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上回,李通與劉秀共結連理……是協議造反。
兩人口袋裡也算有點錢,走黑市買兵器,拉小弟,自然是第一步。
可這一步開始得有點晚,能打敢衝,活不下去的百姓們,早就已經投靠各立山頭的盜匪。
還好,一切都在李通的算計之中。
他可不是因為劉秀長得帥,才來找劉秀的。
「文叔,你還有哥哥啊!」
沒錯,比起劉秀,劉縯的起步要早得多。
李通一開始眼裡看中的,其實就是劉縯的勢力。
只是李家跟劉縯有仇,所以才多繞了這一圈。
劉秀想想也有道理,就打扮了一番,跟李軼一起動身回返舂陵老家。
哪裡想到,老家的大哥,正在和親戚們爭吵不休。
按劉縯的想法,這正是起義之時。
但其他人可不這麼覺得。
「伯升你自己平常就遊走法律邊緣,過著刀口舔血的生活,可不要拖我們下水啊。」
「都說『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你強迫我們跟你一起搞事,那是你『伯升殺我』啊。」
親戚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說得劉縯難以招架。
這時候,劉秀走了進來。
「大哥是對的,我跟大哥一起幹!」
親族們向來知道劉秀怕事謹慎,而劉縯輕浮。
劉縯說要反新朝,大家只覺得他說話不經大腦。
但看著劉秀一副英姿颯爽的軍武勁裝打扮,人人都知道,他不會是突然腦筋抽風,而是早有準備。
雖然不知道劉秀看準了什麼,決定起義。但大夥都明白,二公子的計劃,向來不會有錯!(其實劉秀是三公子)
「既然連文叔也這麼說……」
「天下本來就是我劉家的,王莽逆天行道,正是我們奪回大權的時機可不是嗎?」
風向,慢慢的轉往「為劉家大義而戰」。
劉秀看場子穩了,才恭恭敬敬的請教大哥,接下來第一步該怎麼走。
「找棵大樹好乘涼。」劉縯的語音有點發急。
但這個方向,劉秀是同意的。
起義吉凶未卜,最好能讓別人頂在前頭。
事實上,劉秀回來拜訪哥哥,打的也是這樣的主意。
只是一山還有一山高。
劉秀想找哥哥當靠山,劉縯何嘗不想找座大山?
「荊州地界,以新市、下江、平林三軍為強。我已經邀請新市平林二軍路過舂陵,讓我劉家好好招待一番。事後,我們便可加入他們的大軍,共襄盛舉!」
原來劉縯早有計劃。
若是舂陵劉家不配合,光憑劉縯手上的人馬,也難成大事。
眾人計議已定,當下散去。
而劉秀跟李軼,則留下跟劉縯敲定細節。
劉縯的計劃,僅僅是一步一腳印的往上爬。
但李通想的更複雜。
李通的打算是,趁著京師要大考晉用弓手跟騎兵的日子,發動叛變。
京城那邊,由李家負責擒抓主考將官,來控制住皇城部隊。
而劉家則必須先在南陽打出名堂來,吸引新朝大軍。
一步,登天。
劉縯沒想到,過去膽小怕事的弟弟,居然會帶來這麼大膽的計劃。
劉氏兄弟給綠林軍辦了勞軍大會,又獻上這「直搗黃龍」之策與舂陵子弟兵,本應立刻成為了綠林軍中重要的一角?
可人算終究不如天算。
宛城的李通也沒閒著,立刻派堂兄李季前往通知在長安的父親李守。卻不料李季在半路過世,導致李守只知南陽宗族欲反,卻不知具體細節。
李守覺得事情不妙,隨即安排京城的家人離開。
而李通收到消息,只好親自出馬前往長安。
就在李通剛剛趕到的時候,王莽也收到了李家叛亂的消息。
王莽下令拘捕李守,李通險險逃脫。
這時,李守的好友,中郎將黃顯出來分說,認為罪在李通,應讓李守戴罪立功,說服兒子。若不成,再殺也可。
王莽正覺得此計有理,但隨即有人來報,南陽起叛兵,賊帥中便有宛城李氏族人!
李通萬萬沒想到,自己的裡應外合之計,此刻卻將父親推上了斷頭台。
聞得戰報的王莽大怒,下令將李守黃顯處死,更要南陽郡立刻通緝宛城李氏,將滿門六十四口,皆於市街處死,並焚燒屍體,以儆效尤。
這個時候,劉秀跟綠林軍的部隊,才終於殺到宛城門口……
回說劉秀兄弟加入綠林軍,初時軍馬不足,劉秀只能騎牛上陣。
賊軍約有七八千人之譜,聲勢不弱,但也難以攻下郡治宛城。
綠林軍頭領對於劉家獻上的計策,也是半信半疑,遂決定兵鋒先指新野,後下湖陽,步步為營才是正道。
劉秀一牛當先,斬殺新野都尉,奪得其馬。又獻計以族人劉終偽裝江夏官吏,潛入湖陽,誘殺都尉。
劉家子弟屢建大功,先前又為了犒勞綠林大軍損了不少財物,此時多恃功而驕,多取戰利品。綠林兵自然不忿,暗地計劃要先滅這支舂陵劉氏,再繼續前進。
劉秀雖不知端倪,但眼見族人如此行事,原本會來劉家營地喝酒打屁的新市兵們,更是一個也不見……
事情不太對頭。
劉秀連忙要族人把這次的戰利品統統上繳,立刻帶人將財物送往其他部隊,這才從小兵們的口中得知,原來劉家差點便覆滅於此。
雖然劉秀忙得要死,但舂陵劉氏的帶隊,仍是奉劉縯為尊。
這時候的劉縯,可是正怨嘆得要命。
為啥呢?
劉縯早先一直關注著綠林軍的動向。
起於地皇元年底的這支荊州叛軍,其實原本是王家帶的頭。
剛開始是新市人王匡、王鳳為首,聲勢甚好。因居於綠林中,後人又稱為綠林軍,一度擴張到有五萬人的部隊。
荊州牧打不贏,索性不打。
上回才說過,新朝末年當盜匪,為的就是打官兵。不然你有什麼狗屁可搶?
荊州官兵不打綠林,綠林要養這五萬人,頭就大了。
就在這時候,傳染疫病襲擊了綠林。
將近一半人的員病死,也引發了內部的分裂。所以才分成前面劉縯提到的新市、下江、平林三軍。
下江軍勢最旺,另外兩支加起來差不多只有他的一半。
劉縯看準的,就是這麼一個「雪中送炭」的機會。
且劉氏當復興的符命正傳得鋪天蓋地,賊兵肯定想要找一個劉氏王孫來當吉祥物可不是嗎?
誰知道,儘管劉縯的如意算盤打得霹啪響,還是沒想到,有個堂兄劉聖公搶先了他一步。
劉聖公就是劉玄,也就是接下來最重要的新皇帝:更始帝是也。
劉玄少年的時候,也是個混混。他的親弟弟被人家殺了,劉玄就找了一票弟兄去找人家算帳。結果還沒報仇,弟兄裡面就有人被官府通緝。
幹你娘連坐,劉玄只好逃跑了。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如來佛,抓不到劉玄,官吏不會去抓他爸嗎?
也算劉玄有心,找了個路人回去報喪,說劉玄已經死在外頭了。
而劉玄躲藏的地方,就是綠林三軍最晚成立人數最少的……平林。
劉玄一樣看著綠林軍演變,這一個機不可失,就在平林軍前往接受舂陵劉氏招待之前,加入了平林軍。
平林軍頭領陳牧敢於自立,能吸收千人,那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陳牧心中一動,就給了劉玄一個「安集掾」的職務。
從來沒有一個官職的翻譯可以這麼簡單這麼直白。
師爺給你說下,就是「吉祥物」的意思。
在接下來要面對的勢力整合中,如何拔得頭籌,陳牧先下了這個第一手天元。
當舂陵劉氏嘩啦一下成為綠林軍的重要勢力時,平林軍裡頭卻冒出了一個「大家好,我是劉縯劉秀的大哥啦」。
劉縯沒有當場氣死就很不錯了。
而劉秀的一切努力,雖是壯大著舂陵劉氏,卻不知到底是為誰做了嫁衣。
不過,大勢尚且不容綠林軍窩裡反。
當他們逐漸逼近南陽郡治的同時,王莽也得到了李氏造反的消息。
新朝政府派出了甄阜、梁丘賜兩人帶兵,前來平定這股荊州野盜。
當時劉秀好不容易平息了綠林軍的憤怒,但過度張揚的結果,就是被任命為先鋒。
綠林大軍對宛城展開了圍城,而舂陵劉氏,簡稱漢軍,往前攻下棘陽。
棘陽城,是開門迎接漢軍的。
劉秀的姐夫「鄧晨」搶先一步帶著賓客入城,為舂陵劉氏說得了這個重要的根據地。
劉秀少年時,曾跟鄧晨和劉縯一起跟朋友聊天,朋友頗懂圖讖,說到劉氏當興,認為劉秀會成為天子。
這裡說的不是同座少年劉文叔,而是新莽國師公劉秀。
但文叔就笑著跟大家說,你怎麼知道那個劉秀不是我?
本是說笑,但鄧晨卻悄悄的留上了心。
人都說這個小舅子怕事,今天的話語要是傳了出去,你劉家就算不滿門抄斬,你也是死路一條。
鄧晨認為,劉秀若非實有大膽,便是有大志!
後來在長安城裡求學為官的劉秀,避禍去到新野,便是帶著家人投靠鄧晨來著。
但當劉秀劉縯起兵時,並沒有通知姐夫。
劉秀不想把姐姐捲入這場紛爭。
可誰會料到,姐夫居然把劉家姐弟都帶了,在棘陽相候,更立大功?
劉縯認為,目前沒有多餘的兵力鎮守棘陽。
當務之急是繼續推進……與其讓姐姐弟弟留在棘陽,還不如大家一起走,也有個照應。
然而,就在「小長安」這個地方時,突然起了大霧。
劉秀肯定是不會妖術的,至少這個時候還不會。
劉縯下令就地休息,等濃霧散去再作打算。
忽然間,鑼鼓大作。
漢軍士兵還搞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敵人就鋪天蓋地的殺來。
運籌帷幄,劉秀還有幾分本事。
碰上這種突如其來的襲擊,人的本質就見了真章。
慌亂,危急,是劉秀這種平常能閃則閃的人,不會碰上的情況。
但劉縯可見得多了。
度過了最初的不知所措後,劉縯立刻下令往棘陽方向撤退。退出濃霧區後,劉縯便找了一處地形擺開陣勢,接收逃出的殘兵……
另一邊,劉秀單人匹馬奔逃,只希望能先找回家人。
好不容易找到了妹妹劉伯姬,兩人便共乘一騎。
混亂中又走了一段,碰上了大姐「元」。
「元」就是鄧晨的妻子。
劉秀立刻要姐姐上馬一起走,元卻一揮手:「一匹馬怎麼坐三個人?你們快走,免得大家都死在這裡。」
劉秀還要分辯,追兵的喊殺聲卻已近了。元隨手撿起了一根木條,狠狠的抽在馬屁股上。
「快走,快走!」
馬兒一嘶,絕塵而去。
敵軍轉眼便至,對付一個弱女子也要不了幾個人手。
十幾人的小隊,更是窮追劉秀兄妹不止。
兩人一騎,速度難免慢了幾分。
眼看就要被敵軍追上,劉秀心中實是焦急萬分。
自己被抓還不打緊,要是妹妹……
突然,一個渾厚熟悉的嗓音響起:「放箭!」
數十支羽箭自林間飛射而出,目標卻是劉秀身後的追兵。
「舂陵劉縯在此,誰敢共決死!」
劉秀定睛一看,正是大哥劉縯帶兵來救。
「有埋伏,快撤!」
新軍小隊被射倒了一半,其餘人也不敢戀棧,撥馬掉頭便去。
劉秀好不容易鬆了一口氣,登時在馬背上暈了過去……
舂陵劉氏在這一戰當中,死了幾十個人。
劉縯的姐姐「元」跟弟弟「仲」,都沒能活著回來。
漢軍的大敗,自然也震撼了新巿、平林軍。
無敵的先鋒折翼,該挺上?還是該退?
這是個問題。
而新朝軍隊更是源源不絕開來,對南陽地區展開了掃蕩。
撤回棘陽的劉縯跟劉秀兩兄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面對新朝大軍,跟自己軍中的勾心鬥角,實不知如何是好。
卻聞得營外士兵來報:「劉將軍,李氏故人求見!」
劉秀萬萬沒想到,原本以為已經被朝廷捕殺的李通,居然還活著。
李通也不客氣,直接進來便道:「目前局勢,我已略有耳聞。唯今之計,只有一條路可走。」
劉秀兄弟異口同聲問道:「計將安出?」
「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