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前,透過電視螢幕看著發生在全球各地的事情,儘管在如何有同理心,卻還是有種距離感。多少彷彿是種真人秀般的感受,無法在當時還算控制得宜的台灣去想像那種生活。
然後這一年來,全球各地拼命施打疫苗希望儘快恢復正常生活,結果近月來這情境開始一模一樣的發生在身在台灣的民眾身上。
自己也在這樣的情境中,先是用嚴厲點的方式警戒母親,否則實在很難讓她轉換心態成為一個相對嚴厲的防疫動作執行者。偏偏病毒在高齡族群致死率就高到不行,於是只好出此下策希冀得以保護好她。
第二項習慣的養成,則是戒除前往市場、超市,從一開始的每週一次,到後來的10天一次,最近則是只讓自己去快速購物後返回。畢竟每次在超市環境裡,有太多無法認真注意的疏漏可能,實在很難做好完整的自我防護。
就在這些習慣逐步也成為生活習慣後,則是想辦法自娛自樂的豐富日常生活。
還在覺得慢慢有適應的感覺,想不到新的挑戰隨之而來。
兩位姪字輩因為爹媽都必須規律上班,實在無法繼續在家中學習,於是只好商請母親協助照顧。這突如其來的新狀況,一下子多了好多要顧慮的細節。
小朋友的睡房、每日的學習 schedule、學習工具、三餐時間、三餐內容......等,每一項都要重新找到彼此適應的方式。且這個方式還要加入「防疫」的需求。
於是接到小朋友後,一連串忙不完的安排與準備,處理到三更半夜讓他們就寢,隔天又一大早被他們吵醒,一問才知道他們居然說是被鳥吵醒......醒來後的各種張羅準備,一晃眼才發現時間都被黑洞吸走了似的,又一天就這麼結束了。
利用空檔跟友人在線上閒聊分享此事,才發現只要家裡有小朋友者,這已經是個常態。上網逛逛其他人在討論的疫情生活,更發現這樣的事情,根本就是一年前一模一樣的重新再現於此。
這是襲捲全球的一場災難,確實是無一倖免的被影響。能不能盡早適應甚至找到這種新常態下的新模式,也許是新的競爭優勢的發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