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認為歐洲福利國家式的資本主義是高稅率的象徵,與美國式低稅率、低社會福利的個人主義式資本主義恰為兩種典型,《不公不義的勝利》卻帶我們看到未必如此──美國的最高邊際稅率曾經高達93%!
不僅如此,而且收入越高者,降低的幅度越大,其中收入最高的前400人的稅率,從1950年的70%降到2018年的23%,甚至比收入在50%以下的平均稅率24.2%還低!一夕之間,令本書爆紅,我因此在臉書上對本書做簡單的介紹。八旗編輯見到之後,覺得本書十分重要,談下版權並請譯者翻譯出版,目前新書剛剛上市。
談所得分配的書市面上所在多有,幾年之前,
Thomas Piketty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洛陽紙貴,也是談世界各國貧富不均的大作,可惜近七百頁的篇幅,令很多人慕名而來,卻都沒能讀完。現在同樣為法國人的Saez和Zucman的《不公不義的勝利》,雖然關注類似的主題,但是本書聚焦美國,以一半的篇幅,更簡潔地從稅的角度探討貧富不均從何而來,不僅資料扎實,更有出人意表的發現。
美國稅率並不總比歐洲低
我們經常認為歐洲福利國家式的資本主義是高稅率的象徵,畢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如果你要全民健保與免費的教育,那麼政府拿走你薪水的四成也是理所當然。法國曾一度將最高邊際稅率
調高到75%,被視為反商仇視富人的典範,不僅許多運動明星與富豪紛紛轉換國籍,連著名LVMH的CEO
Bernard Arnault都心生丟棄法國護照的想法,嚇得法國政府連忙安撫,說在多數情形下,幾乎不可能課到75%的邊際稅率。法國政府此舉更是被許多人視為不食人間煙火的「白左」典型,與美國式低稅率、低社會福利的個人主義式資本主義恰為兩種極端。
但是Saez和Zucman追蹤美國稅的演變,發現以上這種根深蒂固的說法在歷史上並非完全正確。
比較美國二十世紀的貧富差距,起初財富不均程度嚴重,直到大蕭條的1929年開始下降(也就是財富分配變得比較平均),一直降到1978年。但是1979年開始,經歷了這麼多年財富分配比較公平之後,美國財富不均的情形開始上升,其上升的原因幾乎完全是前0.1%有錢人的財富比率增加所致。財富分配不均程度自此不斷上升,到了2012年時,前0.1%有錢人的財富已經由7%增加到22%,與1929年相仿,將美國1929-1978年近半世紀對財富分配平均化的努力完全抵消!
但是1979年後,造成這種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原因究竟是什麼?除了許多已經被廣泛探討的各種因素之外,造成美國貧富差距擴大的原因之一在於,美國稅的不公不義,也就是至少有部分的貧富差距來自政策的刻意塑造,而且經過過去四十年來思潮的演變,竟然說服了很多人,這些政策是有益的。
從93%到趨近於0%的富人稅
以
小羅斯福為例。如果要選擇一位對美國經濟影響力最大的總統,小羅斯福總統必定在名單上名列前茅。除了眾所週知的在大蕭條最嚴重的時期推行
「新政」,改變美國人的經濟思維與政府角色之外,他可能也是對美國當代經濟制度影響最大的總統。
他在1933年推動的
銀行法案中確立了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分立的原則,至今被奉為圭臬;1934年的證券交易法,設立了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管股市;他對歐洲少數股東以交叉持股的方式組成企業集團深惡痛絕,因此立法改造美國多為
聯合企業(conglomerates),而不像其他國家為企業集團(business groups)的型式。
不僅如此,在他總統任內,也是美國對富人課徵高額累進稅的肇始。二戰期間,為了支付戰時軍費,美國的個人累進所得稅達到史無前例的地步,1941年,他建議國會立法授權,對超過十萬美元的個人所得,支付99.5%的邊際稅率,國會拒絕。儘管如此,他再接再厲,對國會表示,任何美國人的所得都不應該超過兩萬五千美元,也就是凡是超過兩萬五千美元的收入,都課以100%的稅率。儘管國會議員反對,在雙方討價還價之後,國會終於立法,規定超過兩萬五千元的邊際稅率為93%。而且他大幅擴充稅基,從戰前四百萬人需要繳納聯邦所得稅,增加到戰後的四千萬人。
93%的最高邊際稅率!這稅率不僅遠超過歐洲任何一個國家,即使是最激進的歐洲左派政治人物也不敢如此提倡,美國如何從高稅率變為專替富人減稅的國家?
今天儘管巴菲特收入不菲,但是他實際的有效稅率大概只有0.006%,也就是收入超過一般人萬倍的億萬富豪,實質的有效稅率近乎為零!
從93%到0%,美國這些年來究竟發生什麼事情?人們的思潮如何發生改變?不公不義是如何俘虜人心、獲得勝利?要了解這個重要的問題,別錯過Saez和Zucman的《不公不義的勝利》一書,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到作者特地為本書所做的
網站,了解目前的所得稅是如何不公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