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2010年6月20日到台南後壁去參加了芳榮米廠美雪姊主辦的「無米樂農村生活體驗活動」(那天主唱還是嚴詠能),也開始在相機中留有崑濱伯的身影。不過就像有遇過崑濱伯的人都知道,基本上只要你和他對到眼,他就會漾開嘴角的笑紋,反正先來合照一張就對了。
那是台灣面臨加入WTO的時代,也是以農立國、毀農滅國的稻米抗爭年代。
最早,是因為第一個創業的好家網HOCHA要賣米,於是循線找到了十大經典好米、全國米品質冠軍崑濱伯和芳榮米廠成立了稻米產銷專區的台農71號芳榮米。一煮好打開鍋蓋,濃濃香氣冒出,吃來晶瑩Q彈的益全香米,除了後壁,在台灣其他地區也都有種植,而且也都有獲得後來稻米品質競賽的殊榮。
而崑濱伯和美雪姐不止種米、成立產銷專區傳承後進,還有包括後壁區菁寮的在地觀光,像是行程、整修老屋變成茶館民宿,米方面也像是台南14號的新品種等等,儘管後來沒賣米了,但一直看到他倆活躍的身影不曾止歇。
後壁的冰糖醬鴨、永興醬油、崑濱伯家對面的和興冰果室、俗女養成記拍攝地點,就像種米一樣,從稻穗抽出,日日努力的發展至此。
台灣米不必和日本米相比,也不必要打著台灣越光米,因為我們的米就是這麼好。
一來是日本的米因長年帶著宗教歷史,是為米舍利,偏好上喜歡無香氣的純淨;而熱鬧台灣我們喜歡的是帶著香氣的米種。
二來是以台灣寄送的快速,今天訂明天到,隨時可以吃到最新鮮的米、隨時可以比較各地不同的米,享受當季剛碾好兩週內賞味期限的好米。
如果說我們會開始比較芒果:凱特、愛文、夏雪、黑香、玉文,又或者開始比較草莓,甚至全聯隨時都有的香蕉也分屏東平地蕉和南投山蕉,那麼我認真覺得最該更受到重視和比較的其實是台灣米。
因為台灣人很會吃飯,但在過往的活動經驗中卻很少人知道自己到底喜歡吃什麼米;吃滷肉飯的時候在意上頭的肉燥是否汁多,是絞肉或帶皮肉,是否加入過多八角、紅蔥頭是否自己炒,就是美食節目介紹也多見老闆在大鍋中來回攪拌,紅通肉燥在螢幕前讓人望眼欲穿,可是卻很少人會懂得能夠大口扒飯爽快的秘訣,是在飯而非肉。
小鴨在水稻間悠遊,走在稻田中間一望無際的天際線,稻穗以低伏的姿態畫著風的模樣。我們不會知道農夫日日巡田,缺水耕作的辛酸,也不會知道臨收割期時若雨日連連,濕稻趕搶,還有米廠收購該給高還是給低的困難,因為坐在桌子對面赤裸上半身曬得黝黑的農友是張大雙眼盯著紙筆算盤寫下的數字,都是他們生活的重要歸依。
但吃飯不必要這麼沈重,不必什麼都得壓上愛台灣,純粹就是好吃所以多吃才會長久。
小家庭不必買大包裝,2-2.5公斤真空包裝。斜剪開口,讓米窸窸窣窣滑到濾盆中,一杯米=2碗飯,然後像是拜拜的手勢和著水迅速拜洗白米,是洗米,也是謝謝米,謝謝種米的農友。
淘洗兩次即可,去除多餘水分後放著至少30分鐘,讓米充分吸飽水分,中間你可以去做其他事,或其他料理的準備,但有這個時間煮出來的飯會完全不同。
然後放入電子鍋當中,基本上一杯米一杯水,一鍵按下即可;倘若是土鍋,則依據你家火力的經驗和你的技術,原則上水可更多些,好在冒出蒸汽時持續大火,逼出多餘水氣即可,在壓力悶蒸之後爆出的飯香就足以抵銷到煮飯的所有麻煩。
只要大家攏吃台灣米。
有關於台灣的米,有興趣者可以查詢米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