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19於荃灣海濱花園海寧閣
最近兩週,香港的新聞真是太熱鬧了。先是國民教育科的爭議、接著是香港立法會議員選舉、然後,日本野田內閣配合右翼政客上演「買島秀」,將釣魚台國有化;都在香港新聞媒體, 掀起一波又一波報導與討論的熱潮!
香港的朋友說,在香港國民教育體系裡,本來就有公民教育科目;而所謂的香港中小學之國民教育科,強調所謂道德教育,原係曾蔭權擔任特首時,某些迎和上意的官員搞出來的。據說胡錦濤對於回歸後,香港居民拒絕認同中國,仍自稱是「香港人」頗有微詞,認為如能加強國民教育,或許可以改變。
由於藏在香港背後的「中國巨靈」伸出的手,已越來越長,港人原就十分畏懼,現在又要搞國民教育科,擺明了是洗腦嘛!再看設計這個教育科目的規劃小組提出的方案,更是看得香港人心驚膽戰。於是在街頭展開火熱的連署、發動聲勢浩大的遊行、大學生串連罷課抗議,種種發展,就勢所難免了。加上立法會議員選舉在即,候選人趁勢訴諸民粹,以極端聳動的宣傳口號,將國民教育議題炒得火熱,以便撈取選票,使得現任特首梁振英難以招架,不得不使出緩兵之計,宣布延後實施。
事後某些較為客觀公正的媒體討論,認為香港政府原定實施國民教育科之所以慘遭滑鐵盧,主要是「論述能力」不足所致。國民教育的宗旨,原在增強國族認同,尤其對一個曾遭到英國殖民統治150年的城市居民實施國民教育,以便「去殖民化」,是何等順理成章?卻搞成目前這個難以收拾的狀態,實在值得深思。
我到香港之後,才發現香港教育當局多年來對於「中國普通話」(國語、華語)的推廣,實在非常有問題!一些年紀輕輕的男女青年,竟然普通話都說得辭不達意,更遑論中老年人了。比如我居所的門房是個中年人,竟然連一句普通話都不會,我們只好比手劃腳、或用筆談;有一天我和他說起英語,他居然英文溜的很,滔滔不絕與我談天,搞得我不得不告饒說:「其實我的英文口語能力沒你好。」又如某一天,我在社區樓盤平台某麵包店買麵包,四十歲左右的老闆娘,竟以一種嘻笑口氣,故意複述我的國語,就很能抽樣顯現一般庶民的普通話素養。
香港家長至今面對子弟就學問題,仍以英文中學為首選;他們要求子弟要努力學習英文,因為英文是「超級語言」。而香港年輕人究竟英文程度如何?教育界的朋友卻苦笑搖頭。顯然香港年輕人,也並無法以英文建立文化自信心和文化的個性。然而香港人對於文化層次的中國遺產,或政治層次的中國國力,還是感到無比的自豪。最近釣魚島被日本竊佔,香港人的反應之激烈,與內地80多個城市的民眾反應並於二致(較諸臺灣人對釣魚島的冷漠反應,真有天壤之別)。港人在某些層面的保守性格,也令人嘖嘖稱奇。問題顯然是出在對共產黨無法信任,而非出於所謂的國族認同。
英國統治香港殖民地150年,留下令港人引以為傲的經濟體系和法治制度,其實,港人內心深處,對於某些價值觀念,還是有一種尊卑、等級的潛意識;看到來自內地的人素質不佳,內心很難受;看到窮親戚富起來那種自大傲慢,同樣厭憎不已;這對於一個臺灣人如我,可以感同身受。
臺灣人早已將「中國」與「中共」做了嚴格區分,語言與文化的認同比較沒問題;臺灣人從不擔心洗腦,因為任何教育舉措,如果是出自政治動機的「短線操作」,是不能產生任何效果的。港人憂慮一旦實施國民教育科,會造成洗腦的效果,實在多慮了,多少反映的是港人的「恐共情結」,以及對於香港整體發展遲滯的憂慮。
只要香港持續繁榮、持續在經濟有進展,持續堅持多元文化精神,在教育策略上加強中國歷史、文化科目的地位與質量,引領中小學生理性認識並感性體驗中華文化的內涵,香港學生一旦有機會深度地認識中國,自然會產生較強的國族認同;就算未來實施所謂「國民教育科」,堅持多元文化價值的香港人,也自有聰明的應對之道,不是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