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許的願望,總有一個會是能夠一直快快樂樂。等到獨立生活後,才漸漸地發現,比起一直快快樂樂,我其實更希望能時時感到平靜。
而這本書正是由內而外的帶領你找到自己的平靜! 裡面有很多實際可以運用的方法、可以練習的技巧。令我覺得驚訝的是書中其實涵蓋了很廣的生活的面向,像是生活、職場、人生意義,甚至是人際關係和感情!
作者首先會帶領你向內察覺自己的想法、價值觀、意圖;接著向外擴展,仔細說明感恩和服務的重要性。
你是否總是對自己太過苛刻、總是看到自己的缺點比優點多更多?
總是覺得迷失自己,總是無法克制地活在比較之中?
總是覺得付出的太多,但根本沒有甚麼回報?
以下是我在書裡看到的幾個很喜歡的觀點!分享給大家!
不把弱點當成自己的失敗,而是,正是因為我的侷限,讓別人的天賦有了發揮的空間。
生活在一個太容易取得資訊的時代,我們很常不小心放太多精力在看見別人的優點,然後開始默默地比較,接著陷入認為自己根本不夠好的自卑感裡面。
但其實我們不必執著於自己的弱點,時常把它拿出來折磨自己一番。在自己人生的時區裡,不用為自己打成績,硬是和別人比較。我們可以花更多時間專注於自己有的、自己擅長的,而那些不夠好的地方,就讓別人恣意揮灑吧!
我執想證明自己,自尊想表達自己
作者在書中提出了「法」的概念:當你的人生目的,是你的天賦和熱情,碰上了宇宙的需要時,你就能夠活在法裡。
而書中也有提供一個小測驗來幫助釐清自己的吠陀性格,透過測驗了解自己的法,然後告訴你如何盡量活在自己的法裡。然而當你可以有意圖的活在自己的法裡時,就不會受到外在想望而分心。我知道我的目的,所以不擔心別人說甚麼,反而會過濾別人的意見。我不必拿自己與他人比較,反而會淨化自己的心靈,不過度自卑也不過度膨脹,所以可以以任何人為師、也可以允許自己脆弱,因為我不必證明自己無所不知、不必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而假裝。
就好像當心中知道自己追尋的價值觀,且知道自己其實很重要、也沒那麼重要時,就能放下很多這樣的「自己想像中的他人看我的眼光」。但這真的很需要歷練,去平衡這些心理、突破這些迴圈呢。
感恩能克服內心深藏的痛苦,同時也提升自尊
看到感恩的這個章節,作者點出了我從沒想過的觀點。其實感恩與自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為當我們自覺毫無價值時,他人對我們的慷慨相助,看在我們眼裡也會變得毫無價值、不值得感謝,甚至是排斥。
此外,當你沉浸在感恩之中,心緒就沒有機會往其他不好的地方去,所以可以克服深藏於內心的痛苦,甚至是轉化貧窮心態,重新將觀點聚焦於已擁有的一切!
你可以想想看,你自認為不該有的一次經驗是甚麼呢? 很多人會認為自己不該遭遇到一些鳥事,像是事故、失戀、被背叛;而很少人會認為自己不該遇見那些太過幸運的事,例如出生在資源充足的家庭、或是擁有改變命運的機會、還能保有生活的選擇權。從這裡出發,也許能開始看見那些已習以為常,但其實很值得感謝的事物!
散播愛與關懷並非一對一的交流,而是使之進入到慈悲的互聯網當中
我很喜歡作者提出的這個觀點! 有時候我們會想,為甚麼自己的付出得不到相對應的結果呢? 也許會開始覺得不平衡。
然而事實其實是在很多時候,我們也將從某地方得到的愛,回報在不同的地方。像是我們會愛上一些不愛我們的人,卻不用愛回報那些愛我們的人。很喜歡書中提到很美的一段話,出自於尚多明尼格馬丁:
「人們會因為一個理由、一個季節或一生的情緣,而進入你的生命。」
然而,你在別人生命裡所扮演的角色,不一定等同於他們在你生命裡所扮演的角色。
我覺得作者想表達的是,更廣泛的來看,愛是一整個網絡,因此我們付出的愛終會透過各種來源、各種方式,或許在一個意想不到的時間點,流回到自己身上!
愛是一份沒有附加條件的贈禮
若你執著於每一次付出後的回報,那麼當你每服務一次,你就增加了一筆待追回的欠款,在內心的匱乏裡不斷追討計較。
更全面的來說,作者認為服務是一種互惠。我才驚覺發現,其實沒有誰比較高尚,沒有甚麼服務能叫做「施捨」。
有些人的問題是心理上的,比方說焦慮、沮喪、孤獨,而對許多需要被服務的人來說,最大的難處是更為基本的食衣住行。
我們只是透過幫助他們解決這些較易克服的生活需求,來度過我們的心理挑戰,讓自己從中獲得連結感、意義感。因此我們需要的幫助,其實都是一樣多的。
這點也讓我覺得驚訝,確實在很多時候,我們透過付出愛,來得到心靈上的飽滿、精神上的滿足,而這些也是我們過程當中所得到的所謂愛的贈禮。
對於喜歡自我覺察的人來說,這會是一本很不錯的書,帶領你去思考情緒背後的意圖,巷內探詢自己的價值觀。
而這些對於在生活中時常感到迷茫的人來說,都是一種很重要、使你能夠將心中的北極星看得更清楚地練習,因此推薦給喜歡自我探索的人、想更加了解自己的人,還有跟我一樣也一邊迷茫易邊前進的人~
這裡看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