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覺得有爸媽的疼愛,就是幸福..
上學後,覺得有好朋友,就是幸福..
青春期時,覺得我喜歡的人也喜歡我,就是幸福..
工作後,覺得有所成就,就是幸福..
結婚後,覺得家庭關係和諧,就是幸福..
對於三餐不繼的人,溫飽就是幸福..
對於疫情時期,健康就是幸福..
對於生活在現代文明的人,反璞歸真的生活,就是幸福..
針對這個問題,每個人在不同階段和不同狀況下,可能都有不同的答案;但相同的是,當內在的渴求能被回應甚至滿足時,我們就會覺得幸福..
換而言之,也可說我們通常把幸福與否的決定,交給了"慾望"..
生活中不難發現,慾望少的人,通常比慾望多的人要容易有幸福感,這也是俗語說的"知足常樂"..
現代社會功利主義掛帥,處處充滿了比較與被比較;小時候比成績,長大後比工作,退休後比誰愜意..
這樣的比較文化,讓"幸福感"越來越複雜..
據英國統計,小嬰兒平均一天笑四百多次,青少年平均一天笑17次,成年人許多一天連一次也沒笑過..
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甚麼原因,讓我們越來越不容易感到幸福?
先天性殘疾的力克.胡哲,證明了身體障礙不影響幸福感..
不丹王國證明了經濟條件不影響幸福感..
真正影響幸福感的,其實是我們的"價值觀"..
一個人只要從微笑做起,起床時,看著鏡子,對自己微笑一下;心煩時,讓自己獨處一下,笑笑告訴自己"沒關係";相信宇宙的定律,多想著"利他"的立場,感謝生活中的一切,明白凡事的發生必有其美意..
漸漸地,會發現,原來幸福的鑰匙,在自己手上;原來,幸福觸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