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紀錄|一段對咖啡從抗拒到成癮的歷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猶記得學生時代,對咖啡的印象就是個飄著香氣,但入口苦澀,偶爾還會導致心悸的飲料。若跟朋友約在咖啡館談天,能不點咖啡就不點咖啡。但現在的我,不僅對咖啡成癮,還一腳踏進手沖咖啡這麼一個同時消耗時間與金錢的大坑。如此大幅度的轉變,究竟是如何造成的呢?
主因:交友不慎(大笑)
學生時代對咖啡的苦澀印象,一直到出社會多年後仍未改變。直到某一天,正在學手沖咖啡的小學同學,帶我到錦州街一間咖啡館見世面,從此對咖啡徹底改觀。在那裡,第一次看到咖啡師用細口壺及濾杯沖泡咖啡,第一次喝到耶加雪菲,那份驚艷與感動,至今仍記憶猶新。咖啡色澤清澈,入口溫潤滑順還帶著酸甜風味,同時散發柑橘香氣!人生中第一杯手沖咖啡所帶來的嗅覺及味覺上的衝擊,讓我一改以往對咖啡的刻板印象。這才明白,為何同學對手沖咖啡如此著迷。那天,同學善意地買了一個濾杯送我,讓我回家好好練手沖技巧,於是,我就這麼一頭栽進了手沖的坑裡。
為什麼說手沖是個同時消磨時間與金錢的大坑呢?雖然手沖咖啡看似是個只需要濾杯跟手沖壺,花個3分鐘沖泡就可完成的簡單活動,但,人類追求進步的慾望,就像個永遠填不滿的溝壑,沖泡方式的改變(連續注水、分次注水)、手沖工具的升級(濾杯材質從塑膠更換成陶瓷、玻璃;手沖壺從普通可煮沸細口壺升級到可控制加溫至90度C的控溫細口壺,而磨豆機從陶瓷刀盤更換成不銹鋼刀盤的款式,再從內調式換成直調式款式等等)。如果說手沖咖啡是一個化學實驗,那麼,每次沖泡方式或器具的改變都是一個變因,直接影響最終沖泡出的咖啡風味,每次的變化都是一個驚喜,於是,我就這麼越陷越深,沉浸在變化萬千的手沖世界裡。
次因:在台灣超商的推波助瀾下,好咖啡變得普及了
這段自學手沖的時間,也恰好是台灣兩大超商全面提升咖啡品質的年代。猶記得以往超商咖啡予人的印象只是個上班族的提神工具。以往的廣告裡,說的是睡眼惺忪的上班族,用力灌下一杯咖啡之後,精神百倍,連領帶都飛揚起來;但現在的廣告裡,主角會專心地品嘗咖啡,再轉頭對著鏡頭前的你/妳解說這杯咖啡前中後段的風味。廣告訴求已經從提神變為品味。超商為了加入這個日漸蓬勃的咖啡產業,裝潢也漸趨「咖啡館化」,現在的超商,只要空間許可,大多會提供寬敞明亮的座位區供民眾坐著好好喝一杯咖啡,而咖啡的品項也從基礎項目進步到提供單品及精品咖啡,即使只是在上班途中或是回家的路上,走進超商,就能輕易喝到一杯不錯的咖啡。
2017年以前,大概很少人能想像的到,有朝一日,咖啡產業在台灣能壯大到如今的規模。本以為超商進軍咖啡會擠壓獨立小店的生存,尤其當超商開始提供單品/精品咖啡時,小店看起來毫無招架之力。但這幾年來,咖啡店與超商似乎是呈現共存共榮的繁盛狀態,猜想這或許是因為對喜愛好咖啡的人而言,要買到一杯順口的咖啡,比以往更為容易,因而更能維持追求好咖啡的興致(本人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而對獨立小店而言,只要能供應有別於超商的特色產區豆,仍能吸引固定的客群吧。
至於我,在2017年以前,大概也很難想像的到,自己竟然會愛上咖啡,甚至還自學手沖咖啡。當然,這個變化的前提是新品項咖啡的出現。事實上,直到現在我仍無法喜歡風味較為苦澀的咖啡。但人是會變的,一直在變,且只要有足夠的刺激,人的可塑性是很高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會員
50內容數
這裏是我收藏書籍讀後感的地方,文章或為長篇大論,或為幾句短評,皆屬肺腑之言,歡迎大家看看,更歡迎發表意見,一同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ih-Yu 的書架 的其他內容
「二十歲」是筆者個人定義裡「青年」的起點(至於何時算是「中年」的起點?請容我再想想),這系列以「青年時期紀錄」為題的文章,紀錄從二十歲迄今,隨著年紀增長,各方面不知不覺(或不得不為)的轉變及相應的體悟。 而這系列第一篇,就從長輩說的一個關於「友情」的小故事開始吧。
今日首次嘗試煮蛤蜊雞湯,本想炎炎夏日喝雞湯似乎很上火,沒想到煮好的蛤蜊雞湯喝起來竟透著一股清爽,十分適合夏天食用。
看《當呼吸化為空氣》一書,就像是陪著卡拉尼提醫師走過艱辛的抗癌歷程,面對病情帶來的恐懼、對「未來還有多少日子好活」的疑惑、對於該不該擁有下一代的掙扎、對生命意義與價值的探索,以及沉默平靜地道別。卡拉尼提醫師的一生結束的太倉促,但他留下的智慧與情感,會牢牢地存在每個讀者的心中。
外遇挑起的不只有激情,還有對當年各自對配偶許下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承諾的質疑。「我們走的方向是對的嗎?」這是片中女主角對車行路線的疑問,同時也像是她對一段不該開始的感情最無力的掙扎。方向是對的嗎?該走下去或是在最美的時候打住?打的住嗎?
我一直堅信,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對完美夫妻。「天造地設」、「百年好合」之所以是新婚祝賀語,就是因為,這是一種比理想氣體還難達到的理想狀態啊!
「二十歲」是筆者個人定義裡「青年」的起點(至於何時算是「中年」的起點?請容我再想想),這系列以「青年時期紀錄」為題的文章,紀錄從二十歲迄今,隨著年紀增長,各方面不知不覺(或不得不為)的轉變及相應的體悟。 而這系列第一篇,就從長輩說的一個關於「友情」的小故事開始吧。
今日首次嘗試煮蛤蜊雞湯,本想炎炎夏日喝雞湯似乎很上火,沒想到煮好的蛤蜊雞湯喝起來竟透著一股清爽,十分適合夏天食用。
看《當呼吸化為空氣》一書,就像是陪著卡拉尼提醫師走過艱辛的抗癌歷程,面對病情帶來的恐懼、對「未來還有多少日子好活」的疑惑、對於該不該擁有下一代的掙扎、對生命意義與價值的探索,以及沉默平靜地道別。卡拉尼提醫師的一生結束的太倉促,但他留下的智慧與情感,會牢牢地存在每個讀者的心中。
外遇挑起的不只有激情,還有對當年各自對配偶許下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承諾的質疑。「我們走的方向是對的嗎?」這是片中女主角對車行路線的疑問,同時也像是她對一段不該開始的感情最無力的掙扎。方向是對的嗎?該走下去或是在最美的時候打住?打的住嗎?
我一直堅信,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對完美夫妻。「天造地設」、「百年好合」之所以是新婚祝賀語,就是因為,這是一種比理想氣體還難達到的理想狀態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喜歡利用夜深人靜時寫文。 這種天氣,就適合泡喝熱咖啡喝。 第一次泡濾掛式的咖啡。  據說,這咖啡粉的風味,在一次沖煮後就幾乎被萃取完畢,再次沖煮會讓風味較平淡,還會萃取出苦澀的味道。  提振精神後,再來就是活絡大腦的解題時間 這是這次復興國中的數學考題。 照片是正在備課中的我。
上網學習觀看義式咖啡機怎麼操作的影片,咖啡粉研磨的粗與細也會影響到萃取出來的濃縮咖啡的味道。若咖啡粉過細了,味道可能會發酸或是沒有味道,若太粗的話,則可能會產生苦澀味!另外,還看到了“奶泡”的製作過程;我再度大開眼界,原來泡咖啡的世界很有趣,平日我是極少喝咖啡的人(不會主動去買來喝的類型),也只愛喝
Thumbnail
既然開了咖啡的話題,趁著中午挑豆地獄的空檔,簡單來閒聊關於手沖咖啡器材的重要概念,我說的純粹是我個人的看法,不過也是雖不全中亦不遠。 當我們取得一份優質的咖啡熟豆,從這份烘焙好的熟豆到成為一杯能喝的手沖咖啡,這過程當中需要些簡單的器材以及步驟,綜合這些各式器材與步驟一並檢討,我認為有兩樣東西最為重
Thumbnail
透過探尋咖啡的多樣性及味蕾與心靈的記錄,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2017年用手沖咖啡的體驗,以及在大型連鎖店品嘗世界各地咖啡的故事。無論是咖啡文化、社會事件或個人生活,皆以咖啡為主軸,尋求寧靜與力量。
Thumbnail
手沖咖啡器具總整理:必備、進階器具一次看 手沖咖啡器具:從認識到精通 手沖咖啡是一種沖煮咖啡的方式,透過人工手沖的方式,將熱水倒入咖啡粉中,萃取出咖啡的香氣與風味。手沖咖啡的沖煮方式較為繁複,但也因此更能展現咖啡的風味層次。 近年來,隨著咖啡文化的盛行,手沖咖啡也越來越受到歡迎。許多人喜歡自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筆者在大學時期到職場和自由工作者時期對咖啡文化的經歷和理解。文章提及了香港和臺灣城市咖啡市場的發展以及國際和社會局勢對此的影響,以及咖啡文化對筆者生活的意義。
Thumbnail
用熱情沖泡的啡啡,香韻一定是特別的,但可惜的是,這是獨享杯~在職場上想要喝上一杯好咖啡(好際遇),還是得自己動手。 人生的咖啡,不見得能永遠情有獨衷,當我們不得不換款味道時,也祝福你可以用期待的心來迎接你人生中不同口味的咖啡,並從中感受到屬於它獨特的韻味。
Thumbnail
從國中起就多多少少有在喝咖啡(受交響樂之雨影響) 遙想2015左右,那時為了能在家喝拿鐵還買了一台GEE沖濃縮打奶泡,只是當時荷包深度有限,磨豆機鳥鳥的,時間又不夠,沒有好好地進一步研究充實自己的咖啡知識,後來就通通賣掉然後不了了之了 進入義大利公司之後在歐洲被各種濃縮咖啡洗禮,覺得直接喝濃縮咖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喜歡利用夜深人靜時寫文。 這種天氣,就適合泡喝熱咖啡喝。 第一次泡濾掛式的咖啡。  據說,這咖啡粉的風味,在一次沖煮後就幾乎被萃取完畢,再次沖煮會讓風味較平淡,還會萃取出苦澀的味道。  提振精神後,再來就是活絡大腦的解題時間 這是這次復興國中的數學考題。 照片是正在備課中的我。
上網學習觀看義式咖啡機怎麼操作的影片,咖啡粉研磨的粗與細也會影響到萃取出來的濃縮咖啡的味道。若咖啡粉過細了,味道可能會發酸或是沒有味道,若太粗的話,則可能會產生苦澀味!另外,還看到了“奶泡”的製作過程;我再度大開眼界,原來泡咖啡的世界很有趣,平日我是極少喝咖啡的人(不會主動去買來喝的類型),也只愛喝
Thumbnail
既然開了咖啡的話題,趁著中午挑豆地獄的空檔,簡單來閒聊關於手沖咖啡器材的重要概念,我說的純粹是我個人的看法,不過也是雖不全中亦不遠。 當我們取得一份優質的咖啡熟豆,從這份烘焙好的熟豆到成為一杯能喝的手沖咖啡,這過程當中需要些簡單的器材以及步驟,綜合這些各式器材與步驟一並檢討,我認為有兩樣東西最為重
Thumbnail
透過探尋咖啡的多樣性及味蕾與心靈的記錄,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2017年用手沖咖啡的體驗,以及在大型連鎖店品嘗世界各地咖啡的故事。無論是咖啡文化、社會事件或個人生活,皆以咖啡為主軸,尋求寧靜與力量。
Thumbnail
手沖咖啡器具總整理:必備、進階器具一次看 手沖咖啡器具:從認識到精通 手沖咖啡是一種沖煮咖啡的方式,透過人工手沖的方式,將熱水倒入咖啡粉中,萃取出咖啡的香氣與風味。手沖咖啡的沖煮方式較為繁複,但也因此更能展現咖啡的風味層次。 近年來,隨著咖啡文化的盛行,手沖咖啡也越來越受到歡迎。許多人喜歡自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筆者在大學時期到職場和自由工作者時期對咖啡文化的經歷和理解。文章提及了香港和臺灣城市咖啡市場的發展以及國際和社會局勢對此的影響,以及咖啡文化對筆者生活的意義。
Thumbnail
用熱情沖泡的啡啡,香韻一定是特別的,但可惜的是,這是獨享杯~在職場上想要喝上一杯好咖啡(好際遇),還是得自己動手。 人生的咖啡,不見得能永遠情有獨衷,當我們不得不換款味道時,也祝福你可以用期待的心來迎接你人生中不同口味的咖啡,並從中感受到屬於它獨特的韻味。
Thumbnail
從國中起就多多少少有在喝咖啡(受交響樂之雨影響) 遙想2015左右,那時為了能在家喝拿鐵還買了一台GEE沖濃縮打奶泡,只是當時荷包深度有限,磨豆機鳥鳥的,時間又不夠,沒有好好地進一步研究充實自己的咖啡知識,後來就通通賣掉然後不了了之了 進入義大利公司之後在歐洲被各種濃縮咖啡洗禮,覺得直接喝濃縮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