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看了《元素方城市》,想起之前聊天時朋友說過她覺得不值得到電影院看這部,與我觀後的感受有所差異。
我們互相問了原因,她覺得和先前的《腦筋急轉彎》、《靈魂急轉彎》、《可可夜總會》劇情雷同,較無新意,且主題偏向(較為狹隘的)純愛。
在編劇方法上有所謂的「W曲線」,即主角會先遇到挫折(曲線下降),好轉(曲線上升),平穩了一下,而後迎來更大的主要挑戰(曲線再度下降),最後才又迎來正向的結局(曲線再度上揚)。
《元素方城市》的確可以預期劇情上的W曲線,也帶入了過往不乏的少數族群、父母期待、自我成長(脾氣控制)等議題(但我個人認為在「少數族群的歧視」上的表達還是會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尤其一些很「平常」的對話,更是細膩地道出了他們日常遭受的歧視誤解,也揭露了一句話背後更根深的結構。例如男主角的親戚對女主角說:「國語說得真好。」女主錯愕又傻眼、尷尬地回:「從小使用的語言,當然說得好。」)。
可我覺得在《元素方城市》裡,劇情的起伏反而是其次,反而更認同另一位朋友的觀點,認為這種日常的劇情更能引起一般人的共鳴。
我們的生活被投射在《元素方城市》裡,以動畫中的譬喻去呈現。我們和劇中世界裡的生命一樣,上下班、躲罰單、看球賽、占卜、談戀愛、見家長...我們也和各種元素一樣,外型各異,有各自能力上的優劣長短(火元素能鑄鐵、燒玻璃、讓熱氣球升空,水元素能把任何有水的地方作為通道,風元素在搭電車時吊掛天花板上不用人擠人...這些各元素獨有的能力與其中的創意發想在動畫呈現上非常撩目精彩,是我很喜歡的部分),社會裡也都存在著不平等,都多少迎合父母和他人的期待。
除此之外,它以「元素」之間的「特性」以及「愛情」做為比喻所傳達的意念是我深受感動,也是這部片我最喜歡的地方。
「翻轉」是當代不只在動畫領域可欲的風潮,《元素方城市》中的翻轉包括男女性格上「女人是『水』做成的」、「男人剛強『火』爆」的傳統刻板印象,反將女主設定成易怒衝動的火元素,將男主設定為敏感易掉淚的水元素;另外又為「水火不容」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惡魔」通常是人們恐懼的投射,但偉特塔羅牌的惡魔牌在塔羅的旅程上反而是「尋得寶藏」的一站。
圖像中佔據大半畫面的是長著羊角的巨大惡魔(以西方神話「潘神」的形象展現),蹲踞在畫中央的石墩上。石墩左右各連接一條鎖鏈,尾端各銬在一對男女的脖子上,但這對男女卻非正常的「人類」體態,長有獸角與獸尾。
我們可能以為,是惡魔引誘、抓住了魔化的人類,將他們限制在自己左右。但仔細一看,那銬在脖子上的鎖鏈是鬆垮的,畫中男女的表情也並無驚恐。
這不經讓人思考:「到底是惡魔把我們強抓?還是我們自願去找惡魔的?」
是我們自願帶上枷鎖,被鎖鏈束縛的。
「鎖鏈」可以是金錢、名利,可以是特定的態度、原則,可以是其他我們認為非要不可、不得不這麼做的執著。
好比盲目地追逐名牌、認為要賺到多少錢才能退休或辭職去做真正想做的事、非得要維持某種生活物質上的品質、覺得只能事必躬親、認為沒有自己不行等等等。我們被社會化後的執念限制,自願買好東西吃大餐來慶祝或自我犒勞,自願犧牲休息休閒陪伴親友的時間、做沒有興趣的工作甚至走旁門左道來賺錢,自願用微薄的收入去買名牌包,自願當「盡責」的社畜。我們離不開,是因為我們不想離開。
在《元素方城市》中,這樣的「鎖鏈」體現在女主為符合父親的期待而欺騙自己是真心想繼承家業,也體現在火元素的女主認為不能與水元素的男主相戀,更不可能有肢體上(並延伸為心靈)的接觸。
直至父親得知女主真實的志向後,她才發現自己一直以來的擔憂都是多餘的,父親對她的期許從來不是繼承家業,而是希望她開心;也直至她真的與男主雙掌相接,才發現什麼災難都沒發生,火沒有被水澆息,水也沒有被火蒸發,反而在取得平衡之下,在火中感到水的溫潤、在水裡感到火燒冒泡的刺激,體會了意料之外的體驗,擁有了更廣闊的視野,成為更平衡的存在(好比太極的陰陽平衡,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女主角在水火相接相容的那一刻,跨越了恐懼,解開了她套在自己脖子上的鎖鏈,也才因此得到惡魔給她的寶藏——她的人生自此更接近自己的內在,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老實說在看到這一幕時,我一邊為之動容,也一邊幾乎無法看下去。因為它直指了我內心某些逃避不願面對的關係。
回歸到我們自身,這樣的「水火相容」不只適用於男女、伴侶間家世背景的落差,也可以更廣泛地去理解不同種族、族群之間的隔閡,更為我們和自己想像出的那些「不可能」的恐懼揭開一道門縫。
唯有試著去看到那些可能性,惡魔之於我們才有可能轉變為寶藏。否則,我們在惡魔足下永遠,只能是自己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