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所說經》 菩薩品第四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堪任詣佛問疾維摩詰
光嚴菩薩
光嚴童子是一位大德居土,他、維摩詰、寶積菩薩均為在家菩薩(佛在世時);
他以智慧光明,莊嚴他的心地,福德光明,潤澤他的身體,所以叫做光嚴。
若依俗說,無論男女,凡未婚嫁,沒破童貞者,都叫做童子;
若隨義說,卻是指着超脫根、塵,不與萬法為侶的「無分別智 」;
為什麼?此智無漏,居萬法而不染,猶如童年男女,無染污故;
又直心如箭,照而常寂,不取不捨;寂而常照,不迎不拒。
佛告光嚴童子:「汝行詣維摩詰問疾。」
光嚴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
(光嚴)憶念我昔出毘耶離大城。時,維摩詰方入城。
我即為作禮而問言:『居士從何所來?』
答我言:『吾從道場來。』
我問:『道場者何所是?』
(維摩詰)答曰:『
直心是道場,無虛假故。
發行是道場,能辦事故。
深心是道場,增益功德故。
菩提心是道場,無錯謬故。
布施是道場,不望報故。
持戒是道場,得願具故。
忍辱是道場,於諸眾生,心無礙故。
精進是道場,不懈退故。
禪定是道場,心調柔故。
智慧是道場,現見諸法故。
慈是道場,等眾生故。
悲是道場,忍疲苦故。
喜是道場,悅樂法故。
捨是道場,憎愛斷故。
神通是道場,成就六通故。
解脫是道場,能背捨故。
方便是道場,教化眾生故。
四攝是道場,攝眾生故。
四攝包括了四種,分別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多聞是道場,如聞行故。
伏心是道場,正觀諸法故。
三十七品是道場,捨有為法故。
諦是道場,不誑世間故。
緣起是道場,無明乃至老死,皆無盡故。
諸煩惱是道場,知如實故。
眾生是道場,知無我故。
一切法是道場,知諸法空故。
降魔是道場,不傾動故。
三界是道場,無所趣故。
獅子吼是道場,無所畏故。
力無畏、不共法,是道場,無諸過故。
三明是道場,無餘礙故。
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場,成就一切智故。
如是,善男子!
菩薩若應諸波羅蜜教化眾生,諸有所作舉足下足。
六波羅蜜分別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也就是佛法所說的「六度」。
修行這六度,正好對治人性的慳貪、毁犯、瞋恚、懈怠、散亂、愚痴。
當知!皆從道場來,住於佛法矣。』
說是法時,五百天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
不共法
乃十八不共法,是限於佛之十八種功德法也。
限於佛,而不共同於其他二乘菩薩,故云不共法:
一、身無失。
二、口無失。
三、念無失。
四、無異想。
五、無不定心。
六、無不知己捨。
七、欲無滅,佛具眾善常欲度諸眾生,心無厭足。
八、精進無滅。
九、念無滅,佛三世諸佛之法,一切智慧,相應滿足,無有退轉。
十、慧無滅,遠離一切執著。
十二、解脫知見無滅。
十三、一切身業隨智慧行。
十四、一切口業隨智慧行。
十五、一切意業隨智慧行。
十六、智慧知過去世無礙。
十七、智慧知未來世無礙。
十八、智慧知現在世無礙。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父母恩、眾人恩、神鬼恩、佛法僧之三寶恩,
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生,
祈願未來世、同生極樂國。
七個白頭翁 wanna say
恭喜你|妳讀完了八百七十字的半篇章佛經含註解,如能在身、口、意三業上亦作精進,對治及淨化,對你|妳自身所謂的『轉運』便能有所幫助,並廣結善緣,增上善緣,真誠地祈願你|妳福生圓滿。
七個白頭翁針對佛經,因於全文字句皆為人工作業之親手擅打,如上倘若存在字句、字義之錯誤,還請見諒,如實有錯謬之處,歡迎不吝截圖,來信提醒:
[email protected]
專題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