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黃華成,我只能說,假如你自詡對劇場/電影/設計/編輯/前衛藝術有興趣,而從沒聽過這號人物,那麼,這真的是你的損失。
張照堂老師和黃華成相熟相知多年,這次在他的部落格上堂堂推出一系列圖文並茂的專題,我想,這極可能成為足以改變某些年輕生命的「啟蒙材料」。我自己在19歲那年初識《劇場雜誌》和黃華成的作品,那確實狠狠改變了我的生命。 張照堂老師的系列文章請看:
‧黃成歲月 ( 1 )
‧歲月黃成 ( 2 )
‧BX 歲月 ( 3 )
‧歲月洗手 ( 4 )
‧大台北歲月 ( 5 )
‧歲月封存 ( 6 A )
‧歲月封存 ( 6 B )
‧歲月句點 ( 7 )
黃華成在平面設計的領域,絕對是有資格和Tibor Kalman、杉浦康平、菊地信義、原研哉...平起平坐的大師,而他的成就遠遠不止於此,張照堂老師提到了Andy Warhol和Joseph Beuys,我還想到杜象和Jean Cocteau......黃華成生前死後的落魄和寂寞,表示台灣或許尚且不配擁有這麼一個了不起的天才罷。
本部落格目前使用的標題列圖樣,即是取材自黃華成執編的《劇場》雜誌,本文原圖偷自張照堂老師的部落格,謹此鳴謝。
【附】以下是我1998年投稿《人間副刊》的一篇文字,重新挖出來貼貼,聊表敬意與謝意。
◎《劇場》雜誌與黃華成
在最後一期《劇場》問世之後四分之一世紀,我才第一次看到這本驚人的刊物。在六○年代幾本流行於台灣知識圈的刊物中,祇出了九期的《劇場》無疑是最惡搞、最有前衛潑痞精神、也把彼時孤絕虛無氣氛推到極致的一本。幾個苦悶的文藝青年以當時所能想到最叛離體制的方式進行創作,不用說,在那樣一個蒼白的年代,這本會用數十頁篇幅刊登一堆八釐米實驗短片分鏡劇本的小眾刊物,從脫期到停刊,似乎是無可挽回的宿命。
筆名「皇城」的黃華成是《劇場》的精神領袖兼首席美編。早在一九六六年,他就已經在實驗版面編輯的可能性,在紙頁留下大量的空白,把標題的鉛字打散重組,讓那些字顛三倒四地堆疊在一起,有點像阿波里奈耳的圖像詩,也像神祕的符咒。這樣的創意師承世紀初的達達,跨越四分之一世紀,使九○年代初期編著校園刊物的我們大為傾倒。幾本舊書攤挖來的《劇場》變成珍藏的武功祕笈,而雜誌裡那些生存在我們來不及趕上的六○年代,義無反顧身體力行、創意勇猛無匹的前輩創作者,也成為我們敬拜的偶像。
黃華成在《劇場》嘗試的版面與編輯實驗,步伐似乎跨得太大,沒有培養出什麼接班人,如今搞設計的年輕一代,知道他的人恐怕不多了。然而直到現在翻閱《劇場》那些亦莊亦諧的大膽實驗,仍然令人心跳加速。那是在一個蒼白清冷得多的年代裡,勉力劃破寂靜的一聲小小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