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城市隨記] 一輛連繫大家感情的車 宜蘭波音車隊

更新於 2023/12/2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如果此刻的你還沒睡,那麼這裡剛好有個床邊故事與你分享XD
在宜蘭一段時間後,就發現其實宜蘭蠻有自己的老車文化,包含今天要聊的"宜蘭波音車隊",真的蠻有幸可以遇見當時波音車隊的"班長"陳木田先生,聽他分享數十年前車隊的各種趣事。
---------------------------------------------------------------------------
"班長"陳木田先生與小弟不才我,手上是當時的老報導
宜蘭波音車隊始自於會長是代理當時三陽本田的車行老闆,因此與波音CB125S有了一段淵源,於是與附近的幾家車行師傅共同收藏波音125而組成了車隊。而"班長"陳木田先生因為在團隊中常常是領頭的那位,因此有了"班長"的稱號。
波音車隊除了跑北海岸等公路外,也常常跑一些林道水田,看在日本原裝的波音很耐用的特點上,把它當作越野車在騎行XD。車隊成員間的感情也是很緊密的,不論婚喪喜慶,都會以"車隊"的形式出現或呈現,也因此車隊的外套有著深厚的意義。
---------------------------------------------------------------------------
台規的波音CB125S
如今,宜蘭波音車隊已成了過去,成員們各自過著自己的退休生活,有些人將車賣了、報廢了或是放到生鏽,鮮少再出現於道路上奔馳。本次拜訪的陳先生曾經擁有過三台波音125,分別是原廠紅、綠、以及自己烤漆的銀色波音,最後一台原廠綠的波音在去年脫手,將代步車換成野狼傳奇,他說,至少野狼與波音的血緣比較接近。
最後還是非常感謝陳木田先生與我們分享這麼多波音車隊的故事,多到讓這支影片的配樂可以重複四次XD,雖是這樣,還是在此邀請你一起細細聆聽這些逝去的記憶XD。
---------------------------------------------------------------------------
錄音:Roland BOSS BR80
攝影:Canon 5D Mark III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城市寫聲的沙龍 了解最新動態!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102會員
86內容數
生活在一座大城市裡,每天接收來自日間車水馬龍的市景、入夜時的夜生活、夜裡靜謐的巷口,日復一日地,找尋活在城市裡的獨自樂趣與必要元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城市寫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次要處理的這台Yashica是1968年的Electro 35G,問題出在電池放了無法過電,這對電子快門的Electro 35G來說是致命一擊,因為沒了電池,雖然還是可以拍,不過就會是恆定快門1/500 sec.,幾乎只能白天外拍,很不好用。 維修是必然的工事了!
看到這個標題,很多人會想:「車明明可以很漂亮、很乾淨,為何要弄得很舊很破爛的感覺?」甚至會覺得有點浪費。 所以文章開始前,我們先來聊聊「舊化(relic)」。
通常對於初次拜訪每一位前輩,我都不會主動詢問對方是否能夠借跨甚至借騎,因為有些車對主人來說是很重要的珍藏,很能理解不會隨便借給第一次見面的陌生人。所以試騎簡記的內容很看緣分與運氣XD。
網路上對於這台謎樣車種的資料沒有很多,因為它的出現與殞落都只存在於研發階段(國外稱這類的車叫"Phantom bikes"),對許多二行程迷是一件有一點點惋惜的事。
這篇文是轉子引擎系列專題的第二篇,我想這應該也是多數人比較期待的部分,那就是究竟轉子引擎的摩托車到底會是什麼樣的聲音呢? 在此同時,如果還沒看過Part 1-Intro的內容,建議先跳離這個頁面,閱讀並聆聽一下轉子引擎是怎麼和鈴木搭起關聯的,這樣對於往後的內容會更容易吸收!
身為老車愛好者,一直希望可以親眼目睹傳奇摩托車,而RE-5就是清單中之一,因為轉子引擎機車可以說是世界摩托車發展過程中的里程碑(雖然就只是曇花一現)。所以,本次的內容我會以專題的形式呈現,而你現在看到的這篇文是前導內容。特別感謝老車事務所的前輩李老師,接受我這突如其來的拜訪與錄音。
這次要處理的這台Yashica是1968年的Electro 35G,問題出在電池放了無法過電,這對電子快門的Electro 35G來說是致命一擊,因為沒了電池,雖然還是可以拍,不過就會是恆定快門1/500 sec.,幾乎只能白天外拍,很不好用。 維修是必然的工事了!
看到這個標題,很多人會想:「車明明可以很漂亮、很乾淨,為何要弄得很舊很破爛的感覺?」甚至會覺得有點浪費。 所以文章開始前,我們先來聊聊「舊化(relic)」。
通常對於初次拜訪每一位前輩,我都不會主動詢問對方是否能夠借跨甚至借騎,因為有些車對主人來說是很重要的珍藏,很能理解不會隨便借給第一次見面的陌生人。所以試騎簡記的內容很看緣分與運氣XD。
網路上對於這台謎樣車種的資料沒有很多,因為它的出現與殞落都只存在於研發階段(國外稱這類的車叫"Phantom bikes"),對許多二行程迷是一件有一點點惋惜的事。
這篇文是轉子引擎系列專題的第二篇,我想這應該也是多數人比較期待的部分,那就是究竟轉子引擎的摩托車到底會是什麼樣的聲音呢? 在此同時,如果還沒看過Part 1-Intro的內容,建議先跳離這個頁面,閱讀並聆聽一下轉子引擎是怎麼和鈴木搭起關聯的,這樣對於往後的內容會更容易吸收!
身為老車愛好者,一直希望可以親眼目睹傳奇摩托車,而RE-5就是清單中之一,因為轉子引擎機車可以說是世界摩托車發展過程中的里程碑(雖然就只是曇花一現)。所以,本次的內容我會以專題的形式呈現,而你現在看到的這篇文是前導內容。特別感謝老車事務所的前輩李老師,接受我這突如其來的拜訪與錄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早上十點,昨夜酒吧還留有微醺,不過是兩杯調酒三杯shot,配上城市的溫柔,已經足夠讓人沉醉。只是旅人擔不起怠惰的後果,大連地鐵站上,聽著有日文廣播到站,咦,這麼友好的嗎? 還是這是不是鼓勵著人們去懺悔過去的貪婪野心?
Thumbnail
今年五月十五日,台灣疫情吃緊,我照預定計畫返台探親,居家隔離兩周間,雙北城市警界升至三級,這一切,竟如去年美國疫情情勢重演。
Thumbnail
2020台灣設計展—新竹。人來風 充滿新竹風的設計展,你會看見藝術及科技還有最重要的人。
Thumbnail
7月21日,無數憤怒的香港人在直播前,既痛又無奈。這一晚,香港警察向示威者開槍,瘋狂使用催淚彈來激怒示威者,以使警察能正當化自己不必要的暴力;同一個晚上,香港警察默許黑社會恐襲元朗。這一夜,我們都很害怕,但我們可以向誰求援?以往台灣遇上天災,大家都一句天佑台灣。而這一刻香港面對人禍,只能祈求天佑香港
Thumbnail
真實發生在紐約的事例,作者之一是紐約前市長彭博轄下的交通運輸局長珍妮特.薩迪可罕,她受到珍.雅各啟發,將過時的街道空間重新設計並校準,搭配新一代多元大眾運輸選項及新的交通政策,成功解開多年死結──令「大蘋果」成為更宜居、有活力且跟上時代潮流的一級都市。
Thumbnail
我們彼此的母語(臺/客語)在我們這一代人中以極快的方式消逝著,先不論城市,單就我們所出生的城鎮裡,這個「講母語的環境」其實正從家庭、學校到公共空間中劇烈的改變著,這背後所引動的,是一股從地方、城市到全球化的結構性力量,等待我們正視...。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早上十點,昨夜酒吧還留有微醺,不過是兩杯調酒三杯shot,配上城市的溫柔,已經足夠讓人沉醉。只是旅人擔不起怠惰的後果,大連地鐵站上,聽著有日文廣播到站,咦,這麼友好的嗎? 還是這是不是鼓勵著人們去懺悔過去的貪婪野心?
Thumbnail
今年五月十五日,台灣疫情吃緊,我照預定計畫返台探親,居家隔離兩周間,雙北城市警界升至三級,這一切,竟如去年美國疫情情勢重演。
Thumbnail
2020台灣設計展—新竹。人來風 充滿新竹風的設計展,你會看見藝術及科技還有最重要的人。
Thumbnail
7月21日,無數憤怒的香港人在直播前,既痛又無奈。這一晚,香港警察向示威者開槍,瘋狂使用催淚彈來激怒示威者,以使警察能正當化自己不必要的暴力;同一個晚上,香港警察默許黑社會恐襲元朗。這一夜,我們都很害怕,但我們可以向誰求援?以往台灣遇上天災,大家都一句天佑台灣。而這一刻香港面對人禍,只能祈求天佑香港
Thumbnail
真實發生在紐約的事例,作者之一是紐約前市長彭博轄下的交通運輸局長珍妮特.薩迪可罕,她受到珍.雅各啟發,將過時的街道空間重新設計並校準,搭配新一代多元大眾運輸選項及新的交通政策,成功解開多年死結──令「大蘋果」成為更宜居、有活力且跟上時代潮流的一級都市。
Thumbnail
我們彼此的母語(臺/客語)在我們這一代人中以極快的方式消逝著,先不論城市,單就我們所出生的城鎮裡,這個「講母語的環境」其實正從家庭、學校到公共空間中劇烈的改變著,這背後所引動的,是一股從地方、城市到全球化的結構性力量,等待我們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