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致理想化、電影感的一場實驗。
導演把一群演員、劇組團隊聚在一起,從2002年的夏天開拍,斷斷續續拍了12年,到了2013年才殺青完工。
劇本在每一年的聚會裡才討論出來,大家分享上一次分開後這一年的生活、改變、快樂和痛苦種種,像紀錄片,時間當劇情,變化當膠卷,鏡頭是節制的擷取,人類和生命才是整部電影的靈魂與創建。
真希望未來義務教育裡會有一堂「年少時代課」貫穿十二年,十二年只有一項課堂作業:把十二年用自己的方式呈現出來。
我們得在畢業那年把所有成品完成,每年畢業季時可以辦一個展覽——「六分之一的人生」。
幾百個畢業生的十二年聚集在一起,陌生的、熟悉的,放在一個美術館裡,有些是做成一個專輯、有些是拍成一部電影、有些是一本書、有些是設計成互動程式,或許有個會是把自己放在展覽櫃裡,大家只能看到他的嘴巴,可以問他任何問題,十二年裡的任何細節,自己就是成品。
人們在展館裡行走,太陽從玻璃窗灑落,這感覺才是畢業典禮、一個人生階段結束,該有的樣子。
而或許這樣大家會更努力做自己,更聽從自己的聲音,因為人生需要爆點和劇情,那是跟隨體制和規則不會出現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