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服務的群眾集資平台約一年半,很幸運代表公司對外分享 3 場《群眾集資概要》講座,這篇會從講者的角度,紀錄我與主辦單位的溝通細節,包含 (1) 講者真實需求、(2) 講座現場簡報、(3) 講座事後收尾。
一、講者真實需求
在近期半年內,演講主題包含《群眾集資概要》、《群眾集資行銷與策略》、《群眾集資概要與問卷製作》,一開始接洽到主辦單位,我會先了解:
- 參加者預計會是誰:活動參加者有兩種類型,第一種是先邀講者,再廣發活動訊息讓別人報名,第二種是已經確定參加者背景、以及講座主題,純粹邀請適合的講者來分享;因此我通常會先確認這次講座是哪一種。
- 參加者的期待、或主辦單位的期待:接續上一題,若尚未有人報名,我會先確認主辦單位希望我分享的內容,若已經有人報名,則會事前跟主辦單位索取聽眾的期待或報名問卷,以利製作相對應的簡報。
- 講座後續的作業:因為我目前出去分享的講座不是單純講座,而是公司合作的講座,差異是後者會希望演講完讓聽眾來提案或繳交企畫書,因此事前都要跟主辦單位確認是否要引導聽眾寫企劃書,或是我需不需要幫忙出作業。
- 演講位置:目前分享的 3 場,有 2 場線上、1 場線下,線上的話則是事前確認好會議室連結,線下則是確認地點、交通方式、接待人員即可。
- 回饋問卷:因為我會想調查大家的心得,因此我會跟主辦單位詢問最後的問卷是否可以由我發,並在演講時跟大家說有填問卷的人才會獲得簡報。
二、講座現場簡報
以現場的簡報,我分成前(開場)、中(確認聽眾狀況)、後(結尾 QA)來記錄我的進行方式。
(一)開場簡報
在簡報開場,除了個人介紹之外,我會先說明本次講座的大綱、以及互動默契。
在互動默契這裡,因為我習慣統問統答,因此幾乎都是用 Slido 匿名提問工具。
(二)確認聽眾狀況
另外線上講座時,因為家裡有雙螢幕,我習慣操作雙螢幕,一個螢幕看簡報,另一個螢幕看視訊畫面、聊天室,確認大家的狀況,通常我會:
- 確認是否有人反應講太快、或講不清楚:調整自己的講話速度
- 確認是否有人提問:引導他們到 Slido 統一留言,才不會訊息被洗掉
如果是線下講座,則是每分每秒都在注意台下狀況,滑手機的比率、抬頭的狀況,隨時調整語調起伏、速度、內容。
(三)結尾 QA
在簡報的每一章節我都會放小結論,在簡報最後會再放一個總結,讓大家回顧今天的重點。
此外,由於之前辦講座的經驗,大家習慣都默默聽,除非有主持人很會 cue,不然大家不太會提問題,因此我當講者時都會自備常見問題給大家,在簡報最後面放大約 20 題群眾集資 FAQ,萬一現場一陣安靜時,至少我還有備案可以分享。
但很幸運目前的 3 場問問題都相當踴躍,最後這 20 題大約只講了幾題。
三、講座事後收尾
在講座的事後,因為簡報是我直接寄信給有填回饋表單的人,因此講座收尾會是:
- 寄簡報:將簡報整理完寄出,並在信件簡介公司及後續聯繫方式。
- 確認領據:向主辦單位確認講者領據簽屬方式。
- 主辦單位感謝信:向主辦單位的窗口,透過 LINE、信件,表達正式的感謝。
- 內部回報:向公司內部回報講座狀況,以及回饋表單狀況。
- 檔案歸檔:將這次的演講簡報歸檔到公司雲端,以利未來其他人若要演講可以參考使用。
以上非常簡略從講者角度來紀錄講座狀況,由於目前才 3 場,經驗尚不是很充足,後續如還有其他講座經歷再陸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