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街頭常常會看見一個大紅字母 A,深夜也會亮著,這個就是藥局-Apotheke的簡稱。
Apotheke 歷史久遠,13世紀就出現了藥局,而藥師這個職業約在西元八百年左右就有了。1240年,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腓特烈二世下令醫生跟藥師職業必須嚴格區分開來,要不然當時在沒有控管的情況下,把病人給醫壞了的事件層出不窮。
藥師要接受兩年培訓,而想當醫生,就要花上九年的時間完成當時醫學院的課程。這是一個相當關鍵性的決定,藥師的職業能夠被正式認可,之後的數百年間,歐洲到處藥局林立。
這些藥師可沒有照本宣科,他們多半充滿研究精神跟好奇心。想想看,他們拿來治療傷口的是:樟樹,薰衣草,羊的尿液跟便便!@_@ 還有獨角獸的粉末也拿來當藥方。不過當時的獨角獸,其實是一種鯨魚,就是現在生活在北冰洋的一角鯨。
在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時代,人們瘋狂地進行各種藥品實驗,Hausapotheke- 顧名思義,是家庭藥局,除了常備藥,各帖獨家研發的藥方也充滿了實驗精神與爭議性。
西元1530年瑪爾堡大學的醫學教授Euricius Cordus 就特別強調: 一帖藥做出來以後一定得經過活人人體試驗。這位醫生之所以出名,是因為他能夠區別當時一帖非常著名的妙藥是否由上好的原料組成,這帖妙藥叫做Theriak,是由鴉片、沒藥、藏紅花、姜、肉桂和蓖麻磨合而成。
他自己發明的一帖“靈藥”的配方,則是含有鴉片,蜂蜜與紅酒的!可見當時要是有什麼病症,醫生大概會說:“喝點小酒就好啦!”
當時的一本著名的家庭醫藥書Das Kräuterbüchlein提到:
“治療脱髮問題,便要以山羊爪子磨成的粉入浴。
蛔蟲怎麼治呢?將蒜頭浸泡在醋裡,伴著蜂蜜水喝下去,便能驅蟲。
咳嗽則要喝甜的南瓜水。”
說來說去,預防甚於治療,當時著名的畫家 Hieronymus Bosch 就建議人們:
“正月早晨空腹喝杯酒,不要排毒。
二月高溫入浴,直至出汗,
三月則要多吃甜食,洗熱水澡。
四月放血排毒,不宜食根莖類蔬菜,勤洗熱水澡。
五月,不吃冷的沙拉,尤其避免萵苣。
六月,早晨空腹喝泉水或酒,禁啤酒。可食萵巨。
七月,不要放血,不能有『人與人的連結』(禁慾)。
八月,禁食包心菜跟啤酒。
九月,早晨要吃白麵包,泡在牛奶裡讓它變軟再吃。
十月,吃葡萄,喝甜酒,多食蔥蒜跟洋蔥。
十一月,多吃肉桂,不要沐浴。
十二月,排毒,拔罐。”
看來當時喝酒吃甜食都是家常便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