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有煩惱的時候,應該是書讀得不夠多

13免費公開

有一天在抖音上看到了這句話,覺得很有道理,所以來認真看書吧。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暮光之城》系列小說和電影在我國中的時候甚為流行,當時班上不少同學都在說著電影演員有多帥、小說有多好看等等,於是那時候的我也加入了看這部小說以及電影的行列。最近因為整理房間的關係,又再次挖出了這一部系列小說,在想著要不要處理掉這部書的之前,開始翻起了第一集,於是開始把這部小說再重看了一遍。而原來英文
Thumbnail
5/5暮光之城
有一天在手機的新聞訊息跳出了關於「現代大人」有關的評論記事,傳統上所認為的「30歲大人」是一個有結婚、有車子、有孩子、甚至有房子的樣貌。然而,現代大部分已經30歲的「大人」卻大不相同。評論說這是一個「長不大的時代」,這也可以說是一種社會變遷吧。 「我真的可以繼續這樣下去嗎?」 這個問題其實從20
Thumbnail
4/530有成:如何成為自在、富有、不後悔的大人?
avatar-avatar
yun
發佈於
這本書其實原文出版的時間在2012年,作者是MIT畢業,在喬治城大學電腦科學系教書的Cal Newport博士。不過中文版在2018年才出版。這本書作者藉由找大學教職的過程,打破了我們用「熱情」來選擇工作的迷思,告訴我們應該以「技能思維」,讓自己「讚到沒人可以忽視」來換取美好的工作條件,以此開創職涯
Thumbnail
5/5深度職場力
最近因為假放得比較多,多了一些空白的時間讓我開始思考一些關於人生的不同想法,甚至一面也在思考要轉職重回學術界。雖然距離「最後的演講」至今已經超過15年,但是這基於Randy Pausch(蘭迪·鮑許)最後的演講而撰寫整理而成的《最後的演講(The Last Lecture)》,令我深感啟發。
Thumbnail
《單車失竊記》是一本讓人很著迷的小說,我遲至今年才讀了這部作品,實在覺得相見恨晚,而除了在上一篇提到的小說場景描述以及語言與創作的哲思之外,還有一個在這部小說裡面很迷人的概念,也就是我標題所寫的「在瀕死的絕望裡看見生的渴望」。 莊嚴地忍受命運的變化 作者在後記中提到: 正如古希臘史學家波里比奧
Thumbnail
5/5單車失竊記
有時候與作品大概也還是需要一些緣分,過去唸書的時候一直很想拜讀吳明益老師的小說作品,終於在幾個月前到圖書館的小說區時,從眾多的小說中拿起了《單車失竊記》這本小說借回家。如果說主角因為找尋一部腳踏車而進入了一個時代,而我則是因為讀了這部小說而進入了一個時代。 置身其中,感受人物的命運 在讀這部小說
Thumbnail
5/5單車失竊記
這是一部充滿很多心理學概念的動畫作品,用了很多淺顯易懂的角色隱喻來演示腦中的情緒與思考運作。大人看的時候也是一邊在回憶自己的青春年少。如果正值容易焦慮的年紀,也蠻適合看這部動畫,也是為自己的焦慮青春找一個可能的思考方法。 (本文會劇透) 角色設定:即將升高中的運動好手 電影主角萊莉的設定是
Thumbnail
4/5續集終於來囉!《腦筋急轉彎 2》
avatar-avatar
yun
發佈於
最近我也搭上了MBTI性格測試的熱潮,上網做了MBTI的相關問卷,而且還做了兩個不同的網站,分別是英文和中文,出來的結果都是ISFJ。之前就感覺如果我做這測試的話,應該會是I型人,果然不出所料。畢竟我最喜歡的充電模式,就是去到一個有書的地方,可以靜靜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你的興趣,也是閱讀嗎?
Thumbnail
avatar-avatar
yun
發佈於
做論文做得太多,往往不小心越做越鑽牛角尖,所以最近也盡量多放大自己的視野,往更寬廣的世界去看。查詢各種資料的時候,發現了臺大電機系李琳山教授的《信號與人生》的影片,即使不是電機系畢業的,相信也會獲益良多。 YouTube上面收錄了李老師從2019年到2023年的影片,影片介紹寫說,每次在信號與系統
Thumbnail
我喜歡你寫那段「全面學習VS過度貼合」回想昔日的求學及就業狀況,我是「過度貼合」,想取得好成績,短期上可行,長期上還是會調整,但保守性格可能因年少的「過度貼合」早已形塑,現在教育環境更開放了? 我希望是
yun-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0/16
ESME的故事人生 看影片聽李教授的那一席話,真的是冷汗直流。回想自己讀大學的時候,絕大部分的時候,也是「過度貼合」,但可惜自己已經離開大學了,才開始有了解到說書卷獎、成績都是浮雲。然而,在大學裡學習還是會被算成績、會被排名,就很容易掉進那個框架之中吧。尤其若是曾經在框架中取得了勝利的人(用成績考上頂大),更容易會想要再複製一樣的方法獲得框架內的勝利,而且框架中的勝利可以快速取得、又顯眼、又好量化。結果,除了那兩百張貓貓狗狗瞭若指掌外,第兩百零一張就沒轍了。過度貼合的話,Training set的正確率可以到99%,但Testing set 只剩50%。可是模型有全面學好的話,雖然Training set的正確率只能到80%,不過Testing set 也還是有80%。也許環境都沒變,但正如您所說,短期上可行,長期上需要調整。能不能放棄Training的99%,而勇敢追求Testing的正確率,真的不容易,也需要開放又勇於學習的心態吧
avatar-avatar
yun
發佈於
和大佬級教授談話過後,沉澱了自己的心情,但仍然還是帶著焦慮的考完了博士論文的初審(予備審査)口試。指導教授要我放輕鬆一點,所以我也試著重整自己的步調。 我買了一本書:《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這是一個瑞典人辭去了工作到泰國去出家,後來又還俗了的故事,這本書得了很多獎,我看完之後也
Thumbnail
Y.H chen-avatar-img
2024/05/22
謝謝您的文章,現在是我博士班第二年的下學期,最近發現前面設計的實驗有一個地方沒有考慮到,導致結果其實跟我預想的方向是錯誤的,等於過去這兩年形同浪費。茫然地在GOOGLE上搜尋「讀博士班好痛苦」,第一篇就是您的文章。讀完後才發現,該嘗試跟自己和解,原諒自己的不成熟。謝謝您,等到畢業的那一天,我會再來的。
yun-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5/25
Y.H chen 謝謝您,我也常常茫然的查詢「quit phd」之類的,看了一堆文章之後,覺得自己也要寫文章,一方面鼓勵自己記錄自己的心情,一方面也希望文章可以讓同樣的人一起有共鳴,讓博士們互相覺得不孤單不過我想您的兩年並不是浪費,念博班前,我會覺得「沒有結果=之前走過的路都浪費掉了」,雖然現在的我也不會覺得「功不唐捐」或是「至少知道了行不通的路」之類的可以安慰到人。但是,我後來轉換一個想法,我會覺得這是一種必經的路,雖然我們不知道最後可以走到那裡,但是至少我們都勇敢地出發。就算錯了、就算沒有結果,我們都還是願意走,這已經很強了。
avatar-avatar
yun
發佈於
最近除了準備畢業論文之外,也一邊在思考畢業之後該何去何從,就這樣回去原來的工作嗎?還是尋求其他可能呢? 抱著這個問題,我在網路上看到了這樣一本書《每一次職涯瓶頸都是轉機:資深生涯諮詢師帶你跳脫外在困局,清除自我苛責,重寫人生劇本》,書名很長,作者是一名生涯諮詢師,他將諮詢的個案分門別類整理成一本書
Thumbnail
最近正在讀八木仁平所寫的《世界一やさしい「やりたいこと」の見つけ方》(世界第一好懂的找到想做的事的方法),目前好像沒有中文書的樣子。這位作者致力於推廣「自我理解」的概念,所以也在日本出了很多課程,也有Youtube頻道等等。 去年剛到日本的時候,每天都抱著懷疑自我的心情,現在即將要畢業了,還是繼續
Thumbnail
尋找天賦其實也不是那麼容易,一開始確實「不知道要學什麼」,但至少,自己會有一個感覺,知道自己「不應該做現在這件事情」,那麼就轉而去尋找真正的天賦吧! 在閱讀強納森學習的過程時,我總是想起那位可以行雲流水的切割牛隻的庖丁。 「你有成就自我的自由,真正的自我,沒有任何事物可以阻擋你。」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