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十五之一的〈大同與小康〉出自《禮記》的〈禮運〉篇,標題是後人所訂定的,在這篇文章裡,講出了儒家的理想境界。然而,那個「儒家的理想社會」到底對我們現代社會而言,能帶來什麼樣的啟發呢?會不會已經過時了呢?
大同是什麼?小康是什麼?
首先,我們先來進行名詞的釋義,所謂「大同與小康」,意義不同於我們現代人的常用詞。雖然我們常常講「小康家庭」,代表著有一定收入的中產階級家庭,但在禮記的禮運篇所提到的「小康」,則是一種不知道要遵守禮的禍害。所謂的大同社會,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社會,因為人人懂得禮的真義,所以政治方面能「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社會方面可以「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經濟方面則是「貨都出得去(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與己)」、「人人都可以上工(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仔細一想,我總覺得在那樣的社會裡面的上位者,應該是個有錢又有能力的人,而且是個慷慨的超級有錢人。或者說,我感覺孔子應該也會蠻支持學生成為慷慨又正義的有權有錢的人。要把「禮」做好,必要的花費是需要的,「禮」背後的儀式需要錢。但是孔子認為錢不能就這樣卡在貴族階層,因此以天下都是一家人為出發點,錢財的流動應該要讓「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在顧及社會正義的前提之下,讓社會變得和諧。而且物品要流動,錢要流動,人的才能也要貢獻出來。在大同社會裡,能讓貨物與錢財為人們創造價值,也讓人們的知識與技能為人們創造價值。
孔子的富貴思想
到底成為一個「慷慨的有錢人」有多重要?孔子的時代是封建社會崩解的時代,過去的時代是有貴族、有文盲的時代,在那樣的時代脈絡下,孔子不許貴族成為只顧自己好的權貴,而是要讓社會共好,不能讓社會變得更好的富貴,都是無用的富貴。
若是翻翻論語,也會看到不少談論富貴的話語。
學而篇-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 「可以是可以啦,但不如貧窮卻很快樂,富有且很好禮的人」 給有錢又正派的人士按讚吧👍
里仁篇-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富貴是人人都想要的,但如果不是用「道」得來的,不能要」也就是說,不能賺莫名其妙的錢。
述而篇-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富貴可以去追求哇,孔子也會去追求,但求不到的話,也要做自己喜好的事 (賺錢很重要,而且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述而篇-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 貧窮的生活有它的快樂。 不正當手段的富貴,對我來講像浮雲一樣 (所以正當手段的富貴當然OK)
泰伯篇-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 國家太平的時候,還有貧窮的存在,是個恥辱;亂世的時候,還有有錢人,是個恥辱。 (太平盛世就是人人都要有錢!!)
大同社會的現代啟示
看了這些資料,也了解到了孔子的偉大之處以及他所帶給現代的啟示,一個真正美好的社會是人人都能使用正當的手段,擁有其所應該得到的財富,讓人人都能很有錢,而且能發揮所長、讓商品自由流動。 而這些當然也不是在歌頌金錢有多麼偉大,金錢當然不是最重要的東西,孔子也一再強調一個君子在不違仁的情況之下還是很貧窮的話,也可以在貧窮中感受到快樂(就像顏淵一樣),也可以解釋成,如果一個人可以做著自己有熱忱的事情,做著正當的事情,不論貧富,都能有心靈上的富足。
也因此,看完了大同與小康和論語之後,你有什麼樣的心得呢?是不是也想要做一個「有義而富且貴」的人呢!讓我們一起成為正正當當的超級有錢人,並且為這個社會貢獻己力,成為慷慨的有錢人吧!
-----
〈大同與小康〉全文
昔者仲尼與於蜡賓,事畢,出游於觀之上,喟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魯也。言偃在側曰:「君子何嘆?」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勢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