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書法的專有名詞常常用到,但其實定義不清楚,例如筆勢。
古人的筆勢說法可以有好幾種解釋,不一定正確,就不引用了;用現代人比較容易理解的話,就是寫字時筆的角度。
筆的角度還要再分二種,一種是執筆的角度,第二種,是筆和紙的相對角度。
先說執筆的角度。
柳公權「心正則筆正」的說法太有名,所以小時候書法老師就教我們要筆桿拿正,要對著鼻頭。
其實這個姿勢很怪異,毛筆對著鼻子,剛好擋住視線,根本看不到字,除非歪頭寫字。所以這個方法是不對的,用右手寫字,手臂內彎後的手掌位置是在右胸口,眼睛看過去也剛好可以清楚看到寫字的位置,所以這是最自然的位置,因此,執筆以這個姿勢來看的話,就不會是絕對垂直紙面,而是會有一點向右外傾斜,這樣寫字會不會變成偏鋒寫字?其實不會,因為寫字只要用到筆鋒1/10-3/10,只要毛筆不要太斜,不會有偏鋒的問題,而且寫字的過程中,毛筆筆鋒是移動的,不會、也不可能完全保持垂直。
從齊白石、啓功、于右任、吳平多位大師的執筆照片看,很明顯沒有一個是「筆桿垂直紙面」的。
所以毛筆和紙的相對角度才是筆勢講究的重點,而重中之重,就在於筆鋒和紙張接觸的時候是什麼角度。
因為用毛筆寫字講究「中鋒用筆」,所以在所有的筆畫種類當中,除了左上向右下的點不必「轉鋒」之外,其餘全部都要在起筆之後轉鋒。
轉鋒的目的,是為了寫出中鋒的筆畫,所以轉鋒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寫字方法,但關於轉鋒的觀念和運用方式有太多錯誤,所以必須另文詳細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