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之下》這部電影的評價很兩極。
在很多觀眾覺得受劇情感動的同時,也有不少人指出劇中的主角,偵查組記者凌曉琪的行為太戲劇化,不符合記者的身份。而我作為曾經的傳媒從業員,對這套電影的觀感也很矛盾 ── 這份感覺源自角色和劇情,但歸根究底,或許這正是編導的簡君晉內心的矛盾。
注意:以下內容含有大量對《白日之下》的劇透!!!
《白日之下》改編自 2015 年時一系列有關老人院虐待院友的真實事件,講述偵查組記者凌曉琪潛入殘疾院舍「彩橋之家」,揭發虐待院友的真相。
在觀影至半時,觀眾已經會發現到主角凌曉琪是一個很矛盾的角色。
她是一個從業多年、經驗豐富的老行家。劇初面對充滿熱情的記者新人,她會大撥冷水道做記者不是為了公義,只是「搵啖食(為了生計)」,輕描淡寫地說:「我已經麻木晒」。但隨着在殘疾院舍潛入調查,她又情不自禁地為受虐院友仆心仆命,不但照顧他們起居飲食,甚至連可以提早回家做冬的日子也特地到院舍為一眾無家可歸的老人加餐。
看完整部戲,會發現《白日之下》也帶着同樣的矛盾。
劇中對「放蛇」和追蹤報導的描寫十分細緻,為了追求真實,甚至借用了媒體《HK01》真正的編採部作拍攝場地。但同時,劇中也會出現凌曉琪在採訪時對着受訪者破口大罵這種為人詬病的魔幻劇情。這種矛盾在整部電影中比比皆是 ── 作為觀影者,你會覺得甚至有點「畫公仔畫出腸」── 劇中角色非常直白的一次次告訴你新聞業界已經沒落、記者沒有前途,但又在最後給你一根救命繩:「不要為做了正確的事而內疚」。
或者真正對香港傳媒現況感到絕望,但又不由自主地保留一分飄渺希望的人,其實是作為電影編導的簡君晉。他的猶豫不決無聲地體現在作品之中;似乎想要說服你,也可能是在說服他自己。所以在他筆下,既有採主說的「記者改變唔到呢個世界(記者改變不了這個世界)」,也有曉琪的感言:「可能我哋試過1000次都無用,但話唔定呢次就會改變呢。(可能我們試過1000次都沒有用,但說不定這次就會改變。)」
「無力感」是這部電影的主調。
一部主題看似是關於公義的電影,隨著情節不斷推進,卻一直沒有人受到應有的懲罰,反而是個人在體制之下的渺小和無力感在不斷放大。
電影開首,觀眾會看到所有香港院舍可以出現的最壞情況:對弱智孩童的虐待、對失智老人的漠視、人手不足、條件極度惡劣的衞生環境⋯⋯但同時,代表「公義」的記者們努力地收集資訊,嘗試揭發真相。終於到中段的高潮位,曉琪偷拍到彩橋之家將院友推到露臺上露天淋浴。這份報導在社會引起軒然大波,報社所有人都深感振奮。此時,第一個反高潮不期而至:因為香港現時的社福政策,殘疾院舍床位嚴重不足,即使違規也不會停運。
及後再發現看似仁慈的院長原來有性侵弱智院友的嫌疑,好不容易拿到電話錄影為證,但此案最終結局卻是撤控。在一連串讓人喘不過氣的反高潮後,最終這間滿佈黑暗的院舍被「釘牌」,看似終於得到了一點象徵性的懲罰 ── 但在結尾的大雨中,揭開真相的曉琪卻被千夫所指。
我認為在最多人批評的曉琪採訪院長那場戲中,那些作為記者面對受訪者極不合時宜的憤怒,與其說是強行製造的劇情衝突,還不如說是導演特別設計讓觀眾投射他們的無力感的情節。新聞被譽為「第四權」,是期望媒體可以監察政府、揭露黑暗、維護公眾利益。然而在電影中,我們只看到新聞的無力 ── 大眾的關注是短暫的,一則報導沒有辦法改變世界,一切一切難題最終以一句輕嘆作結:「十年之後,還會不會有記者?」
在這部電影中,罪惡都發生在白日之下;但記者和律師,這些普羅大眾心目中可以「維護公義」的偉大角色,在制度面前卻也是如此渺小、如此無力。
近幾年,香港出現了好幾部以「公義」為題的電影。第一部是探討陪審團制度的《正義迴廊》;第二部則是彰顯「天網恢恢 疏而不漏」的《毒舌大狀》;第三部則是本篇的《白日之下》。其中,《正義迴廊》和《白日之下》兩者有一定的相似:事實上它們探討的不是「何為公義」,而是「我們的社會如何實踐公義」。前者從多個角度集中展現了香港的陪審團制度、而後者則是展現了記者和律師在「實踐公義」上的職能。
劇中有一場凌曉琪VS朱大狀的對峙,很觸動我。
在中後段,針對院長疑似性侵弱智女孩小鈴一案,律政司因小鈴無法出庭而決定撤控後,曉琪對着朱大狀憤怒地咆哮:「我們一直以來建立這麼多制度,但這些所謂制度就連一個小女孩都保護不到!」這一段對軟弱無力的司法制度的控訴,相信也感動了很多觀眾。
但我希望,大家也可以記得看似窩囊的朱大狀的回答:「一案不能二審。我們現在撤控是為了將來真正的機會來到時,可以讓他受到應有的懲罰。」
面對難以擊敗的制度,感到無力、憤怒、悲傷,是很正常的。但要記得,我們理想中的公義和現實中可以實踐的公義中間的距離猶如天塹。而在這條追逐海市蜃樓的路上,有一些人雖然一次又一次的被無力感壓彎了腰,但卻依然艱難地匍匐前進。
我想,這部電影是獻給他們最好的讚歌。
最後再說一點我對劇情以外的觀感!劇中以公義為骨、老人院虐待案為皮,其實在支線中隱約也有探討面對老人和弱智人士的長期照顧者的難處。整體而言,我認為在劇情的主次側重上是安排得當的。個人認為本片的沙石在畫面設計上 ── 有一點過於匠氣了。像是高潮位的老人天台淋浴、和結尾的TVB式大雨,稍微有點有力過猛。
但另一方面,演員表現出乎意料地精彩。對上一次看到主角余香凝的演出是《死屍死時四十四》中的空姐,對她的印象也一直是打扮得美美的女性角色;但她這次飾演貼地的記者也很入戲。而飾演院長的林保怡和弱智女孩小鈴的梁雍婷,更是一大驚喜!院長那種不以為惡的理直氣壯、小鈴的天真無知,都相當細膩。
導演簡君晉的首部電視劇《IT狗》和首部電影《白日之下》成績都非常亮眼,很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