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商業環境中,成本會計是管理人員制定決策的重要依據。然而,在考慮成本時,我們必須同時關注其他非財務績效指標,例如作業人員之觀察其品質與顧客滿意度。這些因素綜合起來,能夠提供更全面的洞察,幫助管理人員做出明智的決策。讓我們先來解釋一些專業名詞
一、專業名詞解釋
成本標的是任何可以單獨衡量成本的有意義的單位。它可以進一步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直接成本是和成本標的直接相關的成本,可以使經濟可行。間接成本則與成本標的相關,但無法單獨衡量。為了管理這些間接成本,我們使用成本庫,它是各個間接成本項目的集合加總。
1.成本標的: 任何可以單獨衡量成本得有意義的單位
2.成本標的之直接成本:和成本標的相關的成本,可使經濟可行
3.成本標的之間接成本:和成本標的相關的成本,不可使經濟可行
4.成本庫:為各個間接成本項目的集合加總
5.成本分攤基礎:將上述成本庫進行分攤,如工廠製作產品製造費用/製造時數,這種計算方式能有效提供有因果關係的數據,但一般成本分攤基礎並不會作為成本應用之基礎。
(1)例如依據各部門收入分攤進行成本分攤,這使收入較高不部門獲取更多成本分攤,這關係是由於效益取得。
(2)另一種分法為依據成本標的的負擔能力來進行成本的分攤,例如圖書館規模不同因此進行有區別的成本分攤。
二、分批成本制度及分步成本制度
分批成本制度和分步成本制度是兩種常見的成本制度。分批成本制度用於具有明顯勞務或產品區別的成本標的。這種制度能夠將不同成本分別計算並加總,例如具有區別性的廣告或製程技術。而分步成本制度則適用於相似的成本或勞務組合,用於大量生產相同或相似的產品或勞務。
1. 分批成本制度
(1)定義:其表示為成本標中具有明顯的勞務或是產品的個別或集合的區別,並且稱為批次。
(2)例如:有區別性的廣告,有別於他廠的製程技術,且產品中具辨識性的特質,將分批成本制度應用後可以將不同的成本分別計算並進而加總
(3)目的:將所有單獨的成本累積至個別產品與勞務上
2. 分步成本制度
(1)定義:相似的成本或是勞務組合適用,成本標的是相似的產品或是勞務所組成的
(2)例如:每個消費者購買後都獲得相似的價值商品,如該季茶飲皆為相同價位。可以將產品或勞務的總和除以生產時的總數量。
(3)目的:當有其他相似或相同的產品,可以使用分步成本制度下的平均單位成本。
3.區別
(1) 兩這最大的區別在於。分批成本制度具有獨特且具辨識性的產品或服務。而分步成本制度應用於大量生產相同或相似的產絣握勞務
三、分批成本制度_評估、執行
(一)流程
1.了解問題與其不確定性
(1)如何決定價格、競爭者的價位….
2.取得資訊
(1)其服務專案是否符合該公司目前的策略
(2)該委託客戶之後是否會再進行委託
(3)自己公司是否具有足夠在該項目上的競爭力
(4)有那些是潛在的競爭對手
3.進行預測
(1)工作中的材料、人工、製造費用的成本評估
(2)品質與其他風險因素
(3)工程師是否有相應能力
(4)成本估計的準確性與超支的機率大小
4.選擇其中的方案
(1)依照考量方案的風險進行評估
5.執行決策、評估績效並學習
過程中進行產品成本的追蹤
比較預測及實際成本差異
(二)公式
1.其中的實際成本法:利用實際間接成本分攤率與直接成本投入數相乘
(1)實際間接成本分攤率:實際全年總間接成本(分子)除以成本分攤基礎之實際全年總數量(分母)
(2)分子: 來自於間接成本庫中,如果時間太短會受季節性產生誤差,例如月季的冷氣成本分攤
(3)分母:避免工人工時的的變動而產生的誤差影響
2.正常成本法:於年初進行預測,利用實際投入直接成本分攤率乘以直接成本投入,若將期乘以成本分攤基礎之實際數量分攤間接成本,乘回推成本標的中
(三)執行法_正常成本法
(1)確定選定成本標的中的批次
a.自日記簿中的原始數據也就是所謂原始憑證,做為分批成本紀錄,也稱為分批成本報告單
(2)確定其中的直接成本
a.間接成本:再領料單項目記載包含材料種類、實際領用數量、實際單位成本、實際總成本
b.直接製造人工:其原始憑證為計時單,用來列計特定部門的特定工作批次
(3)確定間接成本到各批次的成本分攤的基礎
a.批次工作所需要,但其無法進行回朔特定批次之成本,由於這種特殊特性但又有其必要性,因此需要通過系統的方式進行分攤自各批次中
(4)每一成本分攤基礎的間接成本
a.基於成本發生的理由及目的,引導例如”製造費用成本”成本庫,並將難以回朔之間接成本累積蒐集
b.步驟3的確立分攤基礎與4的間接成本分攤通常是幾乎同時一起進行
(5)計算每一成本分攤基礎的單位成本分攤率,以將間接成本進行分攤
a.預計製造費用成本分攤率=預計製造費用之成本/成本分攤基礎隻巨濟總數量
(6)計算分攤入各批次的間接成本
a.該批次中具有各個不同的分攤基礎的實際數量
b.具有各自分攤基礎中的預計間接成本分攤率
c.實際數量乘以各自分攤率而獲得間接成本
(7)計算總成本
a.直接製造成本 = 直接材料 +直接製造人工
b.製造費用成本 = 每製造人工小時*小時
c.批次工作總成本 = 直接製造成本 + 製造費用成本
d.毛利=該批次工作收入-批次工作總成本
e.而其中的毛利率 = (該批次工作收入-批次工作總成本)/ 該批次工作收入
例如間接成本庫中所有製造費用成本為$6,513,215,而成本分攤基礎為若干個直接製造人工小時,計算出每人工小時,其中成本標的其成本包含分攤製造成本與直接成本,直接成本又分為直接材料與直接製造人工。
(四) 執行法_實際成本法
1.與正常成本法的差別在於,實際成本法是使用預計間接成本分攤率,而實際成本法使用的為年底實際間接成本分攤率,並且兩這皆同樣在乘以成本分攤基礎之實際數量。
2.與正常成本法的差別在於相同為,直接成本接分攤率乘以實際直接成本投入數量
3.成本流程
(1)資產負債表
存貨成本中購買直接材料與直接製造人工追朔,與製造費用包含間接材料及間接製造人工分攤,前述兩者至轉換為再製品存貨,再轉換為製成品存貨
(2)損益表收入
存貨成本中售出後到銷貨成本。期間成本包含行銷費用與顧客服務費用
(五)使用正常成本交易法_交易解釋
1.賒購材料(直接及間接)
材料統制 $
應付帳款統制 $
2.耗用直接材料及間接材料
在製品統制 $
製造費用統制 $
材料統制 $
3.人工薪資的合計分為直接及間接人工
在製品統制 $
製造費用統制 $
現金統制 $
4.其他製造費用成本,包含工程及監工薪資,工廠動力、維修、保線費用、廠房折舊
製造費用統制 $
現金統制 $
累積折舊統制 $
5.製造費用分攤
在製品統制 $
已分攤製造費用 $
(六)上述T字帳項目包含
1.現金統制包含,貸方(右)直接製造人工+間接製造人工、行銷與顧客成本
2.其中製造費用統制中包含,借方(左)材料統制中間接材料、現金統制中間接製造人工、發生自其他地方之製造費用成本
3.在製品統制中包含,借方(左)現金統制中直接製造人工、賒構材料中耗用直接材料、分攤製造費用。貸方(右)為完工並轉入制成品
4.製成品統制包含,借方(左)完工並轉入制成品,貸方(右)銷貨成本
5.銷貨成本中,借方(左)記銷貨成本
(七)參考文獻
感謝你看到這裡,上述這些方法和概念提供了管理人員在成本會計中做出明智決策的基礎。通過結合成本信息和非財務績效指標,管理人員能夠全面了解企業的運營情況,並做出符合戰略目標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