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一年我正在體驗的生命課題是關於豐盛富足。在此將我的豐盛日記靈性成長過程紀錄下來,
在文章開始前,我接下來會引用我很喜歡的一位通靈傳訊者 巴夏Bashar 所提出的觀點來描述我所體驗的豐盛形式。
現今學校的教育體制、人類集體意識、大眾媒體、父母親朋好友等等的洗腦影響下,對於豐盛的形式大多只專注於「金錢」上面
然後在某天,我看到一位來自名為巴夏的傳訊,敘述有關於豐盛富足的五種形式,為以下:
看完這個傳訊之後我的腦袋只是一直處於知道而非學到的狀態,直到這一年真正有意識的體驗了這五種的豐盛形式。
首先第一種豐盛形式-「金錢」,這是大家最耳熟能詳的,也是很多人以為的唯一豐盛富足形式,但端詳現今人們的集體意識對於金錢的執著已經逼近到瘋狂甚至像被下蠱的程度。
乃至於人們很難看見除了金錢以外的四種豐盛形式,打個比喻這就好比,有一個人想要一棟房子,但他的信念堅決「我要賺到XXXX多少錢,那麼我就可以買到房子了!」
而當人們過度執著於一定要用何種過程(形式)得到自己需要的物質,這時候就等同於放棄了剩下 98% 的可能性。
例如:你可能會錯過「有一個人突然就想送房子給你,你會跟他說喔~不不不,我堅決得自己買才可以」這樣的共時性;抑或者是「交換:這個例子就在前幾個月的一個澳洲新聞所發生的,有一位網紅用一根髮夾在經歷了數次的換物過程中,最後換到一棟房子。」
很多人或許看到這裡,心理OS冒出:這也只是個正面的例子、那是他們幸運、我哪有這麼好運等等之類的否定自我信念浮出。但這邊並不是我要討論的,自我否定雖是屬於阻擋自己接收豐盛的常見症狀之一,有機會的話日後我在分享我的看法。
回到正題,以下我會陸續分享我對於這幾個豐盛的形式的體驗與分享
在幾個月前,我充分體驗到「交換」的樂趣。
而在交換物質的過程當中,也漸漸的體驗到金錢似乎也不是這麼絕對了,有時甚至還有點多此一舉。
大多數的人對於手邊那些不再需要/想要的東西,常見的方法或許是會先將手邊這個不需要的東西賤賣或低於市價賣出,總之就是必須得先藉由買賣,或者懶一點嫌麻煩的人甚至直接贈出或者丟掉,然後再拿著賣出去的錢去買你想要買的東西(而這樣的模式也是我自己以前經常做的)。
可是當你將不需要的物品變現之後,有時候你必須得用原價去購入你需要/想要的東西。
然而如果今天有那麼一個人他手邊有個物品,剛好就正是你需要/想要的那個東西,而你手邊剛好也有對方需要的物品,那麼這時候你們兩個直接交換就可以省去這些繁瑣的過程,也不用再多此一舉把東西先賣掉再去購買以及你還得花一分心力去搜尋你需要/想要的東西,有時候甚至賣掉原有的東西後,你必須得再花更多的金錢才能買到自己需要的東西。
而我自己因為過往的購物習慣,導致於我手邊有很多還是未開封或者堪用但再也不會使用的物資們。很多我認為丟掉也挺浪費資源的,但除了贈送給需要的人之外,在幾個月前我突然靈光乍現想到或許「以物易物」也是個不錯的方式!於是就此開啟了我的換物之旅。
經歷了幾個月的以物易物經驗,我個人的體驗是「專注在彼此的"需求度"上面而非物品價值的本身」,這會讓你體驗起來比較愉悅。
如果你過度執著於自己物品本身的價值,那麼你要利用同步性為你吸引到跟你的物品有著相似價值而你又剛好需要的機率會是比較具有挑戰性的,不是不可能,但你可能要等待一段時間讓這樣的人顯化到你的實相。
不過,基於吸引力法則的運作,我也觀察到,如果你是個比較執著物品本身價值大於需求的人,那麼通常吸引來跟自己交換的人也會跟你很類似,也就是非常在意等值交換的人,那麼要成功換到你所需的物品就會更具有難度。
舉例來說:今天你手上有個名牌包包,你當初買 XXXXX 價格,但基本上如果對於一個沒有名牌需求的人而言,你的包包對於他們而言便是一文不值。
價值是人們賦予它定義的,很大一部分也在於需求度。就如同政府當年發行的消費券一般,當期限一過,人們不在定義它、需要它、賦予它價值,那麼它就只是一堆廢紙。
而我在換物的過程當中,也體驗到所有的物質如果人們不賦予它價值,那麼它即使非常昂貴,當自己不需要,再昂貴也沒有用。
如同在「阿拉斯加之死」電影中,男主角帶著一疊鈔票開車前往阿拉斯加的路上,當他開到一處沙漠地時車子拋錨,男主角在沙漠中非常的冷,但他沒有任何可以生火取暖的材料,所以最後他是用他當初離開前帶在身上的鈔票生火取暖。
雖然在換物過程中我不能說全部的經驗都是美好的,但絕大部分我體驗到的經驗確實都非常美好以及讓我感到很愉悅,在換物之旅的前幾個月,我還是會吸引到一些較為匱乏的人不斷的跟我索取,或者覺得自己的東西非常有價值的人,換物版上面常稱這樣的人為"我的蝦皮價,你的原價"來衡量價值(笑)。
但是當你不小心遇到這樣的人,你意識到對方讓你感受不太好,那麼不要換就好了,我個人的經驗是就不批判、不回應它(匱乏),如果自己因為對方的過度索取而引發自己的情緒,換物既不成功,又浪費自我能量,所以我會建議忽略即可,尊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課題,對方的匱乏那是對方的課題。
而在換物過程當中,我也意識到當我專注於自己的需求,我發現宇宙總是會替我吸引來「共時性/同步性」,總是會剛好有需要我東西的人來到生命當中,彼此交換都很開心的人、事、物發生。
然後,在下一篇文章我會繼續分享下一個豐盛形式-「共時性/同步性」:在你需要的時候剛好出現的人事物,有時候是個腳踏板,會幫助你過渡到另一個你需要的事件上,
舉例來說:當我需要一個烤箱的時候,突然有一個人他不需要烤箱,可以賣給你或送給你或者烤箱的商品網頁就會剛好出現在某處等等,這些都是共時性。
而我也意識到,當你越是信任生命之流,共時性的流暢度會吸引到讓你難以置信的巧合來到生命當中。
下一篇我將分享剩下三種豐盛形式:
豐盛富足的五種形式 II-「共時性」、「贈送」、「想像力與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