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很少有樂團能夠橫空出世,為音樂世界建立起全新的創作思維,然而這樣的奇蹟在70年代末的後龐克場景中早已司空見慣,許多曇花一現的樂團紛紛投下震撼彈,以各自獨特的聲音和手法啟發了無數後起之秀,同時也標誌著一種新奇怪異、晦澀難懂的音樂風格之興起。
Young Marble Giants 似乎也是如此一朵曇花,幾乎可以說是憑空出現在音樂界,他們的風格沒有太多蛛絲馬跡可循,加上家鄉卡地夫當地沒有蓬勃的地下音樂場景,這對於樂團發展前景可說是格外艱辛。好在伯樂賞識,這組來自威爾斯的三人樂團在1980年發行了他們的首張,同時也是唯一一張錄音室專輯《 Colossal Youth 》,簡約的風格與當時崛起的後龐克格格不入,經常被冠上孤僻、稀疏、極簡、空靈,等各種非搖滾樂的形容詞和稱謂,主唱艾莉森·史塔頓斯(Alison Stattons)不加修飾的可愛細語、簡陋的鼓機節奏以及對負空間(註解1)的探索,確保了專輯內斂抑鬱的氛圍,在這個氛圍裡,你可以思考和表達生活中的一切不美好。
專輯自發行以來,得到了眾多具影響力的音樂人和樂團推崇,舉凡 Kurt Cobain、Belle and Sebastian 和 Galaxie 500 都是他們的粉絲。但不知何故,這張專輯放在現今似乎依然默默無聞,也許正是其中樸實無華的特質確保了它不被世人所知。現在,讓我們一起翻閱回顧,音樂歷史裡低調黑白的一頁。
【專輯錄製】
Young Marble Giants 由主唱艾莉森·史塔頓(Alison Statton)以及兄弟檔—貝斯手菲利浦和吉他手斯圖亞特·莫瑟( Philip & Stuart Moxham)於1979年組建。
同年,廠牌 Rough Trade 在當地樂團合輯《 Is The War Over? 》 中發現並簽下了他們。《 Colossal Youth 》是在威爾斯中部的 Foel Studios 錄製,整個錄音過程僅耗時五天,由錄音室老闆、前德國實驗先驅 Amon Düül II 和前衛樂團 Hawkwind 的戴夫·安德森(Dave Anderson)與樂團聯合製作。
由於樂團成員當時都還非常生澀,完全不瞭解正規的音樂製作過程和技術,因此專輯製作刻意保持簡約,嘗試使用環形調變器(Ring Modulator)等合成效果,並使用彼得·喬伊斯(Peter Joyce)的自製鼓機來作為歌曲的主要節奏(彼得是莫瑟兄弟的表親,也是樂團最早期的隱藏第四位成員)。最終採用的成果多半為樂團的初次錄音,且只進行了極少量的後製,每首歌的混音時間約為 20 分鐘。
聆聽《Colossal Youth》時,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低調的美。多數後龐克樂團擅長利用喧鬧與寧靜之間的對比作為音樂上的表現手法,但 Young Marble Giants 是首批將負空間概念發揮到極致的樂團,讓聽者不得不主動靠近,彷彿在偷聽青春少女的內心獨白和秘密。
【歌曲介紹】
《 Colossal Youth 》中的歌詞全部出自斯圖爾特之手,講述了他過往經歷的一段艱難戀情,而這些情感透過艾莉森不假修飾的歌聲,以及編曲中刻意留下的 "空白",體現這美妙而複雜的情感。
這麼多年來以來,《 Colossal Youth 》的專輯封面也是我的最愛之一,以明暗對比的方式展現了三人的面孔,他們側著臉,目光灼灼,神秘莫測地注視著未來,或是某個更遙遠的無名虛空,完美地詮釋了專輯的意境氛圍。
開場曲〈 Searching For Mr Right 〉 奠定了專輯的基調,笨拙的鼓機節奏像是呼叫訊號串起同樣單調的吉他和貝斯,艾莉森唱著難以捉摸的少女心事,那位憧憬的真命天子究竟在何處呢?「尋找真命天子/等了大半個晚上/感覺我就快要死去/在我變老之前/教自己成為一位/默默無名的年輕人」
〈 Eating Noddemix 〉,歌曲名稱出自瑞典的一種混合堅果,歌詞則在一名女子的日常瑣事和重大交通事故之間交替穿插,既是對於現代社會人際疏離的註解,也反映出即使在最平凡無奇的一刻,改變命運的重大事件就近在咫尺,但卻沒有人在意。艾莉森抑揚頓挫的演唱營造出一種詭異的疏離感,將兩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化妝/她看了一眼時鐘/接著塗指甲油/火車相撞/司機來不及煞車。」
斯圖爾特的歌詞常令人聯想到詩人史蒂夫·史密斯(Stevie Smith)的簡約結構和情感張力,常有人說懷舊其實是一種隱隱作痛的舊傷口,如同專輯中許多歌曲都帶有讓聽眾產生某種抑鬱情緒的懷舊性質,〈 Constantly Changing 〉就是這樣一首簡短中帶著緬懷的小品,人聲和歌詞皆充滿著令人心碎的期盼,簡潔捕捉到了相思所帶來的傷感:「當我看見你/總是不斷變化/永不相同,永不停留/無法將你固定在同一個位置。」
延續這樣的情緒,〈 N.I.T.A. 〉 是失戀後的呢喃自語,管風琴在背景中顯得十分哀怨,隨後一陣延音再次將那股強烈念舊情懷帶了出來:「很高興聽到你過得很好/但你曾是我的愛人,我還是會心痛/因為這並不意味著我佔有了你。」
專輯中的歌詞似乎時而模稜兩可,時而直來直往,讓人得更專注去察覺其中的機智,也因此,樂團倡導的 "無聲勝有聲" 美學理念除了在編曲上,也在歌詞中也得到了巧妙的體現,像是〈 Credit In The Straight World 〉 涉及另類文化與主流文化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是一首極具洞察力和政治性的歌曲,也展現了一種表達憤怒的新穎方式,因為過往在搖滾樂中,憤怒通常與音量有著直接關係。
除了對英國在八十年代初奉行貨幣主義的現存政治憤怒之外,專輯的另一個核心主題便是哀悼逝去的純真,像 〈 Salad Days 〉 這樣充滿童趣的歌曲名稱便呼應了這一主題,"沙拉日" 一詞源自莎士比亞的習語,指與青春相關的無慮時光,而整首歌僅用簡短的三句歌詞深刻描繪出這樣的快活氛圍:「回憶沙拉日/多麼美好的時光/它們如此美好,如此年輕。」
最後,正當你以為〈 Brand-New-Life 〉這樣看似正面的歌名,即將要一掃黑白氛圍時,才發現這是一首虛無主義頌歌,描繪缺失和情感的匱乏,這樣的創作出自如此年輕樂團之手,令人不寒而慄:「於是我創造了全新的生活/當我聽到門鈴響起時/我永遠無法讓他們進入我的內心。」
【結語】
《 Colossal Youth 》在很多方面都與傳統搖滾樂完全相反,而這股低調卻默默改變了音樂世界,雖然在整篇文章中不斷提及它的簡約和低沈,但在內斂與憂鬱之美中蘊含著一種自相矛盾的快樂。
評論家 Richie Unterberger 認為,《 Colossal Youth 》是歷史上最受推崇的獨立邪典佳作之一,具有獨特極簡的朦朧氛圍。
Nirvana 主唱 Kurt Cobain 在 1992 年接受 《 Melody Maker 》 採訪時表示,這是他聽過最具影響力的十張專輯之一,還將其列入個人最喜愛的 50 張專輯清單:
「即使鼓機的聲音十分俗氣,但這種音樂的氛圍能讓人完全放鬆。我曾經很迷戀他們的主唱,我想大家也都是?當我第一次聽到《 Colossal Youth 》是在收音機上,那時我住在奧林匹亞,也是《 Bleach 》發行的前一年。」
Kurt 的妻子 Courtney Love 後來與樂團 Hole 在 1994 年發行的專輯《 Live Through This 》中翻唱了〈 Credit in the Straight World 〉。
雖然前面提到《 Colossal Youth 》被歸類在後龐克專輯,但嚴格來說並非如此,之所以被歸類於此,只是因為當時沒有其他相似的樂風,然而放到當今的獨立音樂來看。在 The xx 、Beach House 等現代樂團能發現它的足跡。
《 Colossal Youth 》用謙遜的姿態佇立於音樂洪流中,摒棄巨大的噪音和包裝噱頭,以一種真誠和古樸、一種隱約傷感的美來吸引聽眾,讓人迷失在綿延之中,完美詮釋了青少年時期最為強烈的迫切情緒,當時的我們都希望自己看起來比實際年齡更成熟,提早一步進入大人的世界裡。
註解1—負空間在設計和攝影領域中,負空間(通常稱為「虛空間」或「空白空間」)包含「空白」空間的使用方式,並具有提升或破壞構圖品質的能力。(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