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好陸續參加幾場線下社群活動,回想過往自己在辦講座的時光,也發現每個單位對於一場活動的精緻度標準都不同,因此這篇想記錄一下我看到的幾個活動企劃細節,包含主持人、場地、參加者聯繫。
誰適合看這篇文章?
✔ 對於活動策畫、活動企劃、舉辦活動、社群活動、線下活動有興趣的朋友
一、主持人
參加者來參加完活動的心得好壞,可能會被天氣影響、被場地影響、被餐點影響、或被其他參加者影響,但上述都可以透過主持人的圓場、講話方式來挽回,以我之前當主持人的經驗,會有幾種講法:
(一)被天氣影響
剛好我這週末參加的活動都在下雨,若主持人一開場就先說:「感謝大家在下大雨仍參加今天的聚會,真的辛苦了!」、「大家下雨趕過來可能有被淋濕,旁邊有吹風機、衛生紙可以讓大家整理一下儀容,若要到廁所的話,廁所在後面左轉」。
多用「感謝大家特地前來」、「下雨天還來參加活動真的很辛苦」的講法,就會讓大家心裡比較溫暖一些,不見得可以解決掉大家鞋子濕掉、身體黏膩的狀態,但至少心理是舒服的。
NG 講法:「下雨真的很煩,我鞋子也濕掉了」、「雨傘隨便放門口,不要擋到路就好」。
若主持人跟著參加者一起抱怨,或是連雨一定會遇到的「雨傘放哪」這種情境都無法解決,那會讓參加者非常困惑。
(二)被場地影響
辦活動只要會用到投影機、麥克風,一定都會遇到設備問題,像是投影機切換時卡住、麥克風回音超大,這時主持人就應該要適時安撫大家情緒,像是:「不好意思投影機有點設備狀況,OO(活動助手)幫我看一下,我先用講的」、「麥克風請 OO (活動助手)幫我檢查一下,我先直接講,後面聽得到我聲音嗎」。
直接跳離當下的情境比較好,盡量不要讓現場所有人陪主持人愣住。
NG 講法:「PPT 怎麼會卡住!」、「設備好爛」、「這麥克風好像聲音很小 ...(敲桌子)」即使是內心話,也千萬不要在拿著麥克風的時候講出來,只會讓現場參加者覺得主辦單位沒準備好。
(三)被餐點影響
有些社群活動會辦在咖啡店、桌遊店、酒吧,這時一定會有輕食,像是披薩、烤物、炸物、餅乾類,難免會遇到吃不飽、東西不好吃的狀況,若遇到特定食物很難吃,一定要轉移注意力,例如:「大家剛剛有吃這個薯條嗎?我吃了覺得很好吃,可以多吃一點」、「外面有飲料機,杯子空的人可以隨時去裝,這次場地方提供紅茶、汽水,有 5 種可以選」。
NG 講法:「(指)這個怎麼都沒人吃,沒吃完的話大家要自己打包帶走」、「這沒吃完好浪費」。
盡可能不要提到那個不好吃的食物,用其他食物、飲料去分散注意力,若看到該食物都沒人吃,主持人也就不要再催大家吃了,因為是真的吃不下去。
(四)被參加者影響
我參加的社群活動剛好都有自我介紹環節,最怕的就是主持人沒說要自介多久、要自介什麼內容,導致每個人都非常發散、甚至有人講 5 分鐘以上,通常主持人要說:「待會自我介紹時,每人抓 2–3 分鐘就好,主要分享你現在的職業、下一步規劃、為什麼想要在這個社群就好囉」,甚至主持人可以開玩笑說「因為人數較多,若講超過 5 分鐘我會響鈴」。
主持人千萬不要單純站在旁邊聽,任由參加者滔滔不絕;另外也要確保台下都有在聽,因為我也參加過台下有一半的參加者已經各自聊開了,台上的分享者根本沒人理。
NG 行為:麥克風交給分享者後,主持人跑去找人聊天,或是站在旁邊看,也不控時、控場;可以適時提 1–2 個問題,但切忌不要直接跟分享者大聊特聊開自己的小視窗。
二、場地
任何場地,若能場刊一定是要場刊的,包含:
- 確認設備:投影機、麥克風、桌椅是否可以移動、洗手間位置
- 確認食物:出餐時間、餐點份數、飲料內容
- 確認人員:遇到設備狀況要找誰反映
以下再分享幾個悲劇現場:
(一)確認設備
- 麥克風:表定 1:00–1:30 進場、1:30 開場,結果 1:30 就座時,還看到場地人員在測試麥克風,還在「喂~喂~麥克風測試」,那真的會讓參加者覺得沒準備好,專業度不夠。
- 座椅:另外有曾遇過因為主辦單位沒有事前調查好參加人數,結果現場只有擺 20 張椅子,最後來了 30–40 人,雖然是很熱鬧沒錯,但就變成一堆人都是站著、更可怕的是其實場地本來就不適合 40 人,現場擁擠到幾乎肩並肩,連走路都有問題,大家的背包直接在角落堆一座山,體驗非常差。
(二)確認食物
- 食物擺放位置:目前滿多聚會都會有換桌分享,這時就要確認出餐方式,是要直接將食物擺最旁邊讓大家自由拿,還是會放在各桌桌上。
- 出餐時間:若流程表寫 12:00–12:30 用餐交流,那就要跟餐廳確定好 11:50 食物就要就定位,避免食物真正上桌已經是 12:20,根本吃不到幾口就要換下一個環節。
(三)確認人員
- 設備人員:通常專業的場地方,會在主持人的旁邊,多放一支麥克風,或多放 2–6 顆電池做替換,但若都沒放,就要確認萬一講到一半麥克風沒電,要找誰更換。
三、參加者聯繫
比較理想的參加者體驗,在行前通知信不只是放地點、時間資訊,而是應該要在信件說明:
- 若有特殊講者:就要在信件附上講者的經歷、分享內容,那大家心裡有個底,避免參加者以為是來社交的,怎麼流程中間多一位講者在演講,而且主題還不相關。
- 若有特殊行動:例如希望大家現場用名片交流,那信件也要提醒大家要帶名片,或是每個人準備 1 分鐘的自我介紹說詞。
- 若在特殊地點:有些場地在二樓,需要從一些隱密的樓梯上樓,或是在某個店裡面的深處,就建議在信件內附上門口照片,或直接說「看到 OO 招牌直接入店」。
以上三點是至少參加者來之前就可以先準備、也有個預防針,更棒的行前信,可以在信的結尾提到:
- 參加預期:預告大家參加完,預計會獲得 A、B、C 三個收穫,或是獲得 OO 贈品。
- 行動呼籲:邀請大家參加完,在 FB 打卡就能獲得 OO 小禮物,或是在 LINE 社群分享心得。
做到前後呼應,讓參加完的體驗,跟當初報名時是一致的,才會讓大家參加完對這場活動感到留念、甚至主動在社群分享,這就是我理想中的活動。
以上是從我之前辦活動的經驗歸納出的心得,但其實每個人心中的活動企劃標準都不同,因此上述僅是我個人經驗。
若對這系列有興趣,可以再往前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