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護士閔海琳在私人醫院負責看護VIP病房的癱瘓病患-老會長徹五,長期以來會長的性命都被把持在其兒子尚宇手中,他盯上了一位化名瑪丹娜的昏迷孕婦作為新的器官捐贈者,並命閔海琳助其調查瑪丹娜的身世並完成捐贈同意書的捐贈,然而隨著瑪丹娜身世的謎底揭曉,閔海琳卻似乎看見了過去的自己,起了憐憫之心…
《病患代號:瑪丹娜》並沒有複雜的故事線和故弄玄虛的懸疑感,面對謎樣的女人瑪丹娜,文海琳以手機裡的聯絡人和他們對於瑪丹娜的認識,抽絲剝繭再重新串起她的身世與種種遭遇,像是警察辦案那樣實事求是,背後藏著的瑪丹娜的過去,與閔海琳的傷痛卻顯得更加駭人與悲慘。呈現出紀錄片般的寫實,同時也對性別意識低落、器官販賣官商勾結等韓國現況進行批判與關懷。
瑪丹娜,天生棕髮、父母雙亡由奶奶扶養長大,家境清寒,身材微胖,女性。
作為一個韓國人,她具備了所有可能遭到嘲笑、歧視、甚至霸凌的特質。
學生時期因棕髮遭刁難、職場上愛慕上司卻慘遭利用、工廠內遭到權利人士騷擾、性侵而懷孕,最後只能違反自身意願以風俗產業維生。瑪丹娜的經歷被血淋淋地攤在鏡頭下,然而即使遭遇如此變故,最後昏迷進到醫院的她,仍挺著大肚子,全力保護著她的孩子。
「為什麼還要生下這個孩子呢?它不是與所愛之人的產物啊」文海琳是這樣對瑪丹娜說的。
然而瑪丹娜卻只有微笑以對,直到生命最後,她都沒有放棄過這個孩子,因為這似乎是她唯一能夠決定的事。
電影之內,申秀媛選擇回到愛的出發點,瑪丹娜每日織著毛衣、留著子宮的超音波照片,自卑和痛不欲生的經歷並沒有讓她失去愛人的能力,反而讓她緊抓著愛的連結,盡全力保護著、愛著這個孩子;棄養孩子的文海琳被迫在瑪丹娜的人生裡看見過去的傷痛和懊悔,卻也因為看見愛,所以同情、所以堅持著救下孩子,讓她能代替瑪丹娜好好地活著。
然而回到實際生活,非自願懷孕又難以扶養孩子的女性,真的有所謂的選擇權嗎?
沒有選擇的選擇
面對與非所愛之人懷上的孩子,文海琳選擇生下後棄於野外;瑪丹娜則堅持著要將其生下撫養,看似截然不同的選擇,背後卻都有著同樣的前提-她們都得先將孩子生下來。
墮胎合法化、女性是否有權利決定肚裡孩子的去留在各國都持續引起社會的論戰。
在電影拍攝的當下,女性墮胎在韓國都還是屬於違法行為,不論孩子的爸爸是否是自己心愛之人,女性仍然必須先將其生下才能決定去留,撇除嬰兒買賣或是孤兒過剩等議題,光就禁止女性墮胎的法律,在韓國社會便有極大爭議。這或許也就是為何文海琳需要在野外將孩子生下之後再丟棄,除了感到不堪以外,也是因為墮胎本身在韓國,即是一件違法的罪行。
對瑪丹娜而言,或許愛戰勝了一切,但對於文海琳與現實中無數個意外懷孕的女性來說,如果沒有瑪丹娜那樣的愛,生下孩子的決定或許只是一個沒有選擇的選擇。脫離外表身材、社經地位等其他因素,在生育自主權的議題上,無論是瑪丹娜、文海琳還是任何的女性都是相同的,他們看似做出了選擇,實際上卻毫無權力決定自己的人生。
在女性權益低落的韓國,禁止女性墮胎以及醫生實行墮胎手術的法規直至2019年4月才由大法官宣布違憲,政府機關須於2020年12月31日之前進行修法將墮胎合法化,但2020年10月7日所頒布的法規仍要求婦女最遲須於懷孕14週內墮胎(性犯罪相關所導致者可延至24週),無法真正保障孕婦人權的爭議至今仍在延燒。
器官販賣、女性性侵、風俗產業等焦點之下,女性的生育自主權算是《病患代號:瑪丹娜》較不具討論聲量的子議題。當然生育議題的討論在諸多電影中都已廣泛被討論,申秀媛導演選擇將黑暗面聚焦在女性身體自主權、器官販賣等議題,在生育權則回到愛的積極切入點,展現了對於性別與階級議題一定的人性關懷,確實增添了幾分溫暖,但不可否認的是,若抽離瑪丹娜的視角,女性在生育自主權的議題上於韓國、甚至是全世界,或許是無法用愛一語道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