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雞蛋,笨鳥,石頭山──黃驥的女性三部曲與金馬 60 重要入圍片《石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石門》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石門》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從《神女》到《石門》的百年陰翳

黃驥和拍紀錄片出身的先生大塚龍治,時隔六年後再次攜上姚紅貴,拍了第三部女性電影《石門》。第一部《雞蛋和石頭》(2012)由黃驥自編自導,寫的是遭遇侵犯、渴望離家的 13 歲女生的倖存故事;第二部《笨鳥》(2017)是小女生長大到了 17 歲,依然留守故里、依舊渴望愛與新生,遂帶著一片赤誠探索慾望的過程;來到 2023 年,《石門》裡的女生已經 20 歲出頭,念了大學,有了新伴侶,可還是被什麼給困住。

十年一刻,電影裡的林森和現實中的姚紅貴都被時間鑿出了成長的痕,黃驥也成為了母親,可電影的呼喚似乎未曾將那道階級的石門鑿出裂縫,時間只是讓更多人選擇「躺平」,石化成一座座冥頑的山。困境還在,疼痛亦然,世界並沒有變得比較明亮。

在看《石門》的時候,我一度想過要離開,也一直在想,還是就不要寫了?觀影後的運動傷害拖了很長一段時間,我還沒能完全辨明何以同樣地感覺到痛,只是一面驚訝於沒有生過孩子、不曾經歷過那生之脹痛的我,竟然在幾刻之間,感覺到自己的身體也被影響了,感覺到我之於痛,是那麼靠近。

電影散場之後的下午,我坐在百貨公司附近的公園流了一個多鐘頭的淚,剛好是放學時分,稚嫩的孩子奔跑著經過我,牽起一旁等待孩子放學的母親,坐上豪車,或是散步回到就在蛋黃區一帶的富宅。

我發現這一帶的道路是經過整治的,望去幾乎不見骯髒,就連枯葉也比其他地方還好看。社會階級這件事,硬生生地踏破了電影和現實之界,橫亙在我面前,我像是被訕笑著,發現自己不應該留在這裡。

《笨鳥》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笨鳥》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1934 年,吳永剛拍了《神女》,他寫上個世紀的畸形,母親為了讓孩子讀書而去做妓女換錢,也換一場光明,以及僅有一次的脫貧可能性;以《菠蘿,鳳梨》入圍第六十屆金馬獎「原著劇本獎」的中國導演閆嘯林也用黑白片拍母親與孩子,高考將近,母親決定帶孩子偷渡,甚至丟棄自尊、委身和親戚借錢,為的也是交換一次翻轉階級的機會。

同樣入圍原著劇本獎的《石門》也入圍了「最佳導演」、「最佳劇情片」等獎項,黃驥的女性三部曲是被更多人看見了,可百年如轉瞬,我們還在拍發霉的、陰翳的、扭曲的現實,女孩(男性亦然)被當成貨幣、商品,而階級仍舊難以撼動──這些作品裡的人文關懷,真的能讓陽光灑進那個晦澀的角落嗎?

《雞蛋與石頭》電影劇照/IMDb

《雞蛋與石頭》電影劇照/IMDb

當女孩成為貨幣

《石門》是將所有人類史上的壓迫和破壞,全都塞進了被資本化、階級化的逼仄的生命空間裡,它所埋下的刺,也絕非僅止於子宮裡,其招致負評的冗長節奏和碎片敘事,更可視為是本就如此漫長,甚至沒有盡頭的生命史的苦痛。

從首作《雞蛋和石頭》便由姚紅貴所飾演的 13 歲林森,到了《石門》被迫成為一個年輕媽媽。原本離開了老家,林森又因為雙親經營的診所發生醫療事故而再次被圍困,她決定以假名「小雨」靠捐卵賺錢還債,隨著乳房日夜脹痛,她發現自己不小心懷孕了。但急欲取得功名的男友還不想要孩子,更無意共組家庭,林森決定再化名為「銀芳」,將孩子生下來給家裡診所的事故受害者,作為賠償。

捐卵可以獲得的報酬(營養金),在台灣最高上限是 99,000 元,而過度資本化的社會亦使「捐卵」這件事除了女性自覺之外,更多了關於種族、基因、生殖正義和社會階級等等問題待思考。女人當然有權力決定該如何使用自己的身體、子宮與卵子,但這套系統仍難以達至全面平等的原因,在於受贈者在尋找捐贈者時的選擇心態。

片中出現的由受贈者親自「面試」幾位捐贈者的情節,仍是階級的展現──當主導權在受贈者手上,女人就勢必被物化。當然,在台灣因為《人工生殖法》的規定,或多或少地消弭了受贈者的優生基因考量,但回到「挑選」合適捐贈者的這一步,仍然與將女人商品化、標籤化的剝削緊密扣連。

當捐卵成為快速獲取金錢報酬的方式,便成了可以被定價與規範的「勞動力」,其背後的供需關係,實難以理出真正的平衡。而若進一步剖析,其實這整套「非自然生育」的市場機制裡,不論是捐贈者的經濟動機,或是受贈者的物質條件門檻,透露的仍是背後的階級落差。

《石門》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石門》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可社會階級不只存在富者和貧者之間,就連貧者當中,也有階級之分。這也在幾場林森和男友的對話中被揭示,如男友希望林森開口多練習英語,兩人才能一起出國遊學;就連公司同事調侃著男友如果不善待林森,就會將男友給辭退時,他們之間的暗流也正隱隱湧動。金錢亦成為片中不斷出現的話題:捐卵時得先問清楚是先付、後付?收到禮物的第一時間也要先查價格。

在無法流動的階級地位裡,林森所欲成為的空服員(或更應該說這是男友的希望),在物理上是要離開邊界、飛往沒有限制的地方,但她實際上哪裡都沒能去成,而是被困在會議室、旅館、廁所和模擬飛機艙,被困在他人的決定,以及一次次「複製貧窮」的社會的子宮裡。

不做職業訓練的時候,她就將自己打扮得好看,站在街邊供人觀看。

黃驥的三部曲都在故鄉湖南拍攝,片中的年輕男女蝸居於陋室,面朝著聳立在旁的高級建築,卻只得困在鏽蝕的鐵窗裡,如待價而沽的街邊妓女,或等待被窄殺的家畜。那一股虛無,是在資本社會底下無望的年輕男女只得被剝削、被商品化的隱喻。

《石門》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石門》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失語後的時間復返

擔綱攝影的大塚龍治,在前作《雞蛋和石頭》是將鏡頭拉高,如母親/神祇那般旁觀角色,這次則選擇將更多的畫面靜止,再把鏡位擺得更低,仿若為觀眾打開了石頭山的一絲孔洞。而我們成為林森的同齡友人在旁看著,也窺見在父權社會底下的女孩的生長痛,卻愛莫能助。

相對疏離的觀看方式,於觀眾而言的距離是遙遠的,但在大塚龍治的鏡頭底下,卻凝練出紀實感。他以大量的景框作為攝影的限制,同時藉著窗景/攝影機凝視著角色的困境;當角色不動,周遭環境卻依然流動時,凸顯了動彈不得的女人,以及不斷分泌的乳汁和循環復返的時間。他觀察著一代人受迫的生存經驗,觀眾也得以從體感時間的流逝中,自行拼湊出導演所欲刻下的時間的輪廓。

《雞蛋和石頭》的時間軸,是從女性受孕到可以用藥物進行人工流產的 48 天期限,只有女人才能察覺到的月經週期與內在身體變化,被大塚龍治的鏡頭印成了銀幕上的一次循環。在這 48 天裡,黃驥、大塚龍治和姚貴紅一起住在湖南,沒有明訂的劇本,只設定了林森得從發現自己的身體變化開始,等待藥物起作用、直到下一次落紅作為電影的結束。給出了設定,剩下的就是等待姚貴紅在生理上與精神上都化作林森,當演員能回應身體的內在時間,電影的節奏便會相應而生。

《雞蛋與石頭》電影劇照/IMDb

《雞蛋與石頭》電影劇照/IMDb

從《雞蛋和石頭》到幾年後的《笨鳥》,都是黃驥曾經作為農村留守少女的私人記憶重組,不斷回望青春期的灰暗後,她才意識到曾經被留下的自己的失語,是因為在當時如欲言語,根本就是以卵擊石。時間真在她身上刻出了傷痕,為了尋回語言,她再次帶著大塚龍治和姚貴紅回顧她的青春紀事。第一次不愉快的性經驗、對性的懵懂和對慾望的渴求,被交付到姚貴紅和即將成年的林森身上,於是在《笨鳥》中騎著單車向大霧前行的女生有三個:片中的林森、不被劇本限制的姚貴紅、回首的同時也正在往前的黃驥。

回到《石門》,她依然用了十個月的時間拍攝,為的是用真實的時間體感,營造出女人懷胎生產的十個月週期,這樣的紀實感也對應著她和大塚龍治相對手工、甚至可以說是簡陋的拍攝方式:劇中的診所場景是黃驥的老家,而飾演林森父母的素人演員,正是黃驥的父母。我們可以說導演是藉由「再現」將電影和真實的邊界線模糊,重新拍自己,拍女人,拍一場痛。

《石門》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石門》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雞蛋,笨鳥,石頭山

若將少女作為文學、電影的切入點,通常都是痛的。

《雞蛋和石頭》所留下的風聲、水聲,是《笨鳥》最後一場欲開的花的土壤,而《石門》的最後一場戲裡,觀眾被留在車裡,嬰兒的啼哭則是在畫外。這樣無從為自己決定的、難以辨明的命運迴圈,彷如月經的循環。黃驥的女性三部曲所透出的時間,說的是在她生下了孩子,一代人衰老,一代人新生之後,我們還在門的背後,被關係、家庭、社會階級牢牢地困住,卡死在破樓、診所、社會的邊陲,而精神上的卵子逐漸被石化,成了打不開的石門,再成為一座石頭山,看似再無打破的可能。

而石門的另一側,是眾生平等,世間潔淨。

她對自己、對林森、對觀眾的溫柔是在《雞蛋和石頭》裡沒有拍出性侵的場面(即使已經足夠殘忍),是在《石門》裡的農曆新年,母親擁抱著林森凸挺的肚子。黃驥的語帶保留,或許是不忍直睹,也可能是因為解離,但也因為她的內斂與退讓,才得以讓觀眾與角色的情緒疊合在一起,共同真誠地直視著心慌,且憂懼於未來。

《石門》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石門》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南方農村的不見光與濕冷,林森的孕或不孕,以及深沈的痛楚和甦醒,是導演同角色一起的經驗,於是她的客觀就不再是全然的客觀,她的冷靜實則是不忍直面、掀開未癒的那一塊肉。電影與真實世界的天仍陰灰,黃驥並無法給出一個面對生活的舒緩藥方,也因此,對她來說最重要的,也就不再是該如何給出結局,而是不要在電影的呈現上,也帶有剝削。

文末,以胡遷(胡波)收錄在詩集《坍塌》裡的最後一首詩〈新家〉作結,給所有仍在等待中的女孩與男孩們:

我搬了一個新家,來到車輪休息的地方
住在這兒的人們,總要含到最後一滴酒
滴入瞳孔,他們模糊地看著妻子
妻子並不看向他們
卡車每一頁都軋過我的夢
讓我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
我想讓一棵樹變得更好
也想給那些衣服,貼上雲的邊
想在電梯口,划一艘船
該去哪
木槳拍打瓷磚
我只有一半的身體可以落入水中
站在窗前的人們,注視幾十層牆
期待著
隕石擊碎清晨的玻璃
《笨鳥》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笨鳥》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劇照提供/金馬影展、IMDb
責任編輯/張硯拓

!釀電影金馬六〇專題,請往此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少女紅貴側著臉待在窗邊,她要給好友白玉當畫裡的模特,她被一再叮囑必須露出笑容,她緩緩揚起嘴角「笑著」又忍不住掉落,這是紅貴面對痛苦經歷時的表情。對應到後半段的另一場戲「給我最美的一個笑容!」攝影師要紅貴與姨丈靠得近一點,像是真正的父女般合影,記憶裡的她那時笑得如此燦爛,對比此刻的她早已笑不出來。電影
Thumbnail
少女紅貴側著臉待在窗邊,她要給好友白玉當畫裡的模特,她被一再叮囑必須露出笑容,她緩緩揚起嘴角「笑著」又忍不住掉落,這是紅貴面對痛苦經歷時的表情。對應到後半段的另一場戲「給我最美的一個笑容!」攝影師要紅貴與姨丈靠得近一點,像是真正的父女般合影,記憶裡的她那時笑得如此燦爛,對比此刻的她早已笑不出來。電影
Thumbnail
最近這幾天有一件事情以海嘯般的形勢,在各大社交平台洶湧著,獲得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電影獎」的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產生爭議,以致導演張婉婷需要將影片停止公映及向各界解話,希望平息事件。
Thumbnail
最近這幾天有一件事情以海嘯般的形勢,在各大社交平台洶湧著,獲得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電影獎」的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產生爭議,以致導演張婉婷需要將影片停止公映及向各界解話,希望平息事件。
Thumbnail
《黃金時代》是描述民國時期四大才女之一蕭紅的傳記電影,主要內容為蕭紅開始寫作後十幾年間的故事,還有與四個男人之間的情感糾葛。 在看此片前我可以說是對女主角蕭紅一無所知,要不是看了梁文道對蕭紅作品的介紹而對此人產生好奇,可能我真的會錯過這部電影。
Thumbnail
《黃金時代》是描述民國時期四大才女之一蕭紅的傳記電影,主要內容為蕭紅開始寫作後十幾年間的故事,還有與四個男人之間的情感糾葛。 在看此片前我可以說是對女主角蕭紅一無所知,要不是看了梁文道對蕭紅作品的介紹而對此人產生好奇,可能我真的會錯過這部電影。
Thumbnail
時至今日《阮玲玉》依然是部難以被超越的「新女性電影」,在我心中有著無法被撼動的地位,張曼玉疊合起鏡中阮玲玉的姿態,在與導演的訪談對話中理解玲玉每個時期的處境,從而臨摹出她不斷轉變的女性形象。一開始從濃妝細眉的風塵女子到撕不破桌布的小妾,她打破了觀眾的既定印象,化身成冰天雪地中死命保護孩子的母親,賺人
Thumbnail
時至今日《阮玲玉》依然是部難以被超越的「新女性電影」,在我心中有著無法被撼動的地位,張曼玉疊合起鏡中阮玲玉的姿態,在與導演的訪談對話中理解玲玉每個時期的處境,從而臨摹出她不斷轉變的女性形象。一開始從濃妝細眉的風塵女子到撕不破桌布的小妾,她打破了觀眾的既定印象,化身成冰天雪地中死命保護孩子的母親,賺人
Thumbnail
因應三月八日國際婦女節,這個專屬於女性的節日,分享十一部女性觀點的電影與戲劇作品。
Thumbnail
因應三月八日國際婦女節,這個專屬於女性的節日,分享十一部女性觀點的電影與戲劇作品。
Thumbnail
 《俗女養成記2》的最後一集,女主角陳嘉玲順利生產了。劇中不只孕肚也是逼真得誇張,到了懷孕後期的肚子佈滿妊娠紋,生產段落更是找來了真正的婦產科醫生入鏡,加上謝盈萱的演技,讓整個過程看得觀眾心有戚戚。許多電影裡也曾經對於生產場景也所描繪,於此想要提出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兩部,與大家討論。
Thumbnail
 《俗女養成記2》的最後一集,女主角陳嘉玲順利生產了。劇中不只孕肚也是逼真得誇張,到了懷孕後期的肚子佈滿妊娠紋,生產段落更是找來了真正的婦產科醫生入鏡,加上謝盈萱的演技,讓整個過程看得觀眾心有戚戚。許多電影裡也曾經對於生產場景也所描繪,於此想要提出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兩部,與大家討論。
Thumbnail
《滾滾紅塵》是一部台灣再也拍不出來的電影,也是一部保存了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國民初文化氛圍復興和懷鄉的電影註記。同時,在今日台灣身處的文化位置,得以將它的浪漫文藝皮切開,看見多元情慾的骨和肉,看見編劇三毛將自身與張愛玲的感情史揉入這部電影的方式。它屬於它上映的那個時代。
Thumbnail
《滾滾紅塵》是一部台灣再也拍不出來的電影,也是一部保存了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國民初文化氛圍復興和懷鄉的電影註記。同時,在今日台灣身處的文化位置,得以將它的浪漫文藝皮切開,看見多元情慾的骨和肉,看見編劇三毛將自身與張愛玲的感情史揉入這部電影的方式。它屬於它上映的那個時代。
Thumbnail
她們毅然遠離家園,出走港都,跨海開啟一段夢幻的尋親之旅,是為典型的公路電影,卻是非典型的女性電影,明顯是向30年前由雷利·史考特所執導的《末路狂花》(Thelma & Louise)致敬,更用臺式的影像語彙,再次提煉了女權主義的精神。​
Thumbnail
她們毅然遠離家園,出走港都,跨海開啟一段夢幻的尋親之旅,是為典型的公路電影,卻是非典型的女性電影,明顯是向30年前由雷利·史考特所執導的《末路狂花》(Thelma & Louise)致敬,更用臺式的影像語彙,再次提煉了女權主義的精神。​
Thumbnail
《三十而已》 近年來,關於女性題材的電視劇引發熱議 美國的《致命女人》、韓國的《浪漫的體質》等, 這一系列題材是全世界的趨勢,創作者們應對於這類議題投以更高的關注
Thumbnail
《三十而已》 近年來,關於女性題材的電視劇引發熱議 美國的《致命女人》、韓國的《浪漫的體質》等, 這一系列題材是全世界的趨勢,創作者們應對於這類議題投以更高的關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