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社會工作後,多數人都是上班族,上班族的薪資就是那麼多,而薪資收入的中位數,大概就是能讓你吃得飽的生活,想要擁有更好的生活,要嘛就想辦法增加本業工作收入,不然就是要靠投資賺被動收入,你還在因為怕賠錢而不敢投資嗎?
這本書是由幸福文化所出版,作者是韓國的朴成賢,又被稱為韓國富爸爸,從金融海嘯賠掉5000萬韓元,到目前身價70億韓元的資產家,透過股票、美元、不動產與經營個人品牌,在18年的社畜後成功財務自由。
作者表示,投資,是最有效率的致富捷徑,我們工作賺錢,也讓錢為我工作,即使是勞務所得,也並不是都比資本所得價值低、辛苦、賺不到甚麼錢。不管是上班族還是全職投資人,是否能有效率的賺錢才是最重要的,在勞力還有價值時,好好建立以錢賺錢的系統。
為什麼有錢人的錢越花越多?比起節流,作者更偏好合理的消費,世界上能用錢購買的東西大致可分為能成為資產與不能成為資產兩大類,區分這兩者的方法很簡單,只要判斷買這樣東西的瞬間,價值會增加還是下跌即可。
以購買汽車為例,如果買下的汽車可以賺錢,譬如出租公司與貨運公司,因為能夠賺錢所以可以被視為資產,否則就是消費。若買下非資產的東西,就只是把錢花掉而已,理財的本質非常簡單,就是盡量累積資產,並將非資產的花費降到最低即可。
只靠拼命存錢,不可能財富自由,要像有錢人一樣思考,才能成為有錢人。開車需要練習,游泳也需要練習,為什麼大家沒意識到,以錢賺錢也需要練習呢。實現財富自由的人們,全都具備更全面的思考方式。
作者也建議要去主動開發更多收入來源,能產生收入的水井是越多越好。資本所得與勞務所得的好壞爭論並無意義,想實現財富自由,就要打破固有觀念,擁抱開放的心態,不管是投資股票或是不動產,都是累積資產的好方法。
關於買房,作者也提到,錢的價值因為通膨而漸漸降低,借錢的成本也會漸漸變的低廉,相反的,我和債務一起傳承下去的房屋,會因為通膨而漸漸升值。
人們會猶豫到底要不要買房子,是因為害怕價格下跌,但其實是沒必要擔心如果房子買貴了怎麼辦,在現在時間點可能買貴,但和10年後20年後遙遠未來的房價相比,更便宜的可能性很大,如果資本主義系統正常運作,100年後的房價絕對會比現在來的更高。
作者在書裡分享了以美元外匯、股票、房地產與個人品牌系統來打造源源不絕的現金流系統,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閱讀。這本書適合還在猶豫是否要開始投資理財的人,書中所介紹的投資方式,取決於個人喜好,可供參考,建議還是多多涉獵不同的投資理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