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4談錢好俗氣?〉說了一個資本市場力量與零售大亨沃爾頓的小故事,今天我們要來介紹「自由婚姻」的背後機制!
咦,這與我們的經濟主題有什麼關係呢?
我們都知道「門當戶對」、「媒妁之言」與「指腹為婚」是遠古傳統(誇飾法XD)。民國初年,「自由戀愛」的概念剛從西方引入,詩人徐志摩為了追求林徽音,還給當時的新文化運動驅動者與恩師梁啟超信中說了:「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去尋找那唯一的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不過,為什麼在此之前,古老的東、西方傳統都盛行「門當戶對」這件事呢?
那是因為,當你需要融資借款,是否有足夠的信任圈,將決定你的商業與發展機會——「聯姻」能擴大、強化信任圈。
這是為什麼呢?
在沒有足夠信任以前,今天簽了約、交了錢,明天對方是否會捲款潛逃?商品的品質是否可靠?有了親戚關係,多少能鎖定對象、訴諸輿論,使對方有所忌憚。
因此,愈傳統、法治愈不可靠的社會,就愈需要以血緣、關係來連結彼此,這是規避外部不可靠與市場機制不足的方式。這種降低風險的需求,使「婚姻」成為養子防老與經濟互助的手段!
不只是交易雙方重視「信任」,企業內部也涉及信任問題,表現在代理人的接班及與其他公司、個人交易是否有信任。
最具特色的就是日本「女婿養子」的模式,日本松下集團 (Panasonic) 自1918年創辦後,第二任董事長松下正治就是創辦人松下幸之助的女壻養子。三井集團成立於1673年,歷代掌門人也有幾位女壻養子。Toyota創辦人豐田佐吉,19世紀末原以紡織業起家,1936年正式進入汽車製造業。豐田佐吉後來就將家業交由女壻養子接手。
日本大企業利用家的傳統力量,圍繞血緣延伸擴大,降低被背叛的機率。這種「女婿養子」的模式,不只能在兒子裡挑選繼承人,女婿養子所帶來的競爭壓力,猶如鯰魚效應,更能確保接班人的能力,也降低「富不過三代」的機率。
解釋了傳統婚姻的背景,我們來看看為什麼感情開始主導婚姻制度呢?
原因當然很多,其中之一是經過中世紀末開始的文藝復興、思想啟蒙。18世紀末,西方人對「人為什麼活著」、「人是什麼」進行許多反思,這些思考反映在婚姻上。
另一個原因是經過16至18世紀的發展,市場愈來愈發達,保險、借貸等金融行業足夠發達,讓人們可以依賴市場,解決生活與安全的問題。
意思是當我們需要集資、保險等,都只要到市場尋找特定商品服務,不再綁定家族與血緣關係,淡化了婚姻的利益因素。(小補充:家庭宗族的互助互保因為大家住在附近,互為鄰里,如果一遇到災險,就會共同陷入危難。所以人類還需要其他的避險安排——商業市場便是其一。)
法治可靠,就不需要完全採行「聯姻」來保障交易的信任。市場、法治發展帶來更多的個人自由,提供更多追求幸福的可能。
在韓劇「淚之女王」中,我們的海仁社長之所以可以與賢祐自由戀愛、打破階級,就來自於法制保護與市場發展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