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已經把平原的六甲都走完,一直在思考該怎麼進到丘陵地,畢竟我只有一台沒有變速的腳踏車。原本想坐黃2,但他沒有到夢之湖,就想說試試看騎腳踏車拼一下。
嗯,下場不太好,但至少有平安歸來。那個大家絕對不要在養病時,還做高強度運動,我整個覺得我會昏倒在王爺里,然後找不到人求救。🙏那位給我水喝的大哥,讓我不至於脫水。那就讓我們走這條174到王爺吧
臺南市道174最難騎的路段應該是六甲市區到東山橫路這一段,該段路線橫貫了六甲兩個位於丘陵上的里:王爺與大丘。
市道174是從北門的蘆竹溝,一路到橫路。其實在民國一百零七年(2018年)之前,這條線可以通到楠西,但市府將橫路到楠西併入台南市道105號後,就只到橫路。 這條路連結著台南的海與山,應該可以排一整天的路線。
市道174丘陵段雖然屬於六甲區,但在道路北側卻是柳營區的範圍。在上一篇小腳腿的文章中,賊賊有說柳營還有很廣闊的東半邊,就是在市道174北側。
在這裏有一座垃圾掩埋場,屬於柳營和六甲區共同使用。這垃圾掩埋場的爭議還頗多,包括工安意外、自燃、對烏山頭水庫水源的污染。不過有看到台南市政府要進行掩埋場再利用的工程,不知道會變成怎樣。
山的對面應該就是柳營的丘陵聚落,看地圖感覺是「山豬陷」,柳營靶場那。不過沒看到尖山埤水庫,又讓我懷疑可能是「桶頭腳」,有沒有柳營人要幫忙解謎的。
原本想說下午兩點騎車時間剛剛好,沒想到還沒騎到王爺里就有些中暑。只在山下的OK便利商店買了一瓶舒跑,希望等等的聚落有雜貨店。
雖然是丘陵,但沒有騎變速腳踏車,還是讓我滿身是汗。路途間看到一間小廟,以為是土地公廟,不過好像是陰廟,就點個頭示意。
轉進台南市道115的路口,地名為「土地崎」,暗示著這裏的土地崎嶇難行,早知道我應該要掉頭。接著碰到的第一個聚落為「番子坑」,為一散村,住戶數不多。附近有番子坑山,標高162公尺。
接著會到第二個聚落「王爺」,這裡比較算是行政中心,曾經有學校、警察局。日治時期屬「王爺宮第一保」,里內有「土地崎」、「番仔坑」、「王爺宮」、「東膏蚋」、「夢之湖」、 「水流東」、「九重橋」、「西港湖」等庄。
在174還沒完工之前,往來六甲山區需要靠水運。在山區兩個重要的聚落,包括王爺、大丘,都設有派出所,掌管山區的治安。
王爺這間派出所雖然不知道成立年代,但日治時期就已存在,且經歷過「六甲事件」,於大正三年(1914年)被抗日的羅臭頭襲擊過。此事件等到賊賊去了大丘,再跟大家說說。
在這偏僻的山區竟然有一所學校「六甲國小湖東分校」,這所學校也是命運多舛。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才獨立為湖東國民學校,即湖東國小。
還曾設有湖東國小九重分校,但於民國九十年(2001年)廢校,而湖東國小又降為分校。甚至到近年,招生數趨近於零,人口外移和少子化嚴重影響招生。
主祀李府千歲的「王爺宮」為鄰近區域的大廟,此宮建立的年代有些出乎我意料之外。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建成,代表六甲山區在康熙以前就已開墾。
因此,這座山上的王爺廟,算是能和山下媽祖廟匹敵的老廟。仔細看捐贈名單會發現不少六甲市區的店:真安西藥房、江龍汽車行、春山鐵工廠、富美布莊、新滋味食品行等。
市道115最大的聚落不是王爺,應該是「東膏蚋」。此聚落的大姓為陳、林,還有湯、李、郭等家族居於此。這裡古厝也滿多的,而且有山城的氛圍。
東膏蚋這地名應該也引人好奇吧!可能的地名來源有三種: 一為平埔族社名或大佳蚋的諧音,意指近水的沼澤;二為此地在烏山頭的東方小山上,山路遇雨如膏蠟難行而稱;第三則因蚊蚋叢生而得名。
東膏蚋的歷史或許比王爺更早,據說在荷蘭治理台灣期間,就有傳教士深入此聚落傳教給平埔族,並設立教堂、辦理教育。後來當然隨著荷蘭離開無疾而終,卻給這座偏僻聚落愛來無限遐想。
如果有機會很想好好待在東膏蚋聚會感受山中聚落風情,沿著小徑往上爬的滋味,讓我想起之前在土耳其山中聚落的時光。而這裡沿路還有母雞、小鳥到處亂走,絲毫不怕人啊。
不過大多數遊人來王爺,應該不是為了那幾個聚落而來,而是直接到這條路最底的夢之湖。民國六十八年(1979年)因一部瓊瑤電影「夢之湖」而走紅的景點,又因為最近的打卡風潮紅了一陣子。
這裡也算是六甲繼落羽松森林之後,第二知名的景點吧!不過這裡真的不好會車,如果是開車來的朋友,不妨就停在王爺或是東膏蚋再走下來吧!
據說當年開拍電影時,在湖上搭設一座小木屋,也開設夢之湖餐廳,紅極一時。只是在水利單位拆掉木屋後,餐廳生意也逐漸下滑,人去樓空,只剩幾艘竹筏還在湖邊枝知作響。
總覺得這裡跟新北市石碇紅翡翠水庫周遭是一樣道理,的確很清幽,但若能配上幾把木椅賞景會更好。而我因為騎腳踏車來太累,根本無暇顧及美景,畢竟人生跑馬燈已經在播放了,可能比這更夢幻些。
有看完文章的朋友私訊我說「怎麼沒描繪跑馬燈呢」,那都是陳年老秘密,私人且夢幻的,不宜公開啊!想知道的也許自己騎腳踏車來夢之湖,就能知曉!?
昨天一路上都找不到雜貨店,原來就在土地崎這個聚落上。這裡也算是174中心站的位置,除了雜貨店外,鄰近的山產,包括竹子、龍眼都會在此交易。有人會好奇竹子可以做什麼,往海邊珂寮走就知道。
大家看得出來岩石上鑲嵌著什麼嗎?這應該是六甲最強的隱藏景點吧,卻沒有被好好保護。這地方叫「水流東」是王爺里轄下的一個小聚落。
臺南的溪流多為由東向西流,但因地勢關係,此處為西向東流,而由「水流東」之名。民國五十七年(1968年)地質學家在此聚落的岩石上發現了扇貝,佐證了台灣山脈是從海洋隆起的遠古歷史。
原本以為這次大丘可能要被放棄了,好在昨天有許願,六甲朋友就載我上山晃晃。有在地人帶領就是不一樣,去了一些山中私密景點,也幫我補充了物產、民俗的部分,有種在錄曾寶儀「我們回家吧」的感覺。
雖然沒有火車,但六甲也有公路的隧道,就在174上,稱為「六甲隧道」。六甲隧道可有一些傳說故事,據說有爺孫在裡面走著,最後卻在台東山區被找到。如果是真的,讓我懷疑隧道本身,或是天井漩渦就是蟲洞。
再帶大家去看天井漩渦前,先讓我們往右轉大丘的方向,看幾個藏身在山間惡地的小聚落。首先是「嶺頂」,這聚落不大,在這棟古厝前,有一位大哥跟我們揮手。
嶺頂沒有廟宇作為信仰中心,這間老屋好像就是地方的「公厝」。六甲有一個國定民俗為「六甲大丘三角頭請佛踅庄」,以6年一個週期,遶境三角頭,頂角包括嶺頂、大丘園、匏仔寮。
就像王爺里的王爺一樣,大丘里的大丘園,聚落規模雖不大,確實該區域的行政中心。有日治時期的警察局,現在還沒有廢除編制,可能把王爺的業務並過來了。
而警察局下方原本有大正十二年(1923年)興建的六甲公學校大丘園分教場,民國八零年代從分校改為分班,最後廢除,只剩遊戲器材埋沒在荒煙蔓草中。
大丘里的範圍在日治時期屬「大丘園第一保」,里內有「嶺頂」、「大丘園」、「匏仔寮」、「南勢坑」、「北勢坑」、「半天井」、「猴洞腳」和「中坑」等庄頭。
匏仔寮這地名在一開始看google map時就引起我的興趣,在台灣幾個地方有類似的地名,像是埔里、甲仙等,皆與匏瓜有關。大丘的匏仔寮雖然意義可能相同,但總覺得與東膏蚋一樣,和平埔族相關的可能性較大。
匏仔寮這裏的山城聚落地形有些類似東膏蚋,同樣有徒步而上的石階,還有放養的小雞。不過匏仔寮這裏似乎有人為墊高的痕跡,不知道是想讓腹地更大,還是害怕水患。
會這樣思考,其實是因為此處為夢之湖的上游,在這裏有一口感港,所以才會形成比沿線的嶺頂、大丘園更大的聚落。不過現在也只剩下一頂方舟繫好在岸邊,等待隨時漂泊。
對了,夢之湖其實也是一港口。過去還沒有陸運時,就是從匏仔寮,往下到夢之湖,再到烏山頭水庫那,山產依靠水運完成,而不像現在往上運到174的雜貨店前。
尋找廢棄的吊橋也是賊賊最近的興趣之一,學甲看了一座吊橋,沒想到在六甲山上也有一座「匏仔寮吊橋」遺址。此橋橫越烏山頭上游,連結匏仔寮與南勢坑。後來建了可供汽機車通行的橋,就被廢棄一旁。
接著到東山與六甲界線傻傻分不清楚的「西口小瑞士」,雖然我還是搞不懂,這裡到底哪裡像瑞士,但就滿足台灣人對異國的想像吧!
這裡其實與水利很有關係,若站在橋上往下游的新建築為「西口水力發電廠」。此為嘉南農田水利會與嘉南實業有限公司於民國九十六年(2007年)啟用,台灣第二座民營水力發電廠。
在入口進來有一座「嘉南大圳新建堰堤碑」,此碑建於昭和五年(1930年),即嘉南大圳完工之時。不過只有碑題,沒有碑文,讓人難以參透。
遊客來西口小瑞士就是要欣賞這水裡的特殊設計,俗稱「天井漩渦」。為什麼這裡會稱為西口呢?其實它相對於曾文水庫的東口。
日治時期興建嘉南大圳時,八田與一因為擔心烏山頭水庫水源不足,所以在烏山嶺山腹內興建四公里的引水道。
引水道將東口的曾文溪水導引至西口注入水庫,因落差大,形成溪水快速由圓形的洞口中快速旋轉的景色。好好奇裡面長什麼樣子?不知道有沒有枯水期,可以把那西口當成溜滑梯,一路滑到發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