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前根特似乎迎來了春天,日日是好天氣。廣場上年輕人各自佔領防疫圈圈,聊天唱歌吃東西。
轉眼間,明天就要回台灣了,難以置信。重新閱讀剛來比利時的文章,感受到初來乍到激動的心情,慶幸自己有記錄下來,所以現在我也要在離開前梳理這半年的感受。
這六個月,我很幸運地沒有受到疫情阻撓,遊遍了大半個歐洲,跑了十三個國家,共35個城市。去荷蘭看風車、法國羅浮宮和聖米歇爾山、德法瑞士三國的聖誕市集、體驗捷克布拉格、匈牙利布達佩斯的東歐風情、感受奧地利維也納的音樂氣息、還有一睹義大利羅馬競技場、龐貝城、比薩斜塔等世界遺產、那不勒斯的披薩和Sorrento的海景、最後記住西班牙巴塞隆納、葡萄牙里斯本與羅卡角帶給我的心靈平靜。
文化與人
半年間我觀察到西歐、東歐、南歐不同的人文風情,認識到所謂歐洲人並不是只是單一群體,其中包含了許多不同的文化和習慣差異,當然也有很多共通點。來歐洲以前,想像著很多她的樣貌,可能是優雅的、休閒的,實際上來了以後,還看到了不安全的、髒亂的、無序的樣子。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在旅遊期間很小心的關係,並沒有遇到小偷,也沒有確診,畢竟好好保護自己也是歐洲行需要對自己負責任的事。
我在根特遇到的當地奶奶、布魯塞爾的大叔、以及在比薩的民宿老闆,和他們聊天的過程裡我都感受到對方的友善,在各國奔走的途中,也受到不少好心人的幫助,像是指路、買票、撿回掉了的物品等等。我認為我是幸運的,沒有遇到網路上查到的那些糟糕經驗,也讓我對自己的人生重新思考一番。
理想人生
大學期間其實我是有點茫然的,處於不自信,也不知道人生方向的狀態。只知道參加很多活動和實習,想辦法讓履歷看起來漂亮一點,也不清楚這份漂亮一點的履歷可以帶給我怎樣的工作,只知道先做了再說。在和同儕較勁的過程裡帶給心理莫大的壓力,永遠不滿於現況(救命,中山真的很多優秀的人)。
可是在歐洲生活的時間裡,我過得很自在。可以放心的用現有服裝搭配出不一樣的風格,可以化誇張一點的妝容,可以隨心所欲地掌控自己的生活。會有這樣的嘗試可能是因為,我見到很多老奶奶即使滿頭白髮,出門依舊踩著高跟鞋、化上漂亮的妝;老爺爺也穿得乾淨整潔,彬彬有禮,是在台灣很難見到的景象。以前曾被老一輩的唸:那麼愛漂亮做甚麼。現在我覺得對自己超有自信,愛漂亮只是表示我願意好好對待自己,無論我年紀多少,無論我是男是女。
我也看到了這裡年輕人生活的方式,既是與病毒共存,也是對自己的人生放手一搏;這裡有很多退休老人,天天在陽台或咖啡廳曬太陽喝啤酒,暢聊一下午,甚至還去根特大學進修。所以說,人生真的有無限的可能,如果有想做到的事情,一定要相信自己做得到。
人生目標?
我曾經想過要不要以後有機會回來念碩士,其實滿好的。我可以接受吃西方食物,我也可以忍受沒有24小時便利商店,也能接受晚上六點以後大街就打烊。這裡天氣舒適,有暖氣其實也不會到太冷,風景秀麗。可是隨之而來又要考慮到碩士以後的人生。要在哪一國定居工作呢?要工作多久?總有一天要移民嗎?還是會回台灣?要離開我的家人朋友多久?有很多難以立刻想好的抉擇。
那麼,假設不繼續留在歐洲,回台灣要讀碩士嗎?要做甚麼工作呢?曾經憧憬的藝文產業,還想踏入嗎?
其實,追根究柢,這些問題的背後只存在一個大問題:我想要甚麼樣的生活?
人生很長,畢業之後大家也沒有要比各自誰找到多好的工作,就算待在很好的公司也只是同學間茶餘飯後帶過的話題。更重要的是,我想知道,我在二十五歲以後、三十歲、四十歲時在過甚麼樣的日子。
是每天加班,忙得昏天暗地的呢,還是創業成功、努力經營品牌的呢,還是安穩平凡、沒甚麼大事業的呢?
每個人嚮往的生活都不同,但我很清楚我不想要為工作賣肝,工作上的成就感對我來說可能也沒那麼重要,我更希望自己有足夠下班時間擁有自己的人生,或是足夠時間陪伴家庭。當然啦,我有很多優秀的同儕他們對感興趣的領域很有熱情,所以願意犧牲很多去達成成就。不過,我想清楚我要的不是那種,我也不適合。自從想通這點以後,整個人心如止水,第一次找到我要甚麼的感覺,也不再為那些不必要的東西去多想或感到自卑。
情緒管理與認識自己
我的情緒管理一直不是很好,看到不公不義的事情反應比較激烈,想法也很直接,和伴侶相處也比較任性,與家人的溝通上也無法做到每次都坦誠相對。不過我覺得我的情況好像有比過去進步一點,以前那些不好的念頭也在看了一些書後慢慢消除。我很怕痛,我也不能忍受同樣的痛苦在原地重複發生,我也相信死亡並不是真正的解脫。真正的解脫是在心態改變以後,但這一步往往要花很大的力氣才能達到,所以我也還在學習。看到這邊的歐洲老人天天曬太陽過得很爽,我就決定以後也要讓自己過上那種日子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