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工作是為了累積技能及生活經驗,整合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一直做,能夠培養專注力,堅持孩子每天的作息表,持之以恆,能夠培養次序感。要請孩子做甚麼事情要先告知,孩子做甚麼事情也先告知成人,能善用規則制定。溫和對待孩子的錯誤,若孩子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會錯,會養成安逸的性格。孩子不是不夠好才犯錯,而是在犯錯中學習更好。 教育孩子不能夠貪快,貪快會導致許多問題,比如吃飯要快變成喝牛奶,錯過訓練敏感期,習慣已經養成,就會懶得咬食物。孩子半夜不睡覺要調整喝奶的時間點,早上爬不起來要挖起來,慢慢讓他適應,中午再陪睡,長痛不如短痛,如果沒有調整,對以後的影響不好。孩子們如果沒有經過足夠爬的階段,貪快學走,感覺統合容易失調,肢體控制力較差易跌倒。如果孩子走一陣子就喊腿酸,更應該讓他多走路,因為肌耐力不夠。如果孩子跌倒,讓他自己承受,哭了不要馬上去抱起安慰,告訴他沒關係,自己站起來。民主尊重以及溺愛只在一線之間,要分辨清楚,要多看教養文章,思考如果自己遇到文章上的事情要怎麼面對。 也不要因自己的期盼而塑造操控一個人的人生,孩子在母腹中形成獨特性,生下後面臨的不同成長經驗,都應產生自己的思考與想法,多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從小就可以給幾個選項自己選擇,長大後的科系興趣也是讓孩子自己選擇,否則選了沒興趣的科系,可能塑造對生活沒有熱忱的性格,嚴重一點可能找不到工作,習得性無助,產生心理疾病。所以從小就要操作教具,累積成功經驗,培養挫折忍受力及獨立自主的性格。 教具操作跟教具設計相關的原因是,知道教具目的及流程,才知道如何設計好教具。並且要觀察孩子,才能夠看得出來孩子在引領之下能力的提升,以及需要的調整。工作每一樣都不一樣,要學習輪流等待,三四個孩子都想做貼工,就要掌握班級控制的技巧,引導孩子去做其他工作。家家酒的教具如果限制人數兩個人,可以讓小朋友按定時器,時間到了就換人。孩子必須遵守遊戲規則,才能享有自由。 淑燕 老師說蒙氏老師入門比較難,至少要三年養成,浸泡在蒙氏的環境裡面,運用理論及所學習到的,對應到現場,不如所預期所預料的,再回到思考點,是自己本身對孩子的發展專業不夠,還是太高估孩子能力。傳統式的教學只要按表操課,是被動式學習,不用煩惱課程設計,不用自己編列,替代性高,擁有的僅僅只是和幼兒間的互動。蒙氏老師需要付出較多時間心力學習成長,但付出都會回饋在本身。一般人會想要自己的孩子三歲融入團體,四歲認知比別人更多,大班要能銜接國小,但其實重要的是學會,建立自信,而不在於教得很多。當孩子的優點變缺點,要回想當時孩子的優點是哪一些,身為老師可以想想所有孩子的優點有哪些。當愛越深,越會造成巨大的傷害,所以我們專業度要夠。 當在看老師示範教具流程時,連身為大人的我都可能需要重複看,何況是孩子呢?所以示範教具流程時一定要慢,清楚,並且要有耐心重複示範。感謝老師四堂課的教導,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