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購物習慣漸漸由實體店面轉移到網路購物,這些都有賴於網路的出現,進而帶動了電子商務的發展。究竟什麼是電子商務?它的經營模式有哪些?對我們又有什麼好處呢?
近二十幾年來,人類的消費習慣因科技發展而有劇烈的改變。過去我們購物,需要走出家門到實體店面挑選;時至今日,我們能透過網際網路購買到大部分所需的用品。這些都有賴於網路的出現,進而帶動了電子商務的發展,但究竟什麼是電子商務?它的經營模式有哪些?對我們又有什麼好處呢?哈利熊在此為您介紹。
什麼是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是指透過網際網路進行商品或服務買賣的交易形式,說得更精確一些,所有透過網路進行、完成的商業買賣,其中可能涉及由網路加密傳輸的數據交換或資金交易,都可稱為電子商務,簡稱為電商。
舉個現在日常生活經常發生的例子,如果你今天想在奇摩購物或PChome購買新手機,你會先提供個人資料加入會員,找到所需商品下單後,在結帳頁面輸入信用卡資訊完成付款,這一連串的行為即為電子商務的應用。
電子商務是現今成長最快速的市場,且自智慧型手機等行動裝置問世之後,上網變成一件唾手可得的事情,更大幅度增加電子商務的途徑。根據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的調查,台灣人在2018年曾使用網路購物的比例就高達64%,相較2015年的32%,大幅成長一倍!這也代表對目前的台灣人來說,使用電子商務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
電子商務的發展史
第一筆網路加密交易發生在1994年,但在更早之前,人們便開始陸續研究電子商務的應用。1970~1980年代電子商務的基本系統開始有了雛形;後來在1990~2000年間,現今的電商巨頭Amazon和eBay開始在網站上經營電商;從2010年至今,出現了數百種不同的電商經營形態和服務。
在這幾十年間,藉由電商產業的發展,也出現了許多知名的企業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如Amazon、PChome、蝦皮等等。
電商常見的經營模式
1. 企業對企業(B2B)
意即買家和賣家雙方皆為企業身份。例如某企業向文具批發商採購大量的文具用品,或是企業向微軟購買正版軟體。因為在這交易過程中沒有「個人消費者」的參與,所以大多落在產業的較上游,如製造商、工廠、批發商等。而通常因購賣量大,也能拿到較優惠的折扣價。
2. 企業對消費者(B2C)
這是最常見的商業模式,一般消費者向企業或商家購買少量商品。商家透過網站或APP展示商品或服務,消費者透過電商平台下單。例如我們上網購買服飾,經常是個人的消費行為,也不會一次購買大量商品,就像我們每隔幾天就要到超市採買,但購買量都不大。
3. 消費者對消費者(C2C)
C2C是相對前兩者來說較新的商業模式,先前購買過商品的消費者試圖將此商品轉賣給另一位消費者。例如將只穿過一次的衣服放在拍賣網站上低價售出,或是想換一台新車,便在臉書社團上發文把舊車賣掉。在此過程中沒有任何企業參與,主要是賣家(前消費者)將曾購買但用不到的商品轉售給有興趣的買家。
電子商務的好處
前面提到了電子商務在短短二十幾年內就有相當大的進展和市占比,到底電商有何好處吸引企業和消費者趨之若鶩呢?
1. 市場全球化
透過網際網路,我們能從各國的購物網站和各大品牌官網購買到我們所需的商品,例如我想買一台還沒有代理商進口的日本品牌相機,我不需要坐飛機到當地或是苦苦等待代理商進口,只要上Amazon JP搜尋我想要的型號,刷卡下單,大約兩週就能到我手上。只要網路在手,電子商務讓我們不受限於地域。
2. 不受時間限制
大部分實體店面有營業時間的限制,即便是在台灣24小時營業的便利商店,也無法買到所有你想要的物品。但電子商務的好處是隨時開放,對於商家來說,他擁有更長的銷售期和更多機會,卻又不須時時盯著;對於客戶而言,這是一個方便且具即時性的購物平台。
3. 控管庫存、降低成本
由於無需僱用銷售人員或維護實體店面,電子商務業務可大大降低運營成本。因此主要的成本將用於倉儲、運送和網站更新與維護。而也因為營運成本降低,所以可以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和折扣,更吸引消費者繼續使用。
而企業利用電子商務的另一個好處便是不用過大的空間來存放商品,可以僅留少量庫存再適時追加;抑或是採先預購後出貨,更能控制庫存避免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