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像是一輛車子在人類圖中,我們有時會把人比喻成「車子」,人生則像是一條「路」,車子在路上行駛時,每經過一個路口,都要決定是繼續直行、還是要轉彎。 在人生中每個人也常常需要做選擇,不同的選擇會帶領我們走往不同的方向,所以人就好比是「車子」一樣。
人類圖把人分成四種類型:顯示者、生產者(包含顯示生產者)、投射者、反映者。而四種不同的「類型」就像是四種不同的車子,譬如有汽油車、柴油車、電動車、油電混合車。每種車子都有各自獨特的特性,每一種車子也有專屬自己的「操作方式」,才能發揮它最大的功能。
關於每種類型各自的操作方式,就是「策略」,每一種類型都有跟它相配合的策略,要運用適合自己類型的策略才能發揮自己最大的功能,如果弄錯策略,譬如你是生產者,卻使用了顯示者的策略,就好像是把柴油加進汽油車裡,不僅無法發揮車子原本的功能,可能還會發生故障,讓車子出現問題。
所以我們除了要了解自己的類型之外,更要知道如何使用自己類型的策略,這樣才能發揮我們這台「車子」的完整功能,並且避開故障的可能性。
了解了每種類型的特性之後,接著會介紹各種類型適合的工作,以及每個人要如何從現在的位置,一步一步前進來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重新建立自己與工作的新關係。
非生產者分為:顯示者、投射者、反映者,雖然工作不是他們來到這世界的目的,但是非生產者們大多數人還是要工作,而其對於工作的想法、選擇,則是很容易受到周圍大多數的生產者所影響,變成按照生產者的思維來選擇工作,這其實是不恰當。
這也是許多非生產者們的困境,他們不知道如何看待自己與工作的關係,不知道什麼是適合自己的工作,只能照著父母的期望,社會的主流價值,跟隨著生產者們的方式去工作,按照生產者的標準來選擇工作,但是,如果你選錯了靶,你就算再怎麼努力射箭,你永遠不會射到正確的目標。
生產者是什麼意思? Generate是生產的意思,所以Generator就是專門從事生產的人。透過工作來生產、建造是他們最重要的任務。
而生產者在所有人口中占了七○%,是所有類型中人數最多的。
什麼樣的設計是生產者呢?很簡單,只要一個人的薦骨中心是有顏色的,就是生產者,不管其他中心有顏色或沒顏色,都一定是生產者。生產者又可以分成兩種:顯示生產者和純生產者,兩者的差別會在後面介紹,我們先來介紹生產者及薦骨的特性。
生產者就像是一直在運作的機器一樣,擁有能夠持續生產的能量,因此生產者來這世界的目的就是不斷的生產。我們會開玩笑說生產者是「工人」,他們建造了這個世界,這世界所有的文明、社會,一切的一切,大多數都是由生產者建造出來的。
生產者的能量場
生產者的能量場,是一種開放、籠罩(包圍、包住)的能量場。
開放就是沒有限制,不會有東西擋住,可以接受任何的東西。籠罩的意思是,他會把在他能量場內的東西都包進來,像是擁抱能量場中的所有東西一樣,這種開放、籠罩的能量場,目的是為了讓薦骨可以「回應」在這能量場裡的所有事物。
當一個生產者處於健康的狀態下,他不用主動說什麼、主動做什麼,他的能量場就會把對他而言正確的人、事、物自動吸引到他的能量場裡,讓他能對這些正確的人、事、物做出「回應」。
強大的薦骨能量
薦骨擁有強大的能量,我們常會把薦骨比喻成電池、引擎、馬達。這個電池早上起來就充滿電,然後開始運作、消耗能量,這種消耗能量並不會感覺不舒服,也不是被動消極的消耗,它是很愉快的釋放薦骨的能量,像車子的引擎一樣一直在運轉,一直到晚上薦骨能量消耗完畢後,生產者便上床睡覺。
而後已經釋放完電量的電池便重新開始充電,到隔天起床後又充滿了電量,又可以開始嶄新一天的工作,繼續消耗電量,繼續生產,生產者就是靠著這強大的薦骨能量,生產出了所有的事物、並且建造了這個世界。
顯示生產者與純生產者的差別
生產者分成兩種,顯示生產者與純生產者。
形成顯示生產者的方式:1.薦骨中心有顏色。2.喉嚨中心接到四個動力中心(薦骨、意志力、情緒、根部)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如圖6)。
顯示生產者就好像是生產者的設計加上顯示者的設計,就變成了顯示生產者。
顯示生產者是除顯示者外其他類型中,最覺得自己也能夠「主動發起」的類型,因為顯示者生產者就很像混到了顯示者的血液,因此覺得自己也應該能夠像顯示者一樣主動發起才對,不過一旦顯示生產者主動發起,卻總是會遇到挫折,因為顯示生產者還是屬於生產者,不是顯示者。
顯示生產者無法像顯示者一樣主動發起
薦骨代表生殖、繁殖的能量,對於任何物種來說,繁殖、延續下一代的重要性大於其他所有一切事情!所以雖然顯示者生產者有類似顯示者的設計,但是關於薦骨生殖、繁殖這個設計的重要性,還是大於顯示者設計的重要性,所以對顯示生產者來說,「等待回應」還是要比「主動發起」居於優先地位,顯示生產者還是要用生產者的策略「等待回應」,而無法像顯示者一樣能夠主動發起。
另外,顯示生產者的能量場是開放、籠罩的能量場,不像顯示者一樣封閉、排斥的能量場,我們前面有提到要了解一個類型,要先了解他們的能量場,顯示生產者的能量場是還跟生產者一樣,而不是類似顯示者的能量場,因此顯示生產者還是不能主動發起。
形成純生產者的方式:1.薦骨中心有顏色。2.喉嚨中心可以有顏色,也可以空白。但如果喉嚨中心有顏色的話,一定不能接到任何一個動力中心(如圖7),因為接到動力中心就變成顯示生產者了。
顯示生產者與純生產者最大的差別是:顯示生產者追求「效率」,純生產者追求「完美」。
顯示生產者與純生產者各自的困難
顯示生產者因為追求效率,所以動作很快,常常會跳過他認為不重要的細節,希望能夠快一點達到目的地。譬如顯示生產者要去超市買東西,他會急急忙忙衝去超市,急急忙忙衝回家,然後發現牙膏忘了買,只好再去一趟超市,這樣造成的結果並沒有比較快、比較有效率。
所以顯示生產者的困難是:當快到達終點時,發現因為忽略了之前一些重要的細節,導致要重來一次,因而放棄。
因此給顯示生產者的建議是:要學會列清單,將重要的細節一一列上,然後按照清單澈底執行,這樣才能真正的有效率。
純生產者的成長曲線是像樓梯一樣,會先有一段很長的平行停滯期,然後快速向上突破,之後進入下一個很長的平行停滯期,然後再次突破。
會有停滯的原因是因為純生產者追求完美,如果沒有達到完美,他就不能進入下一個階段,但也因為這樣,這段停滯期可能會維持很久的時間,在這段停滯期裡感覺像是沒有任何進展,就像卡關一樣,無法突破,所以純生產者的困難是在經歷長期的停滯期後,一直沒有看到突破的可能,因而放棄。
所以給純生產者的建議是,如果你是正確的進入一件事情,當你覺得你卡關的時候,有可能就是你接近突破的時候,只要再堅持一下,可能就突破了。
如何衡量生產者是否活得健康?
有兩個有趣但非正式的方法可以衡量一個生產者健康不健康,這裡說的健康不是指身體的健康,而是有沒有活出自己的設計,如果有活出自己的設計就是健康,沒有活出自己的設計就是不健康。第一個方式是觀察入睡的情況,如果你是一個生產者,你睡覺的情況是一躺在枕頭上就睡著,還是要翻來覆去一段時間後才能睡著?
如果你是一躺在床上就睡著,恭喜你,你現在活得很健康。生產者的薦骨就像電池一樣,早上起床就充滿電,然後開始工作,透過工作消耗電量。如果一個生產者要睡覺時,頭一碰到枕頭就睡著,代表他那天的薦骨能量是完美的被使用完畢,對他而言也是完美的一天,隔天睡飽起來,電池再度充滿電,又可以繼續去工作,這樣的生產者是健康的生產者。
但如果一個生產者躺在床上要翻來覆去一段時間後才能入睡,代表他那一天的薦骨能量沒有在工作上被使用掉,如果下班之後也沒有透過運動把電量繼續用完,那麼到睡覺前就會剩餘太多電量,要滾一段時間,等到沒電後才能睡著,這種狀態的生產者就是比較不健康的生產者。
第二個衡量的指標是:如果你中了樂透十億,你還會不會繼續工作?
生產者來這世界的目的是工作,透過工作來得到成就感、滿足感,所以若一個生產者回答:「就算我中了樂透十億,我還是會繼續工作!」那麼這個生產者是處於健康的狀態。通常十個生產者有九個都說「會」,因為生產者真的很喜歡工作!如果生產者說他中樂透十億就不工作的話,代表他很可能不喜歡現在的工作。
生產者的策略:等待回應
等待回應我會分兩個方式解釋,第一個是薦骨的聲音,第二個是身體的回應。
等待回應之「薦骨的聲音」
薦骨的聲音是人類圖裡很難理解的一件事,因為它是「聲音」,但你現在看的是「文字」,所以用「文字」來理解「聲音」有一些難度。
我們就假設一個生產者在思考他要不要買一台車來舉例好了。一般人如果在想要不要買一台車,他會想要買什麼樣的車?有多少預算?想要什麼樣的功能?想買哪一種廠牌?然後會列出很多選項,再寫上優缺點來比較,經過詳細思考、研究後,再做出決定。
如果以「等待回應/薦骨的聲音」方式來處理的話,會是以下步驟:
1.把這些問題寫下來,並寫成「封閉式」的問題:
首先要把這些問題寫下來,並寫成封閉式的問題,就是答案只能是Yes或是No。譬如:「你想買一台車嗎?」答案就只有「想」、「不想」兩種。記得不要問開放式的問題,譬如:「你想買什麼樣的車子?」因為這種有很多答案的問題,薦骨的聲音不知道如何回答開放式的問題。
2.找一個人來問你這些問題:
聽薦骨的聲音不能自問自答,需要透過另外一個人來問你問題。
建議找一個你信任的人來問你問題,為什麼提到「信任」,是因為當你用薦骨的聲音來回答對方問出的問題時,你會發出聲音,對方也會同時聽到你的答案,所以譬如你找同事問你:「你想離職嗎?」當你回答出肯定的答案,對方就知道你想離職了。
如果你會擔心對方知道你的答案後,可能會對你產生不好的影響,或是你不想讓對方知道你真正的答案這時你可能會試圖用頭腦改變薦骨的聲音,這樣的情況下所發出的薦骨聲音就不見得是真正的答案。所以你要找的人,是可以自在的在他面前發出Yes或No的聲音,即便對方知道你的答案,你也覺得沒關係的人。
(略)
因為生產者來這世界的目的是追求滿足感與成就感,所以能讓生產者獲得滿足感、成就感的工作,就是適合生產者的工作。
「能讓生產者獲得滿足感、成就感的工作,就是適合生產者的工作。」這句話聽起來簡單,可是要落實卻很困難,因為對許多人來說,很難體驗到「滿足感」與「成就感」,也不知道什麼事情可以帶來「滿足感」與「成就感」,那自然更不知道什麼工作可以讓他獲得滿足感了。
我曾問過一個熱愛工作、覺得工作讓他很有滿足感與成就感的人,請他解釋「滿足感」、「成就感」對於他來說,是什麼意思?
他說:「我很喜歡工作,很喜歡透過自己的才能來把工作完成,當我利用自己的才能完成一份工作後,覺得很開心、很喜悅,因此迫不及待想要再去進行下一份工作,所以對我來說,沒有退休的那一天,我希望能一直工作到再也動不了為止。」
前面提過,生產者來這世界的目的是要「精通自己的能量」,而能量泛指許多事情,你的才能是你的能量,你平時可以做的事情也是你的能量,譬如打掃、清潔也是一種能量的展現,所以有人可以把打掃、清潔當作工作,並且做得非常好。
譬如日本的新津春子非常善於打掃,曾拿到全日本大樓清潔競賽第一名,並讓羽田機場連續兩年被選為「世界最乾淨的機場」,她也成為許多清潔公司的顧問,所以「清潔、打掃」便是讓她可以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的工作。
就以「打掃、清潔」這份工作來舉例好了,我們可以用一個方式來衡量打掃、清潔是不是適合你的工作:假設有人請你去打掃一棟房子,你從早到晚、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把整棟房子打掃完,最後結束工作正準備要回家時,這時又有人跑來跟你說:「隔壁還有一棟同樣的房子,想請你明天去打掃,可以嗎?」
如果你的反應是,「太好了,又有一棟房子可以讓我打掃,真開心!我明天很樂意再去打掃另一棟房子。」那麼打掃房子可能就是適合你的工作。
如果你的反應是,「我不想!今天工作一天已經太累了,我要休息一陣子,等過一段時間再說吧!」那麼打掃房子可能就不是適合你的工作。
所以,對於完成一份工作後,你的想法是:1.迫不及待地想要再繼續進行同樣的下一份工作。2.覺得好不容易才完成辛苦的工作,覺得很累,想要休息一下,暫時不想再碰相同的工作。依照你的選擇是1還是2,就可以來衡量這份工作適合不適合你。如果你的答案是1,恭喜你!你做的工作是非常適合你的工作。
如果你的答案是2,建議你思考是否要繼續從事這份工作?曾經有一個女孩子來找我做職場解讀,她的工作是在飯店櫃檯負責接待客戶的工作,我就問她:「當你服務完一個客戶,你是期待下一個客人趕快來,讓你能服務他,還是有不同的想法?」她說:「我希望客人不要一個接一個來,這樣很累,客人少一點比較好。」我就說,那麼飯店櫃檯服務客戶的工作,可能並不適合她。
如果你是生產者,你對現在的工作感到很滿意,很樂意一直做這份工作,不會想要退休,希望能一直工作下去,那現在這份工作就是適合你的工作。
並不是以「想不想退休」作為正確工作的衡量方式,譬如日本的動畫大師宮崎駿,他就退休了七次,然後再復出七次。對於一個健康的生產者來說,退休後的無所事事、輕鬆自在,並不是他所追求的,所以對宮崎駿來說,每次退休後一段時間,便會再復出,繼續工作,繼續使用他的能量。
(略)
Q:我對目前的工作沒有回應,想換工作,但又不知道人生的熱情何在,我該如何找到真正適合我的職業呢?
A:因為生產者的目標是要精通自己的能量,所以首先你要知道自己有什麼才能、技巧、技術,然後想辦法精通它,因為當你精通一項才能後,便能夠透過這項才能創造出好結果,然後從中獲得滿足感。
你可以檢視自己有什麼才能,然後精通它,再尋找相關的工作,這是一個作法。
要了解自己的才能,你可以尋找坊間任何有關性向測驗、才能檢測的工具都可以。你也可以利用人類圖這個工具,你可以去尋找個人解讀分析師,了解自己的設計,自己有什麼才能?你也可以去做職場解讀,探索自己在工作上的才能,協助你尋找適合的工作。
另外,你可以想想在過去的工作經驗及日常生活中,有沒有什麼事情是讓你很有熱情的?如果有的話,你可以研究是否可以把那些事情轉換成工作。
還有一個方式,就是讓你的薦骨帶領你,看它會不會幫你釐清你想做什麼工作?
你可以把你能想到的各種工作都寫下來,列出一張清單,然後請人問你:
「你想當工程師嗎?」
「你想當業務員嗎?」
「你想去咖啡廳工作嗎?」
「你想去當導遊嗎?」
「你想到國外打工度假嗎?」
……
就是先不要有預設立場,先不要想哪些工作適合或不適合自己?或是可行不可行?你可以想到什麼工作就寫下來,然後找人針對一個工作、一個工作的問你,或許你的薦骨會對某些工作有回應,你可以進一步考慮要不要去做那些工作?
當你透過薦骨回應來選擇工作,或許那就是適合你的工作、未來能讓你產生熱情的工作!
(更多介紹詳見《人類圖職場指南》/橡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