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畦白蘿蔔大約有十多顆,其中幾顆在十二月時,已經長的夠大了,想採收來食用,這是一畝田的第一次採收,想辦個不一樣的形式,讓當初一起跟來種田的同學,有一個深刻的印象。我想在田裡煮一大鍋蘿蔔排骨湯,大家一起來喝,慶祝第一次的收成。
小時候下田是苦差事,特別是天寒地凍時,在田裡採收山東大白菜,高麗菜,白花菜,白蘿蔔...雙手長時間在冰冷的雨水中工作,不久就痲的失去感覺,但是還是要把這些重的要命的菜挑回家,第二天再挑去市場販賣,換些現金生活。
離開農田,來到台北生活之後,三不五時就想起種田的生活,看著農作物的生長,很療癒!! 因此歸農是很多都市人退休的想像,想像有一小塊地,種些蔬果,隨時可以採食生鮮...
歸農浪漫的想像背後,其實是辛苦的田間農事的照顧,及學習如何與大自然相處。
2021上半年的課程中,有秀明自然農法的陳慧雯老師教授如何種菜,非常有感,相較於強調自然有機的農法,秀明自然農法與大自然更加契合,這套作物方式,有說動我,迫不急待的想在田裡跟老師學習耕作,五月要下田前一週,全台三級警戒,田間實作課只能在線上進行,真是太失望了。
雖然疫情阻斷了田間實作,我始終對惠雯老師的自然農法保有高度的興趣,在疫情稍緩的九月,我去三芝跟老師要了些他們家磨練之後的強壯種子回來,也去實地探堪了學校那塊不大也不小的一畝田,因為疫情荒蕪而長滿了雜草。
於是我邀請同班同學有沒有一起願意照顧農田的同學,有六七位同學響應,我就跟師大樂活EMBA相執行長請求,我們來照顧這一畝田,執行長同意。
我們在九月中共有七位同學,一起去田裡進行第一次的整地、除草及播種,那天共整理了七畦的田,種了白蘿蔔、胡蘿蔔、萵苣、茴萫、油菜等等..
因為同學都是上班族,大家不可能天天有空來澆水顧田,惠雯老師建議我們在田裡覆草或落葉來保濕,就不用天天去澆水了,我們在播過種的田上,蓋上了一層枯草。
然後2-3天去澆一次水,期待7-14天的發芽期,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田裡沒有任何動靜
然後2-3天去澆一次水,期待7-14天的發芽期,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田裡沒有任何動靜,大約在第五天左右,油菜那一畦發出的芽,但是嫩芽是紫色的,此外其他的田,在7天之後,完全沒有動靜,我擔心是不是枯草太厚,阻擋了陽光無法發芽,於是我把草全部去除,但是田裡的草越長越長,菜卻完全沒有發芽
在進入十月之後,我確定這一批種子,除了”紫色的油菜”之外,全軍覆沒,但是我不知道問題出在那裡? 於是我跑到三芝,親自找惠雯老師當面請教,同時再要些種子回來,再播一次種。
惠雯老師細看了我種田的照片之後,有了幾個診斷,那個紫色的油菜不是油菜,是身價非凡的”紫色小松菜”,至於種子沒有發芽,有可能是水分補充不夠,建議我在家育苗之後,再移植到田裡去種植。
惠雯老師這次非常的細心,他在每一包種子都寫上了種植及播種的方法,包括覆土深度及植栽的間距等等,我一看就明白第一批播種全軍覆沒的原因了,因為除了小松菜外,我們把所有的種子,都埋的太深了,幾乎都深達五公分以上的深度,但是一般播種,大約只要0.5-1公分的深度,所以當然無法發芽。
於是十月中,我重新把長滿雜草的田再耕過,然後再種下白蘿蔔、胡蘿蔔、青江菜、北蔥、蒜苗等等也從家裡移植了九層塔及羅勒到田裡,同時也把紫色小松菜重新排列整齊,期待他們可以長得更好。
在確認是種子深度問題之後,重新播種的種子,都如期的發芽了,特別是白蘿蔔長的特別的好,蒜苗很快冒出頭,但是似乎長不大,胡蘿蔔、北蔥都長得非常的慢,青江菜冒出芽來不久,就被蟲吃光光。
一畦白蘿蔔大約有十多顆,其中幾顆在十二月時,已經長的夠大了,想採收來食用,這是一畝田的第一次採收,想辦個不一樣的形式,讓當初一起跟來種田的同學,有一個深刻的印象。
我想在田裡煮一大鍋蘿蔔排骨湯,大家一起來喝,慶祝第一次的收成,於是就有了這個別開生面的一畝田間蘿蔔排骨湯的盛會,因為當初執行長同意我來這個顧田,也特別邀請了執行長一起來田中體驗一下。
原本只是一鍋排骨湯,後來同學加碼了九層塔蛋+蒜苗臘肉+羅勒打拋豬+蒜苗鹹湯圓+地瓜菜,全部都是現採的菜來煮湯,大家都吃的非常滿意。
必須要特別提一下秀明自然農法,不用農藥當然是最基本的,也不施肥,水分澆得剛剛好就好,於是我們的菜都長得很慢,好幾個月才收成,而且都很小個頭。但是這些菜都保留了原始的”菜味”,那種古早才有的菜的原味與口感,這是市場吃不到的。
小小一畝田,隱身在市中心大學校園之一隅,在我們有心的經營下,竟然創造出高度的都市農夫的樂趣,這也是市場買不到的菜味。
秀明自然農法,還有很多特異之處,期待下回跟惠雯老師好好學習,再來好好分享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