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理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與孩子相處的方式有許多種,你較常使用什麼方式呢?你喜歡哪一種呢?
在幼教現場總是能聽到這些句子(催促、威脅、命令的語氣)
「我們要走囉,你再不快點吃完就不能跟我們去囉~」
「快點跟上、快點喝水、快點收拾、快去上廁所」
「你看幼幼班、小班的弟弟妹妹有像你們這樣嗎?」
「你去幼幼班給別的老師教,因為你都不聽我的話」
「我數到10....你要......」
「你的書包放在地上是要送給我嗎?」
「排隊排不好我們就一直練習,不用去玩了~」
「你沒有哭我才要幫你打電話給媽媽」
或是這類的句子(看似稱讚、鼓勵的用詞,但其實是想要孩子完成大人認為應該要做的事情、大人認為對的事情、大人認為這個年紀應該要自己完成的事情)
「我覺得你很棒,可以自己摺外套、整理書包」
「你長大了可以自己夾水果,自己決定要兩個或三個水果」
「你今天很像大姊姊,都有把事情做好」
「你今天沒有哭哭,我覺得你很棒~來~抱一個」

以前的我剛出社會耳濡目染,也常有這些句子出現,甚至脫口而出成自然。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厭惡這些句子,我不再催促、威脅,不再用這些詞鼓勵、稱讚孩子,而是認真、單純的傾聽孩子、尊重且重視孩子的感受與想法。漸漸發現,我與同事們都不太一樣....
開學第二天看見孩子在洗手台拿著菜瓜布刷自己的手,我覺得好好玩,只想了解孩子這麼做的原因,只想問孩子~「你為什麼要用菜瓜布刷手啊?」而不是直接制止、命令孩子放下菜瓜布,將菜瓜布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當孩子第一次離開家,與家長道別出現分離焦慮後,我只想好好感受、正視他的情緒,告訴他我知道他想媽媽,很難過、不舒服,不想待在這裡,但是媽媽下午5點會來接你。而不是安慰孩子會請園長幫忙打電話給媽媽,或是告訴孩子媽媽很快就來了。孩子需要時間認識、熟悉這個新環境、新同學,陪伴、給予安全感、信任與同理我認為更是重要。
當孩子書包或物品放不進去櫃子裡,我只想了解原因,好好和孩子研究為什麼放不進去,一起討論、嘗試各種擺放的方法,如果孩子允許我還想和孩子說說這件事情的感覺有哪些~將書包放好後有什麼感受?而不是直接協助或是責怪孩子為什麼沒有將書包或物品放好甚至威脅、強迫孩子。

教育的方法有很多種,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特色與理念,前陣子,學校要我們做一份簡歷,寫下一段教育理念。
我腦袋裡只浮現這幾個字...
「喜愛、享受與孩子一起探究、學習、創作、體驗的過程,以孩子的高度看他們的世界,尊重、聆聽他們的想法與需求。」
我喜歡玩,與孩子一起盡情的玩,用孩子的方式玩~ 與孩子一起探索未知的領域、搜尋資料、發現問題、揣測、天馬行空的想像....重點不在於目標和結果,而是過程裡那份熱忱、專注、探察、盡情且單純的玩~從玩中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一起感受喜怒哀樂多麼美好呀!

最近,在閱讀一本書-覺醒父母,從中獲益良多也認同作者對教養的看法,分享幾段話...
「接受孩子如其本然的樣子,接受,不是勉強為之而是主動擁抱孩子的一切。如果能在跟孩子互動時尊重他們真正的樣子,你也同時教導了孩子自尊自重。相反地,假如你試圖改變他們當下的狀態,改變他們的行為以符合你的認同,你是在向孩子傳達出一個訊息:你們的真正稟性是不足的。結果就是,你的孩子會開始戴上人格面具,讓他們與自己真正的樣子漸行漸遠。」
「當我們願意降低到孩子的層次,以更平等的方式進行互動,孩子就能以一種遊戲
的、不具威脅性的方式跟我們建立關係」
「如果我們對自己的不完美感到不舒服,拒絕暴露自己的過錯,我們就在教導孩子要
掩飾他們的不完美,然而,他們真正要學習的卻是:我們的目標不在於毫無缺失的
完美,而是要去擁抱我們即使有缺失也很完美的自己。」
「如果我們能從狹隘的自我中解放出來,在生命自動為孩子梳理他們的生長過程時,
單純的觀察他們的發展,孩子將會成為我們的老師。換句話說,活的真實能讓我們
不再將孩子視為一塊空白畫布,隨便在上面投射我們對孩子的想像,而是能將他們
視為同行的靈性旅伴,改變著我們,一如我們改變著他們。」
「一旦我們費盡心機要孩子聽從命令的方法失效了,我們的聲音會越來越大,立場會
越來越強勢。這種情況所帶來的疏離就是孩子會對我們說謊的原因,有時甚至是欺
騙、偷竊、更嚴重的還會拒絕跟我們溝通。」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Teresa Wa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都想要孩子成為特別的人,因為那也會讓我們自己感到特別。當我們向他人宣告自己的孩子學業優異、才藝過人、傑出表現,我們都很清楚自己心中會湧現何等驕傲的滋味,尤其在孩子仍年幼的時候,他們會配合著一切演出,逼迫他們自己來緩解我們私心的渴望。我們如此渴望孩子成功,其中一個理由是:我們比較容易透過孩子尋求認
有一天,我對孩子們說:「平常都是老師告訴你們現在要做什麼,老師叫你們去做什麼,今天請你們想一想,說說看你們想要做什麼~喜歡玩什麼~」 孩子們說~想去戶外溜滑梯、騎腳踏車、玩踩高蹺~ 我說好啊!沒問題!那我們待會就出去玩! 我告訴他們要注意安全,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 就這樣,沒有任何限制、沒有遊戲規則
我們都想要孩子成為特別的人,因為那也會讓我們自己感到特別。當我們向他人宣告自己的孩子學業優異、才藝過人、傑出表現,我們都很清楚自己心中會湧現何等驕傲的滋味,尤其在孩子仍年幼的時候,他們會配合著一切演出,逼迫他們自己來緩解我們私心的渴望。我們如此渴望孩子成功,其中一個理由是:我們比較容易透過孩子尋求認
有一天,我對孩子們說:「平常都是老師告訴你們現在要做什麼,老師叫你們去做什麼,今天請你們想一想,說說看你們想要做什麼~喜歡玩什麼~」 孩子們說~想去戶外溜滑梯、騎腳踏車、玩踩高蹺~ 我說好啊!沒問題!那我們待會就出去玩! 我告訴他們要注意安全,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 就這樣,沒有任何限制、沒有遊戲規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之所以重拾《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學齡前兒童篇》這本書,原因這本書早在兩年前就買回家,而我的老大都已經五歲了、幾乎不算是學齡前了,若不再趕緊看完,深怕書中有用的資訊來不及用上。
Thumbnail
在0~8 歲的早期教育階段,保護學習熱忱和動機更為重要。陪伴孩子學習英文時,父母及老師應以真誠互動和幫助理解為主。英文輸入方式包括共讀繪本/有聲書、唱兒歌、看卡通、日常對話等。
Thumbnail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在建立孩子自信與情緒穩定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僅可以促進精細動作、粗大動作和認知能力的發展,還能培養社會適應和情緒穩定等能力。父母在孩子的生活自理中可以運用拆解步驟、做好事前準備、瞭解孩子發展、保持正向態度和堅持原則等方法來幫助孩子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Thumbnail
  兒童工作是為了累積技能及生活經驗,整合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一直做,能夠培養專注力,堅持孩子每天的作息表,持之以恆,能夠培養次序感。要請孩子做甚麼事情要先告知,孩子做甚麼事情也先告知成人,能善用規則制定。溫和對待孩子的錯誤,若孩子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會錯,會養成安逸的性格。孩子不是不夠好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在課堂上我學習到一個觀念,不要用學習筷,學習筷是讓孩子用夾的方式去使用,拿掉學習筷之後反而不會用筷子,而兩歲可練習使用真筷子。剪刀也是兩歲可練習。也學習到可以問孩子對溫度的感覺「很冰嗎?還是一點點冰?」讓孩子回答時能感受自己的感覺,增進語言的表達。以及沙、水、石頭,是孩子不哭的三寶。  
Thumbnail
在公共場合,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是學習的機會,遇到孩子過於活躍時,我們是否真的需要立刻制止?或許,透過溫柔指導和正面溝通,我們可以教會他們更多。 以身作則,是對他人的尊重,更是對孩子最直接的教育。當我們在他人面前謙卑示範,孩子學習到的,遠比單純的「不要」來得多。 一起探索如何在肯定中引導,讓孩子學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之所以重拾《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學齡前兒童篇》這本書,原因這本書早在兩年前就買回家,而我的老大都已經五歲了、幾乎不算是學齡前了,若不再趕緊看完,深怕書中有用的資訊來不及用上。
Thumbnail
在0~8 歲的早期教育階段,保護學習熱忱和動機更為重要。陪伴孩子學習英文時,父母及老師應以真誠互動和幫助理解為主。英文輸入方式包括共讀繪本/有聲書、唱兒歌、看卡通、日常對話等。
Thumbnail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在建立孩子自信與情緒穩定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僅可以促進精細動作、粗大動作和認知能力的發展,還能培養社會適應和情緒穩定等能力。父母在孩子的生活自理中可以運用拆解步驟、做好事前準備、瞭解孩子發展、保持正向態度和堅持原則等方法來幫助孩子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Thumbnail
  兒童工作是為了累積技能及生活經驗,整合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一直做,能夠培養專注力,堅持孩子每天的作息表,持之以恆,能夠培養次序感。要請孩子做甚麼事情要先告知,孩子做甚麼事情也先告知成人,能善用規則制定。溫和對待孩子的錯誤,若孩子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會錯,會養成安逸的性格。孩子不是不夠好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在課堂上我學習到一個觀念,不要用學習筷,學習筷是讓孩子用夾的方式去使用,拿掉學習筷之後反而不會用筷子,而兩歲可練習使用真筷子。剪刀也是兩歲可練習。也學習到可以問孩子對溫度的感覺「很冰嗎?還是一點點冰?」讓孩子回答時能感受自己的感覺,增進語言的表達。以及沙、水、石頭,是孩子不哭的三寶。  
Thumbnail
在公共場合,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是學習的機會,遇到孩子過於活躍時,我們是否真的需要立刻制止?或許,透過溫柔指導和正面溝通,我們可以教會他們更多。 以身作則,是對他人的尊重,更是對孩子最直接的教育。當我們在他人面前謙卑示範,孩子學習到的,遠比單純的「不要」來得多。 一起探索如何在肯定中引導,讓孩子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