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赫士《死於自己的迷宮的阿本哈坎-艾爾-波哈里》、《兩個國王和兩個迷宮》、後記的讀後感
《兩個國王和兩個迷宮》
"Una leyenda arábiga (Historia de los dos reyes y los dos laberintos, como nota de Burton)"
此一頁極短篇緊接《死於自己的迷宮的阿本哈坎-艾爾-波哈里》(《死》),作者注亦明示這正是《死》裡教區長佈道時講的那則寓言故事。
(為作說明,以下含大量劇透。)
故事講述某巴比倫國王建造了有數不盡的牆壁和分岔的迷宮,並誘騙了某位阿拉伯國王進入迷宮將他羞辱。後來阿拉伯國王成功復仇出兵俘虜了巴比倫國王,將他帶到沒有牆壁和分岔的迷宮--沙漠的中央。最後巴比倫國王在沙的迷宮渴死。
image souce: http://www.astrolog.org/labyrnth/lifesize.htm
人造與神造(自然)、數不盡的牆壁和分岔與沒有牆壁和分岔的迷宮,同樣令人迷途。其實沒有分岔亦等於有無限多的分岔。一如作者的其他作品,波赫士再次透過故事展現迷宮、無、無限這些二元對立的概念的兩位一體。將兩篇故事放在一起,其實是作者巧妙佈局的一部分。
《死》與《兩》構成了互相呼應的劇中劇。《兩》有兩位國王,一位將另一位帶到迷宮中渴死。而《死》的昂溫版本也有真假國王,假國王誘導真國王到迷宮中殺害。
作者的巧思不止於此,波赫士還在《死》裡各處佈置了名為敍事內鏡(
Mise en abyme)的文學手法。鄧拉文稱非洲來的國王為巴別國王,其典故巴比倫王建造通天塔遭天譴,呼應了教區長的佈道故事(《兩》):建造迷宮的國王遭報應,繼而預示建造迷宮的非洲國王被鬼魂索命。
另一組敍事內鏡,提示了昂溫的推理:非洲國王夢中(與《死》的副題)出現的蜘蛛網,是蜘蛛安守其中守株待兔的獵場,與神話裡流放年輕少女作飼料的牛頭人迷宮是同質的意念;再加上牛頭人的頭、身錯配,暗示了迷宮中的國王的偽冒身份,及建造迷宮的目的並非躲藏而是誘殺。
除了前述的劇中劇和敍事內鏡,《死》本身是關於鄧拉文、昂溫、教區長、國王等人說故事的框架故事。波赫士甚至在後記宣稱,《兩》其實是偽託框架名著《一千零一夜》的斷章。我們來仔細看看這框架的結構:
一開始是波赫士的創作《死於自己的迷宮的阿本哈坎-艾爾-波哈里》‧‧‧
《死》裡有鄧拉文憶述國王的離奇死亡‧‧‧
鄧拉文的憶述中有教區長宣講《兩個國王和兩個迷宮》(同時亦係波赫士的創作)和透露與國王的會談‧‧‧
會談中國王自白殺害大臣的往事‧‧‧
‧‧‧然後《死》裡昂溫推理出真假國王死亡的真相‧‧‧
某天,筆者寫下讀後感《波赫士的第五維度迷宮(上)》,除了轉述《死》的故事,還有筆者的二次創作。
尋常的迷宮分岔在物理空間的三個維度,波赫士在《 交叉小徑的花園》中設想出在時間維度分岔的迷宮,而在這兩篇作品則構築出以敍事者視角來分岔的第五個維度的迷宮。一位又一位的敍事者,層層轉述,令故事在閱讀過程中衍生出一個又一個的版本,使讀者迷失其中。
刻下,讀到這篇文章的你,又準備寫下怎樣的分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