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淺談社交焦慮症與繭居族
付費限定

淺談社交焦慮症與繭居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繭居族簡介

繭居族是這幾年在臺灣出現的新興名詞,用來形容足不出戶、不與社會接觸的年輕人,概念源自日語hikikomori,日本厚生勞動省對此名詞的定義是「不上學或不工作,除了家人之外與其他人幾乎沒有往來,整天窩在家中,就算出門也只是去便利商店或超市,持續六個月以上。」 繭居族彷彿自囚於家門內,從人間蒸發,大多為男性,由於為數眾多,業已構成當代日本的重大社會問題。有些繭居族從國高中開始拒學、不出門,因此對教育也有嚴重影響。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94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安頓心靈的精神醫學診療室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3P夢拓野的沙龍
124會員
43內容數
日暮途遠,步履向前。影像、戲劇、搖滾、精神分析,永恆的糾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3P夢拓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國內少有跟繭居族相關的書籍,本書絕對是此一領域值得細讀的重要著作。書一翻開會有種欲罷不能的感覺,想一頁接著一頁讀下去,這是因為作者廖瞇的寫作魔法。但後來書中出現了對精神醫療的排斥。我講的不只是滌本身,也包括書中的專家。那個拒絕是那樣地斬釘截鐵,我不知道「不需要看精神科醫師」那樣的篤定從何而來?
生日快樂,佛洛伊德教授! 5月6日是精神分析創建者西格蒙德.佛洛伊德醫師的生日。他不只是一位維也納開業醫師、歷史上首位精神分析師,更是一位思想家和得獎作家。他深深地形塑了西方民眾思考他們自身、心理及社會關係的方式,而且他的理論已滲透至文學、美學、文化藝術等領域,因而生生不息。
「克萊普頓是上帝。」沒有人會忘記艾瑞克萊普頓(Eric Clapton)彈吉他時無比專注的神情,就像世界盡頭只剩下他和他的吉他存活一樣。克萊普頓參加過許多最具代表性的白人藍調團體,然而在他輝煌的時候,他卻徹底做錯一件事。吉他之神居然愛上最要好朋友的妻子。
宛如浮現於世界邊緣的小島,景觀沉靜優美,居民生活簡單、步調緩慢,島上飄著悠揚的小提琴樂聲,但在日昇日落之間,搬演的故事卻摻雜著血淋淋的殘酷。一想到滲血斷指扔向大門,我實在很難認為本片叫做喜劇。對我來說,《伊尼舍林的女妖》是一則關於善惡辯證、關係衝突與和解的寓言,其旨趣毫不受限於1923年的愛爾蘭。
有人推崇比昂(Wilfred R. Bion)為「精神分析界最深刻的思想家」,但更多的人閱讀比昂的經驗是彷彿身入五里霧中。他的文風抽象、晦澀且稠密,這似乎是一種刻意和讀者保持距離的方式,避免他人認同他。本文將簡介他的幾個創見: 無領導者團體、負性能力、無憶無欲等。
「明明是一個那麼溫柔、對他人完全不具攻擊性的好男人,到頭來為什麼活得如此吃力、如此痛苦?」 散場後我頭腦想著上面這道無解的問題。把重點放在「肥胖恐懼」或「肥胖羞辱」是一種觀看方式,也有評論者認為宗教力量毒害人心。但我想的是,當罪惡感是如此沉重,像一隻鯨魚一樣龐大,要如何獲得救贖呢?
國內少有跟繭居族相關的書籍,本書絕對是此一領域值得細讀的重要著作。書一翻開會有種欲罷不能的感覺,想一頁接著一頁讀下去,這是因為作者廖瞇的寫作魔法。但後來書中出現了對精神醫療的排斥。我講的不只是滌本身,也包括書中的專家。那個拒絕是那樣地斬釘截鐵,我不知道「不需要看精神科醫師」那樣的篤定從何而來?
生日快樂,佛洛伊德教授! 5月6日是精神分析創建者西格蒙德.佛洛伊德醫師的生日。他不只是一位維也納開業醫師、歷史上首位精神分析師,更是一位思想家和得獎作家。他深深地形塑了西方民眾思考他們自身、心理及社會關係的方式,而且他的理論已滲透至文學、美學、文化藝術等領域,因而生生不息。
「克萊普頓是上帝。」沒有人會忘記艾瑞克萊普頓(Eric Clapton)彈吉他時無比專注的神情,就像世界盡頭只剩下他和他的吉他存活一樣。克萊普頓參加過許多最具代表性的白人藍調團體,然而在他輝煌的時候,他卻徹底做錯一件事。吉他之神居然愛上最要好朋友的妻子。
宛如浮現於世界邊緣的小島,景觀沉靜優美,居民生活簡單、步調緩慢,島上飄著悠揚的小提琴樂聲,但在日昇日落之間,搬演的故事卻摻雜著血淋淋的殘酷。一想到滲血斷指扔向大門,我實在很難認為本片叫做喜劇。對我來說,《伊尼舍林的女妖》是一則關於善惡辯證、關係衝突與和解的寓言,其旨趣毫不受限於1923年的愛爾蘭。
有人推崇比昂(Wilfred R. Bion)為「精神分析界最深刻的思想家」,但更多的人閱讀比昂的經驗是彷彿身入五里霧中。他的文風抽象、晦澀且稠密,這似乎是一種刻意和讀者保持距離的方式,避免他人認同他。本文將簡介他的幾個創見: 無領導者團體、負性能力、無憶無欲等。
「明明是一個那麼溫柔、對他人完全不具攻擊性的好男人,到頭來為什麼活得如此吃力、如此痛苦?」 散場後我頭腦想著上面這道無解的問題。把重點放在「肥胖恐懼」或「肥胖羞辱」是一種觀看方式,也有評論者認為宗教力量毒害人心。但我想的是,當罪惡感是如此沉重,像一隻鯨魚一樣龐大,要如何獲得救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