義之父齊克果

●我們在存在主義咖啡館:那些關於自由、哲學家與存在主義的故事

●異鄉人

●Yalom (2021)。生命的禮物-給心理治療師的 85 則備忘錄

●Yalom 系列書籍(愛情劊子手、凝視太陽、叔本華的眼淚、一日浮生、診療 椅上的謊言)

心靈成長/電影推薦/深度探索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