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是由幸福文化出版的親子理財書,作者是劉潤與他的小孩,筆名劉小米,所共同著作的一本親子教育書籍,內容是藉由父子的對話,傳達父親想要教給小孩看世界的的底層邏輯。
這本書雖然在封面寫的是劉潤的第一本親子理財書,讓孩子參透商業世界的本質,徹底了解底層邏輯,但我看內容更像是教育小孩該如何有邏輯的看出問題的本質,學習用不同角度思維看事情。
作者將內容分成四個章節,第一章藉由10個小故事來教育小孩,學習看出事情的本質,第二章用10個故事來教導用有邏輯的方式來看清世界運作的真相,這裡談到比較多理財話題,第三章也是用10個故事來傳達看同一件事情可以有不同的思維,結果會完全不同,第四章再用10個故事來傳達人與人合作的重要。
我挑選其中幾個比較有意思的故事分享:
到達終點和選擇賽道,誰更重要:作者與小孩討論了一個話題,為了提高學習成績,我們每天晚上都要做功課,這裡面甚麼是目標,甚麼是手段。小米回應,提高學習成績是目標,晚上花時間做功課是手段。
作者又問,提高學習成績真的是目標嗎?他背後還有沒有其他目標呢?小米回答,提高學習成績的目標是通過升學考試。沒錯,通過升學考試是提高學習成績這個目標背後的目標,一個目標有時候並不是終極目標,他可能是另外一個目標的手段。
那通過升學考試就是目標嗎?小米明白地說,通過升學考試也不是目標,未來找個好工作才是目標,升學考試其實也是手段。然後,找到好工作背後的目標其實是擁有更好生活的一個手段。
作者與小孩透過不斷討論,得出了兩個結論,手段是為目標服務的,小目標都是大目標的手段。手段是實現目標的工具跟方法,目標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目標可以不變,但手段是可以改變的。
有時候,我們有了目標之後,會設計一個實現目標的手段,這會導致一個很大的問題,誤把手段當成目標,一但我們開始捍衛手段,就很容易忘記真正的目標是甚麼。要明白你做的每一件事背後,都有一個更大的目標,為了實現更大的目標,對這件事的處理方式可以充滿靈活性。
再舉一個不錯的故事,選擇A還是B:有A、B兩個選項,選A可以立刻拿到100元,選B有一半的機會可以拿到1,000元,你會選哪個?A選項價值100元,而B選項價值500元,這500元是期望值,小米選擇了B。
作者又說道,如果把這件事情做50次、100次、1,000次,那你應該堅定不移的選B,B選項符合期望值背後隱藏的思維模式-機率思維,就算有一次拿到0元也沒關係,因為你知道下一次有可能拿到1,000元,兩次平均下來就是500元。
選擇A,兩次賺到的錢是100+100=200元,選擇B,兩次賺到的錢可能是0+1,000=1,000元,所以,這時候只要堅持做期望值大的事情,就是對的。但是,如果只能選一次,你會選哪個?只能選一次,選擇B的話有可能甚麼都沒有,選擇A可以穩穩地得到100元。
小米回答,我記得羅胖說過,要把這個風險賣掉。
對,應該把風險賣掉,賣給能把同樣的事做1,000次、10,000次的人,我們賣出的期望值500元的機會,賣給能均攤風險的大池子,我們可以賣給他250元。
因為他是大池子裡的人,這個機會的期望值是500元,可是他只花了250元就買到這個期望,而我們也可以獲得250元,如果你選擇A,最終只能得到100元,選擇B就擁有了250元,所以你們都賺錢了。
在這個邏輯下思考問題,做一件事情,做的次數越多,越要堅持做期望值大的事情,次數少,越要懂得分攤風險。
在書的最後,作者在後記分享了他陪小米走戈壁後的5個寶貴感悟,分別是保有好奇心,好奇心源自於對知識缺口的敏感;具有同理心,同理心讓自己擁有好的溝通、管理、談判、演講、及組建家庭的能力;保持平常心,享受你所擁有的;訓練自趨力,當進步來自內在動力的時候,你的進步是永不停止的;鍛鍊意志力,自趨力讓你走得更快,而意志力能讓你走得更遠。
喜歡他的故事的朋友,歡迎買一本書唸給你的小孩聽,不過可以建議一點,書的封面可以像玩具一樣,寫上適合幾歲小孩共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