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滌這個不正常的人》:一個精神科醫師的讀後感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前陣子我參加高雄精神分析團體的研討會,才知道這本書的存在。我真是孤陋寡聞,這應該是一本和精神醫學和心理治療都很有關的書啊,我卻晚了幾年才讀到。
國內少有跟繭居族相關的書籍,本書絕對是此一領域值得細讀的重要著作。書一翻開會有種欲罷不能的感覺,想一頁接著一頁讀下去,這是因為作者廖瞇的寫作魔法。作者的文字非常平鋪直敘,完全沒有華美繁複的描寫或潤飾。很多心理書籍充塞著讓人過目難忘的心靈雞湯金句,作者迴避這種寫法。作者的企圖是,誠實面對真相的細節,在對話中去發現情緒和行為的脈絡,其實很像是心理治療師採取的態度。
但是,真的讀完,意外留下一些不舒服的感覺。我探詢這個不舒服的原因是甚麼,思索下去。
滌這個不正常的人 廖瞇

一、滌這個人本身就讓人不舒服

如果滌這個人是我家人,我內心一定會生出很多話來罵他,雖然於事無補,我明瞭。
我們可以怎麼形容滌這個人呢?
自我中心,自以為是,完全缺乏妥協的能力。
強烈的控制欲,霸道,全家人都要讓他,不准別人使用客廳。
繭居族,缺乏社交能力,不跟家人打招呼,全無社交生活,幾乎不跟人講話。
完全不會感恩,自己不出門,媽媽幫他買便當,滌只會嫌難吃。玩股票的錢需要媽媽提供,還覺得是天經地義。
自視太高,但眼高手低。習慣把別人當成智障。自以為是操盤高手,實際上經常賠錢。
經常發出啊啊啊的聲音,成天翻白眼。顯示出某種不滿,可能是一種退行,退到語言使用之前的階段。
滌說「我要很多氧氣」,還有很多類似這樣的特異需求,可以說是龜毛。
「他怕髒,他覺得這個世界很髒」透露出某種強迫症的傾向。去便利超商,把貨架上的飲料順序記起來,把飲料成分表背起來。這些像是強迫行為。
關係意念甚至妄想,覺得樓上鄰居發出聲響是針對他。
疑似有酒精使用疾患,常喝一手啤酒。
心智化 Mentalizing
而作者能夠面對這些不舒服,試著和滌對話,我覺得是心智化(mentalizing)歷程的示範。怎麼說呢?心智化的定義是「將他人和自己的行為歸因於主觀狀態與心智過程的一種能力,也就是在感知、詮釋他人和一己的經驗時,能從有意圖的心智狀態(例如需求、感受、慾望、信念、目的、理由等)的角度來理解,因此是反思和探索意義的過程。」[1]
簡言之,無論是面對自己和別人的行為或情緒,都秉持善意的好奇和了解的企圖心,試著去理解背後的感受和想法,經由探問,建構出事件的脈絡,於是產出以前不曾了解的意義。我想作者面對滌啊啊啊的叫聲,就採用了這樣的態度去了解。作者面對母親、父親,也因為心智化的歷程,重整了內心對他們的情感。
尤其是作者發現滌和自己(重視思考、腳掌捲起來)、和母親(怕吵)、和父親(賭性堅強)皆有諸多相像之處時,我覺得自己的內心有被觸碰,那是關於「同理」的動人描繪。
D. W. Winnicott 唐納 溫尼考特

二、但是滌姐的思考也有讓我不舒服的地方

滌常說「我的頭腦要思考事情」,強調自己有思考能力,但或許對自己是否陷溺於自閉式或強迫式的思考迷陣當中,他的覺察並不足夠。
最近重讀英國分析師溫尼考特論文「心智以及它和精神-體感的關係」,溫尼考特假設,心智(mind)的根源是來自精神-體感(psyche-soma)的一種功能,因為母親配合嬰孩需求的程度總有不完美的時候,總會戳破嬰孩的全能幻想,於是嬰孩只好開始思考,心智出現。到這邊是正常且必要的發展。如果成長過程缺乏一個夠好的環境,例如母親的照顧不規則、不穩定,嬰孩的心智功能就會過度成長,取代母親來照顧自己,達成內心對完美環境的渴求。這樣的人「活在頭腦裡」,心智把精神吸引過去,變成心智-精神,體感孤伶伶地被拋下,於是心智、精神都和體感失去連結[2]
如果從心智化理論來看,也有偽心智化(pseudo-mentalizing)或過度心智化(hyper-mentalizing)的說法,這些人否認依附的需求,強烈主張自主權,過度著重認知,卻讓心智化失去情感的基礎,常見於自戀型人格障礙。
用這樣的角度來看滌,或用來理解強迫症患者,甚至拿來看「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活著」的個案,我覺得都貼切且具啟發性。
然而,滌姐顯然也有類似的傾向。滌姐知道自己也是一個重視思考的人,自知很會鑽牛角尖。書中有些片段我覺得作者的描述太過瑣碎詳盡,用過多的文字來逼近一個情境脈絡,這是心智化沒有錯,但是太多了。有太多的認知。作者冷靜的筆調,似乎刻意跳過情感的重量,接近家庭真相的同時,好像忽略了情感的真相。很遺憾自己的文字能力沒辦法在這裡清楚描述這種感覺,我姑且拿平路《袒露的心》來做一比較,那本書裡面有滿滿的情感厚度與複雜肌理,大概就是我所說的情感的真相。
過度就事論事,不敢有任何超前的推演或想像,或許是作者的一種自制,不想太僭越別人的內在世界,卻會讓心智和關係變得平板。我試舉一例,作者說滌提過電影《心靈捕手》好幾次,好像會嚮往那樣的關係,但滌覺得大部分的心理治療師不會像羅賓威廉斯那麼好。印象裡書中這一段好像這樣就沒了。
我覺得好可惜。電影主角是麥特戴蒙,給人的觀感是聰明自負又桀傲不馴,但在觀影過程中,觀眾發現他其實遭逢很多創傷,內心有強烈的不安全感,形成負面的自身表徵。這些元素是不是召喚了滌對自己的某些理解?滌是不是感同身受?他是不是期待自己可以被深入了解,被接住或者被擁抱?我進一步想像,滌和滌姊有沒有可能一起喝杯咖啡?一起喝啤酒配豆干花生?一起聽五月天蘇打綠?書中有沒有可能出現這種共享的氣氛?
上面所說的當然都只是一些假設,需要在雙人對話中去鋪陳、去驗證。但是如果沒有這些關於情感真相的推測以及修正,我們的生命會空掉一個很大、很確實的部分。
但我知道,滌姐是家人。做為一個家人,她做的已經很多,也夠了不起了,真心話。
Good Will Hunting 心靈捕手

三、最重要的,對精神醫療的排斥令我不舒服

「為什麼人們要對外去尋求心理諮商?我似乎可以明白--就是因為親近,所以反而沒有辦法聽;就是因為親近,所以沒有辦法好好說。」作者這個觀點,我完全同意。
當然要滌同意就醫或做諮商,一定是很困難的。我不確定是不是一定不可能,滌是繭居沒錯,但畢竟他會出外慢跑,獨自去超商。
但後來書中出現了對精神醫療的排斥。不是覺得要接近治療系統很困難,而是拒絕。我講的不只是滌本身,也包括書中的專家。那個拒絕是那樣地斬釘截鐵,我不知道「不需要看精神科醫師」那樣的篤定從何而來?
滌似乎覺得自己有強迫症狀,他表達過自己不是故意如此。他可能也同意自己對聲音很敏感。這些部分藥物很可能有相當幫助。我相信國內大多數身心科醫師,都有使用藥物減緩強迫症狀強度的經驗,同時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品質。在關係意念或是妄想部分,藥物療效也頗顯著。如果再添加心理治療,療效可能更好。然而人格特質的部分確實較難改變。
再說一次,上面說的純粹只是推測。我沒見過滌本人,不該隔空診斷。甚至我也不確定就醫是不是一定會帶來改善,畢竟臨床上必然有難治型病患,有些困難的強迫症患者甚至必須住院治療,我就遇過好幾個。
但「不需要」是一種否定,否定現今精神醫療包括心理治療的療效,不給患者跟醫療人員共同努力的機會。精神科病患一向遭受污名化,在科技導向的台灣社會,精神醫療卻一樣承擔了被污名化、被蔑視的噩運。本書的讀者,會不會因為大師鐵口直斷的一句話,就認為繭居族不需要就醫呢?所以照顧的重擔,永遠應該全部落在家屬肩上?還有,憑什麼認定精神科醫師就只是一直開藥一直開藥?而且這種語氣好像暗示著藥物有害,是這樣嗎?
滌並不是住在窮鄉僻壤,而是高雄市,就是我去參加研討會、精神醫療資源豐沛的高雄市。何況目前國內還有提供網路遠距心理諮商服務。此刻我不禁又想起,滌嚮往《心靈捕手》那樣的關係……
作者感慨地說「我們都不覺得自己的媽媽會願意聽自己說話,我們都沒有給媽媽和自己機會。」同樣的道理,令我深感遺憾的是,精神科醫師跟心理師,終究沒有機會提供專業協助給《滌這個不正常的人》。
[1] 許欣偉,林怡青,劉佳昌。心智化治療與邊緣型人格障礙症。北市醫學雜誌 2018; 15(2): 17-27。
[2] Winnicott, D. W. 1949. “Mind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Psyche-Soma.” In Through Paediatrics to Psychoanalysis, 243–254. New York: Basic Books.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05會員
35內容數
日暮途遠,步履向前。影像、戲劇、搖滾、精神分析,永恆的糾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3P夢拓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生日快樂,佛洛伊德教授! 5月6日是精神分析創建者西格蒙德.佛洛伊德醫師的生日。他不只是一位維也納開業醫師、歷史上首位精神分析師,更是一位思想家和得獎作家。他深深地形塑了西方民眾思考他們自身、心理及社會關係的方式,而且他的理論已滲透至文學、美學、文化藝術等領域,因而生生不息。
「克萊普頓是上帝。」沒有人會忘記艾瑞克萊普頓(Eric Clapton)彈吉他時無比專注的神情,就像世界盡頭只剩下他和他的吉他存活一樣。克萊普頓參加過許多最具代表性的白人藍調團體,然而在他輝煌的時候,他卻徹底做錯一件事。吉他之神居然愛上最要好朋友的妻子。
宛如浮現於世界邊緣的小島,景觀沉靜優美,居民生活簡單、步調緩慢,島上飄著悠揚的小提琴樂聲,但在日昇日落之間,搬演的故事卻摻雜著血淋淋的殘酷。一想到滲血斷指扔向大門,我實在很難認為本片叫做喜劇。對我來說,《伊尼舍林的女妖》是一則關於善惡辯證、關係衝突與和解的寓言,其旨趣毫不受限於1923年的愛爾蘭。
有人推崇比昂(Wilfred R. Bion)為「精神分析界最深刻的思想家」,但更多的人閱讀比昂的經驗是彷彿身入五里霧中。他的文風抽象、晦澀且稠密,這似乎是一種刻意和讀者保持距離的方式,避免他人認同他。本文將簡介他的幾個創見: 無領導者團體、負性能力、無憶無欲等。
「明明是一個那麼溫柔、對他人完全不具攻擊性的好男人,到頭來為什麼活得如此吃力、如此痛苦?」 散場後我頭腦想著上面這道無解的問題。把重點放在「肥胖恐懼」或「肥胖羞辱」是一種觀看方式,也有評論者認為宗教力量毒害人心。但我想的是,當罪惡感是如此沉重,像一隻鯨魚一樣龐大,要如何獲得救贖呢?
母親節總會讓我想起這首歌:「母親像月亮一樣,照耀我家門窗,聖潔多麼慈祥,發出愛的光芒。」母親像月亮一樣,但她的內在,也會有負面的部分。一昧把母性推到神聖的位置,反而可能對教養有害!如果母性負面的部分無法消化,就可能誕生一個「有毒母親」,過度干涉、控制孩子的人生,動輒情緒勒索。
生日快樂,佛洛伊德教授! 5月6日是精神分析創建者西格蒙德.佛洛伊德醫師的生日。他不只是一位維也納開業醫師、歷史上首位精神分析師,更是一位思想家和得獎作家。他深深地形塑了西方民眾思考他們自身、心理及社會關係的方式,而且他的理論已滲透至文學、美學、文化藝術等領域,因而生生不息。
「克萊普頓是上帝。」沒有人會忘記艾瑞克萊普頓(Eric Clapton)彈吉他時無比專注的神情,就像世界盡頭只剩下他和他的吉他存活一樣。克萊普頓參加過許多最具代表性的白人藍調團體,然而在他輝煌的時候,他卻徹底做錯一件事。吉他之神居然愛上最要好朋友的妻子。
宛如浮現於世界邊緣的小島,景觀沉靜優美,居民生活簡單、步調緩慢,島上飄著悠揚的小提琴樂聲,但在日昇日落之間,搬演的故事卻摻雜著血淋淋的殘酷。一想到滲血斷指扔向大門,我實在很難認為本片叫做喜劇。對我來說,《伊尼舍林的女妖》是一則關於善惡辯證、關係衝突與和解的寓言,其旨趣毫不受限於1923年的愛爾蘭。
有人推崇比昂(Wilfred R. Bion)為「精神分析界最深刻的思想家」,但更多的人閱讀比昂的經驗是彷彿身入五里霧中。他的文風抽象、晦澀且稠密,這似乎是一種刻意和讀者保持距離的方式,避免他人認同他。本文將簡介他的幾個創見: 無領導者團體、負性能力、無憶無欲等。
「明明是一個那麼溫柔、對他人完全不具攻擊性的好男人,到頭來為什麼活得如此吃力、如此痛苦?」 散場後我頭腦想著上面這道無解的問題。把重點放在「肥胖恐懼」或「肥胖羞辱」是一種觀看方式,也有評論者認為宗教力量毒害人心。但我想的是,當罪惡感是如此沉重,像一隻鯨魚一樣龐大,要如何獲得救贖呢?
母親節總會讓我想起這首歌:「母親像月亮一樣,照耀我家門窗,聖潔多麼慈祥,發出愛的光芒。」母親像月亮一樣,但她的內在,也會有負面的部分。一昧把母性推到神聖的位置,反而可能對教養有害!如果母性負面的部分無法消化,就可能誕生一個「有毒母親」,過度干涉、控制孩子的人生,動輒情緒勒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這本書是第20屆台北文學獎作品。 就閱讀經驗而言,是一本不容易讀的書,但卻是有用的書。 不是文本不精彩,不是文字艱澀難懂,而是這本書深度挖掘家人與自我幽微內在,一段家人間關係疏離,試著改變的歷程。讀者需要適時咀嚼與消化,關於家人相處這門功課。 「滌」是作者的親弟弟,一個大學畢業後失業在
Thumbnail
這本書記錄了作者廖瞇與弟弟滌的對話過程,以及如何通過對話再次與父親和母親對話,同時也是對自己的深入挖掘。通過書寫,作者細膩處理了家人之間最難以解開的謎題,並療癒自己與家人的心靈困境。這是一部近身拍攝的紙上紀錄片,讀者將在堆疊細碎的家庭日常裡,見證他人的家庭現實,並與之產生共鳴。
Thumbnail
「滌」是作者的弟弟,三十多歲了仍是繭居族,每天待在家裡玩股票,賠錢了就認為媽媽理所當然應該拿錢出來幫他解決問題。滌需要很多氧氣,所以從不關房間門;但又對聲音很敏感,也討厭看到人,所以只要有家人待在客廳或廚房,他就會很煩躁,漸漸家人也不太會待在這些空間了。
Thumbnail
滌是一個高敏感、有強迫症的控制狂,同時也是一位拒絕出外工作、甚至極少出門的繭居族,這些是「滌」身上有的標籤,是的,他不正常,是一位沒有接受醫生診斷的精神疾病個案。然而,他也是一個完整的人。
Thumbnail
一則俄羅斯寓言是這樣說的: 一個男人被一盞舊燈絆倒,他撿起燈,擦掉灰塵,仔細看是什麼東西害自己摔倒,結果一擦之後,跑出一個精靈。精靈說,你要許什麼願望都可以,不過不論你拿到什麼,鄰居都會得到雙倍。男人原地踱步,絞盡腦汁一直想,想了很久很久之後,臉亮了起來,告訴精靈:「我知道要什麼了!我要你戳瞎我一隻
Thumbnail
原本以為是小說,打開後發現是散文,再讀下去,是家庭隱密一面赤裸的展現,更是作者的自我剖析、與家人的對話。
Thumbnail
關係無法更靠近、無法互相理解的問題,如房間裡的被刻意忽視的大象,而我也像刺蝟一樣,隨時準備反擊,因為露出脆弱的一處、表達真實的感受,從來只帶來受傷,而我過於害怕再次受傷。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這本書是第20屆台北文學獎作品。 就閱讀經驗而言,是一本不容易讀的書,但卻是有用的書。 不是文本不精彩,不是文字艱澀難懂,而是這本書深度挖掘家人與自我幽微內在,一段家人間關係疏離,試著改變的歷程。讀者需要適時咀嚼與消化,關於家人相處這門功課。 「滌」是作者的親弟弟,一個大學畢業後失業在
Thumbnail
這本書記錄了作者廖瞇與弟弟滌的對話過程,以及如何通過對話再次與父親和母親對話,同時也是對自己的深入挖掘。通過書寫,作者細膩處理了家人之間最難以解開的謎題,並療癒自己與家人的心靈困境。這是一部近身拍攝的紙上紀錄片,讀者將在堆疊細碎的家庭日常裡,見證他人的家庭現實,並與之產生共鳴。
Thumbnail
「滌」是作者的弟弟,三十多歲了仍是繭居族,每天待在家裡玩股票,賠錢了就認為媽媽理所當然應該拿錢出來幫他解決問題。滌需要很多氧氣,所以從不關房間門;但又對聲音很敏感,也討厭看到人,所以只要有家人待在客廳或廚房,他就會很煩躁,漸漸家人也不太會待在這些空間了。
Thumbnail
滌是一個高敏感、有強迫症的控制狂,同時也是一位拒絕出外工作、甚至極少出門的繭居族,這些是「滌」身上有的標籤,是的,他不正常,是一位沒有接受醫生診斷的精神疾病個案。然而,他也是一個完整的人。
Thumbnail
一則俄羅斯寓言是這樣說的: 一個男人被一盞舊燈絆倒,他撿起燈,擦掉灰塵,仔細看是什麼東西害自己摔倒,結果一擦之後,跑出一個精靈。精靈說,你要許什麼願望都可以,不過不論你拿到什麼,鄰居都會得到雙倍。男人原地踱步,絞盡腦汁一直想,想了很久很久之後,臉亮了起來,告訴精靈:「我知道要什麼了!我要你戳瞎我一隻
Thumbnail
原本以為是小說,打開後發現是散文,再讀下去,是家庭隱密一面赤裸的展現,更是作者的自我剖析、與家人的對話。
Thumbnail
關係無法更靠近、無法互相理解的問題,如房間裡的被刻意忽視的大象,而我也像刺蝟一樣,隨時準備反擊,因為露出脆弱的一處、表達真實的感受,從來只帶來受傷,而我過於害怕再次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