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生活中的必需品,其實沒有那麼多。每本提到簡單生活的書都這麼說,我自己也這麼認為。「你的東西算少的了。」朋友這麼說,但在剛好要搬家的時候,我還是覺得,我的東西怎麼會這麼多。
搬家搬到一半,已經可以開始在新家生活,這樣那些還在舊家沒搬過來的物品,是否都是用不到的、只是收著沒有任何用處的東西。
極簡的英文是minimal,意思是最低程度,擁有最低程度的東西,刪減掉生活中無用的物品,藉此突顯生活的重點。「能夠看見所有物品」是極簡生活的特色,留下無須遮掩、就這樣擺放出來也沒關係的物品。
澀谷身邊的東西就是這麼少,只有嚴選再嚴選的單品,少到可以安穩住在四疊半(四塊半蹋蹋米大小)(二.二五坪)的家,因為沒有多餘的家具和櫃子,那樣的生活空間對一個人來說已經足夠。
對自己來說,生活中絕對不能少的是什麼?必需品會隨著內心「無法妥協的部分」和身處的環境改變,與其依靠意志力「努力丟東西」,不如「努力搬家」。
擁有很多根本沒有在使用的東西,因此要住在大房子才放得下,等於一直都在多付房租。光是「持有」物品,就必須付出空間成本。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需要的時候再擁有就好,人們卻總是先準備起來放著,把家讓給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用到的物品居住。
決定「將錢花在哪裡、不花在哪裡」,等於弄清楚「對自己來說,什麼才是幸福的」。當然每個人的狀況和決定不盡相同。
掌握自己一個月所需要的必要花費,不是節儉或勒緊褲帶忍耐,是聰明省錢。估算出一個數值,「賺到這些錢就能活」,就能過心滿意足的生活,不再為了賺錢而犧牲掉什麼,將省下來的錢花在虛榮以外的地方,讓自己從「沒來由的經濟恐慌」中解脫。
如果心中沒有「擁有這些我就能滿足」的指標,就算再怎麼成功,欲望還是永無止盡。將錢和時間花在「現在」,花在「能為自己帶來幸福」的事物,極簡是最強的生存戰略,擁有的不多,生活和心靈才會出現「餘裕」。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可以說是過著奢侈的生活。
做自己的最快捷徑,是在刪減物品、重新審視人際關係的過程中,學會如何掌控自己,選擇對自己而言真正重要的東西。喜歡自己原本的模樣,就能夠毫不猶豫地捨棄不再需要的東西,因為不再需要多餘的東西來襯托自己。
澀谷甚至在最後說,就連這本書,也可以毫不猶豫地處理掉。
(寫於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