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美心集團創辦人太子女伍淑清接受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的訪問時表示「我會放棄(這些年輕人),不會再浪費時間去跟他們講甚麼,因為他們的腦子已經不清楚自己應該做甚麼事情」。當社會有人表示會放棄年輕人之際,今年上映的一套本土電影《遺愛》就讓我們相信更堅定地擁抱青年人,使他們不能成為被遺下的一代。
劇本啟發自上世紀90年代香港屯門的鹽醃碎屍案,故事講述在社會變遷下的一對年輕人,在缺乏家庭的支持下走左一起,並製造了愛情結晶品,在繼續的艱苦生活中,慢慢走上歪路,丈夫的被太太謀殺,兒子長大後又因毒品案件被捕。這些事情在香港廿多三十年來,一直不停發生。我的一位年過半百的教授說這個新界大西北的社會問題在他小學時已經出現,經歷數十年似乎仍然不停輪迴出現。
鄭中基飾演故事中的刑警林力輝,他既是處理謀殺案的警察,又是跟進女生毒品案的警官,他帶著遺憾,想盡力幫忙年輕人,雖然最後或者都是徒勞無功,但是我們是否應該學像伍淑清一樣把年輕人都放棄?
香港的九十年代,除了出現移民潮外,更有不少家庭需要北上工作,而導致家庭系統的支離破碎。在完善化後的香港,除了有更快更急速的移民潮外,社會中有不少人都與像伍椒清般與青年人決裂,我不評論社會事件的對與錯,但是我想指出的是,不少成年人,特別是已經生活安穩的那一群,已經與青年人出現了極大的情感距離和猜忌,強加的要求只會令青年人的夢想世界破滅,令應該對未來憧憬和寄託一下子幻滅了。
回歸以後,我們相信有良好的制度可作憑藉,讓大家可以安心立命。可是世界洪流之快,快於我們能適應的能力,我們很多可以寄託之事都無聲無息被摧毀。故事的主角們就是社會轉變中的一些被犧牲者,逐步踏上墮落之路。
林力輝對於廿年來的轉變,就算對殺人者無法挽救,都想對女孩作一點救贖,以彌補他的一些遺憾。他堅持不離棄年輕人,就是不想有更大的遺憾。對於有新生活的,固然我們要替你們高興,可是對於留的,我們應該像戲院哥哥,對他們有更多的愛, 便孤寂和遺憾不再強大。
不遺不棄,我們每一個都可以是林力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