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眾多亞洲國家一樣,日本與台灣都是以米為主食的國家,也都生產口感、品質優良的稻米,不過近幾年因為吹起一陣健康風潮,以其它零澱粉或少澱粉的食材及料理方式取代傳統的白米飯,藉此控制血糖、幫助減重的觀念,讓不少人躍躍欲試。
但是,喜愛香Q白米飯滋味的;還是大有人在,不少人在圍爐或是吃燒肉的當下,還是要配一碗飯才能真正心滿意足。
同樣地,透過日本的戲劇、綜藝內容與旅行的經驗,也可以明顯地感受到這個民族自古以來對於各種米製品的狂愛,不只用米做點心;像是米果、麻糬、米麵包、還有因應地區發展出口味不同的紅豆糰子、醬油糰子,配合新鮮食材誕生的握壽司、灸壽司、散壽司、手卷壽司...,還有依據烹調方式而料理的泡飯、丼飯、斧飯、雜炊...,就連超商賣的飯糰也吃的津津有味,更別說一家難得聚在一起享用的晚餐。
只是相較於台式餐桌的澎湃、多樣化,日式餐桌則呈現了一種清爽、簡單的不同樣貌。
在追求做一個稱職煮婦,致力於兼顧營養攝取與享受美味的同時,啟發了我很多「吃米飯」的新想法。比如說,增加各色蔬菜來減少澱粉的攝取,再加上依照家人的胃口與營養需求,配置不同的飯菜量,將過去我們所習慣的家人共享大盤菜,改為以個人為單位的小碟餐。一個兩個或三個小碟裡,分別盛裝肉類蛋白質、蔬菜纖維質與開味小菜,再加上一碗剛好的湯、一碗糙米飯或五穀飯來創造餐桌上的雙贏局面。當菜與飯差不多吃完、再喝點湯,一頓晚餐也就剛剛好地飽足了。
偶而,心血來潮時,也會多花點時間來變化米飯的食用方式,比如說,簡單地把配料與米飯包在一起做成壽司。
我不敢把突發奇想用豆皮包著米飯這道自創主食稱作是豆皮壽司,那一定會笑掉人家的大牙,倒不如叫它做豆皮飯包更貼切。
僅管用的不是壽司米,僅有在炊煮的時候滴了幾滴椰子油的胚芽米,飯煮好了、趁熱加入蘋果醋拌鬆,放涼了就可以準備放料、整型上桌了。不需要額外再準備正統做壽司飯的食材,兩口人就這樣簡單的複製那種吃起來酸甜的醋飯風味。鋪在飯包上的配料,也相當的隨意,甜黑豆、黑芝麻,還有一個日式超市的新發現;蟹黃膏。
●配上口味清甜的絲瓜湯,好爽口又簡單的一餐啊!沒想到裡面加了兩顆湯圓混搭也不奇怪
從下廚開始,到下桌一鞠躬,這頓不拘泥於真功夫的家餚,料理起來簡單、選配料也不用花很多時間計算、構想,挺適合做為長假後的收心餐,放在每個週末拿來清空冰箱食材也挺有效率的。同時,有葷有素的飯包也可以省著收拾好幾個餐盤,吃起來倒也別有另一番風味,只要不拿它跟排隊的日式名店做比較,這樣的家餚,可以再變好幾次不同口味上桌呢!
家餚食驗便利貼
- 豆皮自冰箱取出後,不急著馬上包,先瀝些醬汁掉,以免做出來的飯包會出水又軟軟的
- 接著,在煮飯時加入幾滴椰子油的米飯發揮作用了,帶有一點油脂的米飯比較不會沾手,可以輕鬆地將一坨米飯捏成一丸後塞入豆皮
- 隨喜選擇鋪在飯包上的配料,最好是不會流出湯汁的食材,或是製作前先瀝乾水份
- 稍微整型,讓它可以端正的擺在食器裡
- 加一兩道配菜,或乾脆拌個沙拉,就成為清爽的一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