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蘭卡有兩條著名的火車路線,一條是緊鄰西部海岸線的海上列車,從Galle一路延伸到首都Colombo,另外一條是穿梭於中部山區的高山列車,其特色吸引著眾多旅客朝聖。網路上也有不少照片看到人們將手和頭伸出車外,透過相機盡情捕捉壯麗美景的照片。
然而,對於我而言,搭乘斯里蘭卡火車的體驗並非如旅客鏡頭呈現那般美好,當下的心情只能用糟糕透頂四個字來形容,不過,現在回想起來,這也是旅行的一部分,越痛苦,記憶越深刻。
我們這次的行程是從Ohiya搭乘火車往東南方到Haputale,屬於高山火車的路線之一。Ohiya是離霍頓平原國家公園(Horton Plains National Park)最近的一站,中午結束Horton的行程後,就請司機放我們在車站,透過不同的交通工具來認識斯里蘭卡的面貌。
我們一行人匆匆忙忙來到車站時,卻發現12:50的車已經開走了。無奈之下,只能等待14:23的火車。然而,當我們來到售票處後,卻發現那裡空無一人,也沒有自動售票機這種東西。於是,便開始在車站裡閒逛,有一搭沒一搭的和其他旅客聊天。一聊之下,才知道連10:53的火車都還沒有到,也聽見一些旅客對於此事的抱怨,畢竟他們從10:30等到現在,已經近三個小時了。
沒錯,這就是斯里蘭卡的風格。老實說,在旅程的尾聲,我對這個國家實在沒什麼好印象,大眾交通工具不準時、行政人員效率差,以我們的觀點來說,這是懶散、沒效率,不過,後來也漸漸開始接受這件事情,畢竟每個國家的風俗民情本來就不盡相同,有時候也會回頭思考是不是我們的生活一直以來都過得太汲汲營營了。況且,既然踏入別人的地盤,就該入境隨俗,而不是用我們戴著有色眼鏡去看這一切。
在一團亂的過程中找到樂趣,是我在旅行時努力學會的事情。
就如同最一開始台灣鐵路的發展,起初是為了運送煤礦而於基隆八斗子建立輕便鐵道。斯里蘭卡的鐵路也經歷了相似的歷程。
19世紀,斯里蘭卡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種植區。在英國人接續荷蘭統治後,透過鐵路運送至海港,並出口至英國及歐洲國家,鐵路可以說加速了斯里蘭卡咖啡產業的發展。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病蟲害,顛覆了斯里蘭卡的經濟格局。19世紀末,咖啡葉鏽病席捲斯里蘭卡,而大規模、高密度的單一作物種植方式,使得咖啡產業幾乎可說是全軍覆沒。為了挽救經濟,英國政府便引進茶葉等作物種植。而這一行動,將斯里蘭卡推向世界知名的紅茶產地。
為了滿足茶葉運輸的需求,斯里蘭卡的鐵路系統也得到了擴建。新的鐵路路線延伸至茶葉產區,將茶葉運送到可倫坡等港口出口至海外。此外,鐵路也運送勞動力、機械設備等物資至茶葉園區,為茶葉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設施支持。
除了茶葉之外,斯里蘭卡的鐵路還運送橡膠、椰子等其他經濟作物。鐵路網的擴展,促進了斯里蘭卡經濟的發展。
在月台上等車時,我觀察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當列車即將行駛到站時,站長便操作站內的閉塞器,按壓取出環狀的大路牌,當火車經過時,站長會將路牌交給到來的列車長。這個路牌就像是一個憑證,主要目的是確保單線鐵道上每次只能通行一輛火車。
這種使用路牌作為行車憑證的作法,在台灣早期的鐵路系統中也曾使用過。有位同行的友人是個鐵道迷,在斯里蘭卡重新看到這樣的行車方式非常興奮。他還說,如果是直達車,駕駛員就會展現他套圈圈的技術,將路牌拋進一根螺旋狀的受器,就像是在表演一樣。
在火車站等待購票時,我深刻體會了斯里蘭卡的悠閒步調。售票口遲遲沒有人,旅客們也只能耐心等待,等待的時間似乎沒有個盡頭。一個小時過後,售票口終於開啟,應該是火車即將到站了。
斯里蘭卡的火車票非常特別,是如同名片般的硬式車票,上面以鉛字印刷列車資訊。這種車票讓人彷彿穿越時空,回到了台灣鐵路尚未電腦化的年代。
同行有一位友人是對於這樣硬式車票十分著迷,後來他到了每一站還向站長詢問是否有多餘的車票,他想要收藏。站長也很熱情,拿出了幾張不同顏色的車票送給他。原本以為車票不同顏色是代表不同的艙等,但一問之下,才知道是剛好製作的時間不同而用不同的顏色的紙,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火車分為三等艙、二等艙和頭等艙。其中,頭等艙需要事先訂票,二等艙的空間較大,可以站可以坐,而三等艙則是空間最小、價格最便宜的。我們這次購買的是三等車票,想說站一下很快就可以下車了。
終於,在等待了約一小時半後,火車終於駛進車站。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Time is money(時間就是金錢),但在斯里蘭卡,時間是最不值錢的東西了,花了好多的時間在等待上。
這是我們第一次搭火車,大家止不住興奮,拿起手機拍攝火車進站的畫面。正當夥伴們還在興奮拍照錄影時,其他旅客已經蓄勢待發了,待車子一停下,一場混戰拉開了序幕。車廂內外的人群瘋狂地推擠著,都想搶先上車或下車。我一看苗頭不對,呼喚著大家趕緊上車,否則再錯過再錯過這班車,不知道又要再等多久了。
此時,我緊緊跟著前面一位英國女孩的身後,擠上擁擠的火車。她獨自一人在斯里蘭卡旅行多日,透過大眾交通運輸工具來往各處,早已「行」的像當地人了。不過,在搭過斯里蘭卡的公共運輸後,我真的寧願多付一點錢讓自己舒適一些。
車廂內擁擠不堪,乘客一個緊貼著一個。空氣中混雜著濃郁的汗水味,夾雜著些微的椰子和肉桂味道。雖然距離目的地僅有兩站,但這段路程卻顯得格外漫長。縱使我站立在靠近門口的位置,卻依然感到呼吸困難。伸長脖子看著車窗外飛逝的風景,我們不禁感嘆,當地人會選擇掛在車門外也並非沒有道理。
透過這段火車之旅,我們看到斯里蘭卡不一樣的面貌,也讓我們對台灣的鐵道旅遊有新的思考。台灣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風情,這些景觀與斯里蘭卡相比毫不遜色。此外,台灣的鐵道設施和服務也更加完善,火車車廂舒適、車站服務便利、鐵道沿線景區完善,這些都是目前斯里蘭卡仍比不上的。不過,事實是,來台旅遊的外國人應該還不及斯里蘭卡的一半吧(主觀感受)!
因此,我們認為台灣觀光局應該更加重視鐵道旅遊的發展,推出更多特色鐵道遊程,加強鐵道設施與服務,並加強鐵道旅遊的宣傳推廣。相信透過這些努力,台灣的鐵道旅遊一定能夠吸引更多遊客前來體驗,成為台灣觀光產業的重要亮點。
搭完火車的最後一站,我們來到九拱橋。
九拱橋位於斯里蘭卡中部地區的埃拉(Ella)小鎮,是一座由石塊砌成的九拱形鐵路橋,建於1921年,是英國殖民時期所建造,座落於茶園與森林之間,至今依舊堅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