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氣象衛星「獵風者號 」今年(2023)10月8日發射升空,自製率破3成,視為我國衛星一大里程碑。鴻海自家的低軌衛星也將於今年Q4升空。總統蔡英文更於日前宣布要再加碼400億元的資金,布局低軌衛星打造「太空國家隊」。
此外,美國總統拜登6月宣布,要砸420億美元投入基礎建設計畫,讓衛星通訊相關技術廠商一下子躍上台面。不過,台灣衛星技術起步慢,供應鏈尚不全,台廠該如何抱團,發揮1+1大於2的效果?
衛星依照高度不同分為四種,包含,用於技術開發與觀測的高橢圓軌道(Highly Elliptical Orbit;HEO)衛星,高度在3.6萬公里以上;主要用於衛星電視轉播、廣播的地球同步軌道(Geostationary Orbit;GEO)衛星,特色是繞行地球一圈的時間正好是24小時且訊號涵蓋範圍廣泛,僅需最多4顆就可包覆整顆地球。
此外,還有用來提供 GPS 導航、定位的中地球軌道(Medium-Earth Orbit;MEO)衛星,距離地表2,000至1.5萬公里,以及距離地表500至2,000公里,主要有包含通訊、遙測、導航、氣象、科學探索和國防六大應用的低地球軌道(Low-Earth Orbit;LEO)衛星,又稱低軌衛星,而低軌衛星高達70%用來通訊,9%則是遙測,也就是利用影像做環境監控、氣象監測、洋流分析等。
俄烏戰爭去(2022)年開打至今一年多,其中,烏克蘭受戰爭影響一度斷訊,但特斯拉、 SpaceX 執行長馬斯克出手,提供烏克蘭「星鏈服務」,維持基本網路服務。不僅如此,今年8月底華為推出的華為 Mate 60,以及蘋果9月新品發表會中的 Apple watch、iPhone ,兩者的共通點在於都投入衛星通訊功能,讓低軌衛星受到關注,也再再顯示其背後商機無限。
編按:星鏈(Starlink)是太空服務公司 SpaceX 的一項透過低軌道衛星群,提供覆蓋全球的高速網際網路接入服務。
科技日新月異,太空技術近年大放異彩,根據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atallite Industry Association)統計,全球太空經濟在2020年達到3,713億美元,到了2040年更有望突破1兆美元,其中,衛星產業占比將超過8成,規模達9,252億美元。
我國工研院則預估,在2030年全球將有1.7萬枚衛星發射部署,10年內成長450%,至少可以創造4,000億美元規模的產值。
全球低軌衛星計畫加速進行,目前主要四大低軌衛星營運商分別是美國 Starlink、今年甫完成合併的 OneWeb、加拿大 Telesat,以及 亞馬遜 (Amazon)底下的 Project Kuiper。它們加速布局,間接推升低軌衛星風潮。
龍頭 SpaceX 啟動第二代星鏈計畫,擴大全球業務服務。 OneWeb 併入歐洲通訊衛星公司,積極發射低軌衛星,更結合雙方高軌衛星及低軌衛星資源,打造全方位衛星服務,日前OneWeb也宣布擴大全球低軌衛星服務範圍,從原本的主力歐洲市場進軍美國市場,包含美國西岸、東北部,與多家衛星業者合作。
Amazon 旗下 Kuiper 的兩顆低軌衛星日前升空,預計2024下半年可望開始提供服務。 Amazon 先前規劃,Kuiper 目標是為數千萬用戶提供服務,以「用戶建設成本低於500美元(約新台幣 1.6萬元)」為號召。
雖然 Telesat 起步較慢,但與加拿大政府合作,於今年中宣布,將委由空間技術公司 MDA Ltd.,為 Telesat 光速低地球軌道(LEO) 計劃建造 198 顆先進衛星。該計畫最快將於2025-2026年會有相關成果。
政府投入逾650億攻低軌衛星
台灣太空國際年會(TASTI)登場,蔡總統致詞時表示,第三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B5G)計畫」從2019年開始,十年投入251億元,現在加碼超過400億元,要投入低軌通訊衛星的研製、規劃國家發射場與人才培育。
其中,台灣自主研發的氣象衛星有成,繼福衛7號氣象衛星後,今年再度成功讓獵風者號上太空,過程中,參與台廠超過20家,部分元件如,衛星電腦、電力控制單元、GPS導航接收機、光纖陀螺儀、推進實驗模組皆出自台灣,自製率達到3成5,視為我國氣象、太空史上一大里程碑。
天上飛的不行 那就攻地上的
低軌衛星在太空建設中算是「簡單」的物件,但仍有一定難度,台灣衛星製造經驗先前多鎖定在科研部分,商用研發較少,且航太需要有嚴格的驗證才能被採用,形成台灣進入相關零組件的門檻。
所以,台灣主要切入部分在於地面設備,如,用戶端、搭載衛星塔台端的電力設備、線路、天線系統,另外,還有室內外的網路通訊系統等。
對此,金仁寶、佳世達(2352)等大型集團也積極切入,鎖定衛星地面端接收站、地面基地台主機板、電源供應器等零組件及組裝領域。
此外,受惠於美中科技、貿易戰下的轉單效應,台廠憑藉本身技術,接單數量增加,另外,各國加速布建5G網路,並持續往6G邁進,有望再推升低軌衛星、網通、線路台廠優勢。
已上內容為網路截錄,2023/10/31 17:55:48經濟日報 新聞部編輯中心/數位編輯徐建峰整理
文中所提之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