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新作《TENET天能》自上映以來,獲得眾人廣泛討論,並普遍被評論為一部「極致燒腦」、「要看 N 遍以上才能懂」的諜報電影。《天能》的確是禁得起檢視、值得一看再看的作品,但與其說要看好幾遍才懂,不如說,若每次觀影都能抓到不同面向的心思,便是好的。
本文不再細究像是熵的熱力學第二定律如何運作、角色時間軸等已被深入討論的面相,而專注以哲學、人文的角度切入,面對兩個半小時的資訊量超載,別試著理解它──感受它,才能接近《天能》要說的本質。
得知了真相與本質,就意味著失敗與服輸嗎?這個提問,就留給各位來判別了。
《天能》的原文名稱是「TENET」,根據牛津英文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對 TENET 一詞的定義:原則或信念,特別指稱在宗教上或哲學上的主要信條(a principle or belief, especially one of the main principles of a religion or philosophy.)
《約翰福音》:「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神是主宰世界的存在;道是世界運行的準則,兩者等同,是超越時間與空間、沒有實際形體的抽象概念,當我們想討論「神」與「道」,如何可能?答案是否定的。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
若「道」可以被論述,那它就不會是「道」了。「神」亦是如此,人類創造不同的宗教詮釋著神的樣貌,但神的概念是超越的,既然是超越的,便是在我們語言之外、不能被談論的,言談了,就錯了,神就不再是神了。
「TENET」這個字不但指涉電影中主角們執行任務對彼此的暗號、要信守的規則,更和宗教、哲學思想中「道」與「神」的概念不謀而合,「無以名狀」卻又得「依循而作為」。
主角稱之為「宿命」,Neil 則說這是「現實」,不論你給予它怎樣的名稱,「決定論式的世界」作為世界運行不可撼動的原則,呼應了電影的名稱「TENET」。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神就是 TENET。
自由意志與決定論共存
「決定論(Determinism)」與「自由意志(Free will)」在哲學上經常被視為對立的主張,決定論認為事件立基於自然法則以及過去已經發生的事,原因造就結果、結果出於原因,環環相扣下推進,打從宇宙起源,每件事情就已被註定好,世界上將發生的所有事情就像已經被寫好的劇本一樣,你我作為角色,身在其中而不自知。既然事情是註定好要發生的,我們根本沒有選擇,頂多只是以為自己有所選擇,自由意志並不存在。
是這樣嗎?
花兒說:「你要想著放下子彈。」
子彈逆行回到主角手中。從主角的角度,他接住了子彈;從子彈的角度,他放下了,如果他不伸手,什麼事都不會發生。不論是順行或逆向,都是人的意志,結局已發生、命運被寫好,但仍是人的作為。
這裡即揭露了《天能》的立場,決定論與自由意志是相容的。
走向命運的伊底帕斯王
我想以《伊底帕斯王(Oedipus the King)》的希臘悲劇,把「決定論」與「自由意志」相容的主張說得更清楚一些。
這部劇本中,神諭告訴伊底帕斯的父母,這孩子未來會殺害自己的父親、娶自己的母親,害怕預言的國王將孩子丟棄,伊底帕斯輾轉被他國的國王所領養。伊底帕斯長大後亦得知自己「弒父娶母」的命運,為了逃避命運,離開自己成長的王國,並發誓永遠不回來,但他並不知道撫養自己長大的人並非自己的親生父母。
流浪的旅途中,伊底帕斯與對向車隊發生衝突而殺了人,其中包括自己的親生父親。後來,他抵達到自己出生的國家,迎娶了因丈夫被殺害而成為寡婦的皇后,也就是他的親生母親。
劇情推進,真相揭曉,伊底帕斯理解到自己藉由逃避命運的一連串選擇,最終走上了被註定好的命運,他最終刺瞎了自己、認識了自己的命運。
神諭一開始就揭曉了結果,伊底帕斯仍依照著自己的性格與意志實現了預言,由此可見,自由意志與決定論是相容的,甚至是相互成就的。
面對命運,無知是我們的優勢
「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諺語被許多人當成真理般歌頌,然而這句話既對也錯,要看的是場合。面對已被寫好的命運,無知往往才是彈藥(Ignorance is our ammunition)。
這裡請容我再舉另一個希臘神話為例。在潘朵拉的故事中,好奇的潘朵拉打開了她不該打開的容器,平靜的世界瞬間變得混亂,潘朵拉在慌亂之中把容器蓋了起來,剩下一樣東西留在容器中,後來人們都說:潘朵拉的盒子藏著希望。
但是,如果希望被關起來,那人們不就得活在黯淡無光的世界中了嗎?以經驗來說,這似乎不太合理,大多時候,我們仍對未知的生活懷有希望,對創造未來保持著正向的看法。
如此一來,被關住的,應該是預言的能力才對。這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總是對那些宣稱自己擁有預知能力的人抱持質疑,對於未來無知,誰也說不「準」,我們的內心才能充滿希望,一但有知,就只是知識,並非希望。
《天能》裡,Neil 在每個階段都「知道太多」,卻什麼都沒有向他人透露,我想也是這樣的原因,無知才能讓理想有空間,「天機不可洩漏」,並非天機有多浩大,而是為了讓希望永遠都在。
人類能忤逆命運,能改變宇宙運行的原廠設定嗎?
電影中,未來的科學家發明能逆轉時間的演算機,當人類能運用工具讓時間逆行,順行與逆行能相會,我們就能靠著逆行改變過去、影響未來嗎?電影中的要角,代表了面對此項提問不同的認知,認知形成信念、信念影響作為、作為成全命運。
主角原先認為可以透過逆行改變過去,並且身體力行地嘗試,像是逆行回到飛車追逐現場,但他卻無法改變已發生的結局,將鈽 241 拱手讓給 Sator;Kat 回到遊艇上,原應該照著計畫,在訊號發出前阻止 Sator 死去,但最後 Kat 卻憑藉直覺,在訊號下達前行動,這並沒有導致世界毀滅,因為會發生的就會發生,反之亦然,電影的結尾也揭露,Kat 在片頭提到那位跳水的女人,其實就是她自己。
主角親自經歷過發生的事,但對「逆行能改變過去」抱有信念;Kat 則保持無知,依照「直覺」行事,在認知與信念上,兩者並不相同,但他們的選擇都恰恰成全了命運。
或許在人類文明與科技進程的某一篇章,我們真能藉由逆轉熵來逆轉時間,然而這又如何?不論重來多少次,人做出的行動仍會導向一樣的結果,命運不可被忤逆,因為那正正好是我們所選擇的。
命運之愛 Amor Fati
接著談談 Neil,Neil 從未來逆行回到現在參與任務,相較其他角色,他知道得太多,是這部作品的全知者。Neil 最後是要死的,他當然知道這一切,卻還是這麼選擇了,為什麼?
當一個人已知曉自己的命運,並且信服於決定論式不可被更改、唯一的真實世界,他還能抱著希望、用意志走出自己的命運嗎?人能真的認識到自己的命運嗎?真的能愛自己的命運嗎?能在理解後義不容辭地走向那條已被設定的道路嗎?這個過程,對人類生命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這是 Neil 面對的問題,也是《天能》要叩問我們的問題。
「發生了就發生了,這是我們對於世界運作的信念,但不是袖手旁觀的藉口。」
我想,Neil 對命運有愛的。因為理解,所以原諒,對無可奈何的結局全心接納,明白到事情如此,面對被賜死的人生劇本,他自主地、驕傲地承擔命運,最終超脫人類被命運主宰的卑微、得以蔑視諸神,在夕陽下的笑容如此自信、如此誠實。
直接坦然地走向自己的命運,是 Neil 對命運的熱愛,也是對自由意志的全權把握。
我們活在暮光的世界,黃昏時沒有朋友
許多人認為《天能》相較諾蘭其他作品,對於角色間的情感刻畫不足,我並不同意這樣的說法,隱晦不代表沒有。
電影名字《TENET》是迴文,從右到左或從右到左其實並無差別,執著於分辨電影裡的順行與逆行、熵的物理規則,其實沒什麼意思,因為劇本是一樣的、命運是一樣的。
「感受」比「理解」更重要,把腦中的資訊與感受再度反芻咀嚼,留有炙熱餘溫的,是主角與 Neil 之間的緣份與情深。
你相信人跟人之間的緣份嗎?我喜歡這個概念,好像有個人注定在那裡與你相遇。
千萬人之中,他在這裡,背包上繫著小巧的橘紅色綴飾,就像東方文化裡,相信有緣人之間相繫著紅線,印證著:「世間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你會在未來找到我、就像我逆行走過,來到你的面前。
以本真的姿態存在,對世界與命運保有信念。
我們活在暮光的世界,黃昏之時,是美好情誼的開始與完結。
可怕的從來不是孤寂的星際、永恆的夢境、逆行的時間,而是沒有愛、沒有信念的存在。
《TENET》的最後一顆鏡頭,承襲了諾蘭電影的人文傳統,再度收攏了宇宙唯一的秘密:「愛,是一切的解答。」
全文劇照:華納影業、IM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