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稍微注意一下就能發現到,311以前沒有看過的行動、說法、想法和產品。代表社會的確發生了一些變化。
東京碎片(uedada),2012,《絆:後311,日本社會關鍵詞》。臺北市:貓頭鷹出版。頁22。
本書的主軸
因為上學期修了一門「災難人類學」,在苦惱期末報告主題時,去市圖胡亂找了幾本書,希望可以有點靈感,這是其中一冊。
基於地理位置以及歷史脈絡,台灣與日本的連結其實相當緊密,這點去書店或圖書館晃一晃就能夠理解,書架上滿滿的都是日本相關的書籍,台灣人對「知日」這件事似乎抱持著異常的熱衷,不論是正面或負面。
這本書不難閱讀,我甚至是當成睡前讀物在看的。前折口上的作者介紹寫著,東京碎片是一位能用中文寫作的部落客,擅長透過廣告文案來分析日本社會脈動。而這本書就是作者在2011年東日本大震災後,在東京街頭觀察的紀錄,可說是一本「災後正能量語錄」。
內斂的正能量語錄
身為一位「厭世代微憤青」,並不喜歡所謂的正能量語錄,例如什麼「不要等待機會,而是要創造機會」或「每天告訴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錯」,那種光芒四射卻又無比虛幻的文字,對我而言不過就是逃離苦悶現實的無用之語,如同灑滿糖漿的甜點,吃過量只會越吃越膩,最後只覺一陣反胃。
但我一直都很關注日本的廣告文案(對,我就媚日),日本人的創意跟設計真的是深得我心,就算是正能量語彙,但卻帶有一定距離,加上日語獨特的「空氣」,既禮貌又是收斂的,不會一股腦兒直刺到身上。用台語(台灣閩南語)來講,叫做「袂刺目」(bē chha̍k-ba̍k)。
追求プチ幸福
書中介紹了十個「關鍵詞」,每個關鍵詞的章節都收錄好幾句的廣告文案,雖名為關鍵詞,但我覺得更像一篇篇小主題,透露出日本社會在後三一一時代的轉變與再萌生。
プチ幸福(puchi kōfuku)翻作「小幸福」,プチ是源自法文的petit,意思是小、小的。作者認為日本人很有能耐找出生活中的小幸福,用以提振自己的精神,但同時也指出,在東日本大震災之後,面對巨大的悲痛與動盪,日本必須思考什麼是「更大的幸福」?
作者當年提出的問題,在2020年武漢肺炎疫情仍未歇息,或者是「原発」(核能)議題未了,甚至是「在沖米軍基地」(沖繩美軍基地)爭議持續的今日日本,宛如一記警鐘。
反.正能量語錄
如同前述,這本書紀錄著後三一一的東京街頭、電車、報章上廣告或商品,也就是我所稱的「正能量語錄」性質相當明顯,一個甫受到重大天災重創的國家民族,正需要自我激勵來重振旗鼓。
但亦有論者提出不同說法,東京大學哲學教授高橋哲哉於《犧牲的體系》這本著作中抨擊這種大肆讚揚日本強大或團結的口號,一則造成災民二次傷害,二則有使極端國族主義發酵的危險,他稱之為「『日本』意識形態的表現」,是一種暴力與排他。
不過小弟還沒把《犧牲的體系》看完,就暫時先寫到這裡了,待有機會再補。
小結
雖然這麼說可能對作者有點抱歉,但《絆:後311,日本社會關鍵詞》並不是一本需要認真閱讀的沉重書籍,不過具備傳播專業的作者解析這些文案的角度,也是值得玩味,也許讀者可以從中窺得更為細緻的日本。
這本書的最後一句廣告文案是佐川急便株式會社在2011年年底刊登的企業廣告,我竟然在YouTube上找到當時的廣告,文案主題就短短的六個字,簡潔有力,我擅自幫作者原本的翻譯多加一個「吧」以加強語氣,日常的再生,莫過如此:
Su-Hong
於台灣.高雄.灣仔內
2020.06.19 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