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的閩南語發音是lip8-tshiu(chhiu),上網查吳守禮的國臺對照活用辭典,內容如下:
立是入聲字,閩南語文言音是lip8/ㄌㄧㄅ8,原來還有個白話音是liap8/ㄌㄧㄚㄅ8,同“粒”字的閩南語發音。
再查日語發音,音讀是リツ(ritsu/ritu,慣用音)リュウ(ryuu,是吳音漢音,リフ)。
這裡的リュウ的舊日文假名標寫是リフ,フ現在發音是hu但是古代曾經發pu的音,這ripu就符合了閩南語的發音lip。
這樣看起來立字日語的慣用音ritu應該是日本人的誤讀錯誤發音,把閩南語p結尾的入聲字發成t結尾。
從“立”這個字來看,日本從隋唐學到的發音尾巴已經改變了,閩南語從反切與韻唸起來都對得起來,應該到現在都沒啥改變吧。
以前國民黨老蔣小蔣威權統治時期,台灣曾經有過一個敢言具反對色彩的報紙,自立晚報(自立暗報),可惜關門很久了,現在年輕人應該都不知道,中老年這輩也都遺忘了,末代老闆王世堅恐怕最不願意想起。
根據陳修編著的台灣話大詞典,關於立秋的諺語如下:
無雨立秋,欠水堪憂。
雷攻秋年冬好收。
農業社會古人認為立秋這天應該有雷有雨,才能不缺水又五穀豐收,就算到現在此刻,氣候變遷影響劇烈,這水資源與糧食的充足也還是是大家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