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是光 和音樂 的季節,歐洲大城小鎮為趕走長冬的陰霾氣息,十一月一過就急著掛上美麗的燈飾,照暖了進入寒冬的昏日長夜。聖誕旋律縈繞著大街小巷: 教室教堂街頭音樂廳電台傳出平和樂音;見景,人們開始鼓舞起士氣開始準備禮物節慶食材。在黑暗低迷的冬日裏,人們更需要光和音樂,一送暖,氣氛就起來了。 如果光是一切生物吸進生命力的來源,那麼音樂(廣泛的說)是萬物吐出情感的原始泉源; 如果語言是建立思維的工具,那麼,音樂就是傳達內心感情的媒介。理性與感性是人生的一體兩面;尼采認為音樂是最能直接表達情感思緒的方式,它跨越了語言的局限性。人的感情原本就比說出的話複雜太多,語言只是個切入點,許多事盡在不言中; 深沉廣泛的情感交流需靠心靈感應。 音樂正是一種很有通性的導體沒有語言文化差異或世代隔閡的障礙。
2020武肺病毒傳進歐洲後,一發不可收拾 ;現今整個西方世界幾乎都在看著病毒的眼色過日子。店開了不知能開多久?人們可自由活動多久?海關能通行多久?聖誕節能全家團聚?明年仍有工作? 疫情把整個歐洲籠罩在一個走不出迷宮的氛圍裡。一年走到盡頭,而該擺脫掉的疫事,卻一直擺脫不掉,明年的前景在還未開始前已令人擔憂。 在此同時,愛樂人士仍不忘籌劃貝多芬250 年的誕辰節慶(1770年12月17日受洗日-2020年,波昂);對德國人來說這更是舉國動員的大事件,全世界同好也爭相響應。雖因疫情取消了不少慶典活動,但有心人仍不虞匱乏的透過網路媒體平台與世界分享這音樂盛宴: 無聽眾音樂會馬拉松直播、陽台獨奏、virtual concerts、twitter house concerts 、zoom conferences、 tv/radio broadcastings ;谷歌還特製了"Beethoven at 250: Happy Birthday, Ludwig!" 。只要你手指一按音樂自動送上門;想想古時能聽到貝多芬音樂的人是多幸運的少數!今日各種管路讓貝多芬走到你身邊,只要你願意打開心房,伴上一杯咖啡一杯酒乘著音樂的翅膀雲遊,人生頓時美好啊!
VIDEO
貝多芬的誕辰慶之所以能動員全球各界響應是可想而知的,這位跨時代巨星被認為是最有名氣的德國人,也是少數能超越世代國界家喻戶曉的音樂家。其作品就連不懂不聽古典音樂的人也能認出幾段他的旋律: 比如這首很帶台灣味的 "給愛麗絲" (垃圾車樂;請別介意!);大家在音樂課上應都學過,多少能哼上口的 "歡樂頌" 以及震撼心房的命運之神臨門聲 «Ta, ta, ta, taaa!» ;還有浪漫抒情的 "月光奏鳴曲"。 這幾個旋律對能彈幾下鋼琴的人來說,是必不錯過表現一下的經典,也不知有多少人學琴就為了彈 "給愛麗絲" 或 "月光奏鳴曲" 的開頭。 貝多芬的音樂被譽為 "希望" 之聲,能給予人力量和勇氣。在疫情戰爭陰影下,聽他或讀他的故事正是時候。我倒不想錦上添花,捧上幾段網上已有的事蹟傳聞,只不過覺得自己身在歐洲,在長冬隔離期間情緒低靡時,聽聽想想貝多芬很有心得。
音樂如chi--如浩大之氣
Joseph Karl Stieler,Gallica.bnf.fr/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為何他的音樂在此時特具意義呢 ? 人如音樂,音樂反應人心。狂髮寬額眸如火炬抿嘴屏息凝思,像一隻待獵的叢林雄獅,是貝多芬的標誌表情。反應在他的作品中,成 了一首充滿甘苦奮鬥突圍的人生組曲,藉由音符娓娓道來。所有期待情愛憤怒絕望亢奮之情像一道道音波傳入聽者心海裡,產生共鳴迴盪,安撫啟發聽者。誠如他給侄子的信上說的:「我們的時代,需要有力的心靈把這些可憐的人群加以鞭策。」《〈貝多芬傳〉,傅雷譯》。貝多芬的音樂不只是優美的曲調而是人們的心靈雞湯。這樣的作品只需你用感覺來接聽,不用刻意去解讀或探討,因為貝多芬在乎的是和聽著做心與心的溝通。這也正是他音樂的特質和吸引力,迄今250年,世上最常演奏的作品仍貝多芬的,勝過巴哈和莫札特!
貝多芬的音樂與人生代表了一種面對生命的態度: 積極樂觀無畏的向前衝,不屈服於命運。這位勵志英雄的音樂給人力爭上游的動力,不難想像許多人在低迷時會想到貝多芬。他的音樂對於正處於窮途困境中的羅曼羅蘭和傅雷而言,正如荒漠甘泉,這兩位文學巨擘一個寫貝多芬傳,另一個譯前者的貝多芬傳。 因兩位作者心有所感,把原文和譯文各寫成文學名著。讀過貝多芬傳的人或感應力強的人,還能體會出其音符節奏中的氣息脈動,超越聽覺介面,引起的是整個人感官知覺的共鳴,一種所謂的悸動 Strike a chord 吧!
今夏,音樂家馬友友和 Emanuel Ax 以貝多芬的大提琴奏鳴曲來慰勞防疫前線人員,藉此音樂傳播著希望,美好,慷慨,高尚的信息。諸如: 名貝多芬鋼琴新星 Igor Levit 也自導自演抗隔離演奏系列-- twitter house streaming concerts 分享給和他同樣囚居在家的人。人們因面對病毒而相隔,而音樂所發出的正能量在距離中穿針引線,緊緊圈拉住人心,是多有力的心靈支柱呀!
從痛苦中譜出歡樂頌
貝多芬的執念: 永不向命運低頭。把痛苦轉化為激盪生命力火苗,藉音樂來提升自己心靈,在創作中求永生。他說自己是為未來而活,把希望寄託在音樂上,以行動來證明生命力;而生命貴在創造,人生不是一個坐以待亡消極求存的過程.... 貝多芬才26歲年紀就開始漸失聽覺,音樂家說不出口的大忌,他卻能把這悶在心頭的吶喊化成音符注入作品。在人生最黑暗的時期,浪漫堅定的他,還自比為泰坦神族的普羅米修斯,在煎熬痛苦中,仍為給人類帶來光和智慧的使命勇往直前。 他不仰賴聽覺後,反而得到了更自由的創作空間;貝多芬放下了音樂的傳承,邁向新的紀元:浪漫樂派。這全靠他過人的意志力及附諸行動的組合,是一種“Résilience”心理復原力的機制:“我要證明,無論誰若能莊重敬慎為人處事,都能承受不幸萬難。”“受我音樂薰陶者,必會跨越苦難關頭。”貝多芬如是說。
VIDEO
第九號交響曲中最具凝聚力的第四樂章總結,全體演出者合成一氣高歌“歡樂頌”一曲以呼應全人類: 四海皆兄弟,團結就是力量。這首革新命運,爭取自由之頌,長久以來已成了很多國際政治大事的主軸音樂。出現在離我們不久遠的歷史時刻中的,如:歐洲聯盟的盟歌與歐洲委員會的會歌──“歐洲之歌”;1989在天安門事件廣場上,為鼓舞學生士氣反覆播放的加油歌;繼而起之成了同年柏林拆牆日的自由頌;2019拆牆三十週年紀念會上,由柏林愛樂在勃蘭登堡門前的巨型免費音樂會兼同步直播,是新上任指揮 Kirill Petrenko 致謝柏林人的開場,同時為貝多芬250音樂慶典拉開序幕的曲目。“#GlobalOdeToJoy — A Worldwide Project For Beethoven’s 250th Birthday”誕辰慶的號角全世界也已吹起。
«Ta, ta, ta, taaa⋯Ta, ta, ta, taaa!» : 我來了,但你別怕!
Photo by Andreas Rentz/Getty Images
今年初不幸殞落的球壇巨星 Kobe Bryant 是貝多芬迷,據說他構思籃賽策略的靈感來自其交響曲,包括了這首 «Ta, ta, ta, taaa!»舉世聞名的第五號交響曲。這開頭震攝八音也常出現在無數電影卡通的恐怖懸疑悲慘橋段裡,伴過 John Travota 猛跳 Saturday Night Fever,可能是交響樂曲中最有名氣的開頭。極具戲劇性氣勢磅礡的第三號英雄交響曲,曾是貝多芬最愛,也是音樂家的學習寶典。第六號田園交響曲,如詩如畫的山水樂章,樂法自然,給人身歷其境的感動。而令舒伯特和華格納臣服的第七號交響曲中最美最有氣氛的第二樂章稍快板,給電影“The King’s Speech”增添情境久久盤旋人心....這些只是較耳熟的片段,其他例子真的太多,不勝枚舉。
VIDEO
至於有新約聖經之稱的鋼琴奏鳴曲集,至今仍是代代鋼琴學生必學必考曲目。貝多芬的作曲技巧是挖不完的學術寶藏。但,演奏貝多芬並不是科班生的專利: 憑耳力自學“月光”,Kobe Bryant 也能上手;而John Lenon的 “ Because” 靈感也來自倒彈“月光”的琶音。
VIDEO
從給愛麗斯到第九號交響曲的千人大合唱,從單音變奏即興狂想詼諧甚至remix rock dub,音樂不是一調成永恆的死板藝術,演奏者擁有自由的詮釋空間,作品才能在蛻變中生生不息中,長長久久彈下去。
VIDEO
貝多芬的擴散力無遠弗屆。遠至太空: 1977由NASA的航海家號將命運交響曲的第一樂章和弦樂四重奏第十三號第五樂章帶上太空;1976年水星上的一個撞擊坑取名為Beethoven;1999的伽瑪射線爆 (Gamma-ray burst) 名 "Beethoven Burst" ;還有橫跨影視界來自好萊塢的那隻聖伯納名犬也叫--Beethoven!
感性甚於理性
貝多芬認為一個好的作品必須能牽引出整個人,身心靈感官知覺的共振,否則,鋪陳再完美再近似天籟之音,也只是個沒有力道的虛音。音樂並不需要懂,而是要用聆聽去感覺,懂音樂知識並非必要條件。一個好作品能滋長出多種情緒,激發無限延伸的想像空間,不但能豐富內在世界也能催化人與人之間的心靈共鳴。 交響,協奏,重奏,合唱,伴奏,音樂如自然和社會結構,都是建築在均稱和諧的基礎上。 貝多芬的作品雖說是展現他個人的風格,但也不是任性亂奔的隨機創作,而是天才加上勤奮苦修的結晶。即便他獨霸樂壇的即興演奏,看似不費力的信手彈奏,但不管多久後他還可重複彈出;可見連他的隨興也似大師的神筆,在不經意下隱藏的是深厚功底!
熱情和天份的結合
"樂聖"貝多芬雖被神化英雄化,但其外貌並沒一般聖賢風采。他留給後人的形象常是道貌岸然,而實際生活可能比一般人還接地氣,還醜,還窮,還不健康,還邋遢。他愛喝酒,愛談戀愛又常失戀,霸道,愛辯愛逞強又愛現;才情雖高但缺點也不少運氣也不順。然而,他的偉大正是出於平凡,他之所以能把取自民間的簡樸歌謠小調,譜成精湛巨作,點石成金,是因為他擁有一種能把自己炙熱的心與過人的智慧,苦力磨練推上極致的毅力,這是我們和他的距離,也是他給世人的見證: 榮耀不是天生的,得來全靠功夫。 尼采說: 沒有音樂的人生會是一場錯誤。而錯,是指錯在對生命的詮釋上吧!貝多芬的音樂讓我們能更廣面更深沉的探索生命的意義和本質。他的存在點亮了這世界,為人類的文明發光。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INA FASSBENDER/AFP via Getty Images
英雄造時勢vs時勢造英雄
世代雙雄: 拿破崙·波拿巴和貝多芬出生在同一個政治思想大遷移的時代: 啟蒙運動, 美、法大革命。一位是法國大革命戰將,他橫掃歐陸,扭轉歐洲的政治和版圖,是貝多芬所崇拜並曾為他創作英雄交響曲,如果波拿巴沒稱帝的話...;而貝多芬是宿命論和傳統音樂的革命戰將。兩位英雄人物,各成氣候。不過貝多芬以自我超越革新命運的精神,又多了尼采所謂的“超人”特質,更勝一籌。在此,僅引用 羅曼羅蘭在《〈貝多芬〉傳,傅雷譯》的結語,致這位曠世英雄:什麼勝利可和這場勝利相比?波拿巴的哪一場戰爭,奧斯特利茨哪一天的陽光,曾經達到這種超凡努 力的光榮?曾經獲得這種心靈從未獲得的凱旋?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 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的: 「用苦痛換來歡樂。」(一八一五年十月十日貝多芬致埃爾德迪夫人書)
後語: 讀完貝多芬,來玩貝多芬遊戲,輕鬆一下吧 ! 可以和小朋友一起試著看圖學音樂喔!
VIDEO
**註: Beethoven Frieze images: Gustav Klimt (1862–1918) — Copied from an art book, Domaine public,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705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