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伍迪艾倫擅長在愛情故事中嘲諷可笑愛情與帶入現實感讓人感同身受,敘事在內外觀點拉鋸。
《藍色茉莉》劇情描述紐約貴婦茉莉〈凱特布蘭琪飾演〉因為富商老公涉及金融犯罪生活突然從雲端跌落谷底,財產被法院查封,只好投靠在舊金山超市當服務生的妹妹〈莎莉霍金斯飾演〉。開始以有錢人的觀點過著手足胼胝的打工生活,電影並不是在談「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類司馬光《訓儉示康》的道理。
比較讓我好奇的是,電影以富商老公破產自殺的時間前後交叉剪接的方式,除了引人入勝的情節,有如電視八點檔時常講述男女主角在貧富之間流轉的劇烈反差,當然這是伍迪艾倫的強項,除此之外以社會階級傳達的愛情觀點是不是還有什麼更深入的意識形態或哲學意涵?
讓我想到以往好像比較大多描寫單一階級,大多是中產或是較富裕經濟條件的男女情愛之間,這次描寫貧富之間階級差距的愛情觀,直覺就想到這次可能涉及的美學政治性。
一如劇情帶有伍迪艾倫式犬儒(Cynicism)入世又嘻皮笑臉地讓結局像是回到原點。從愛情是自私的,指涉的是:人也是自私,在此並非說是人類沒有大愛、同理心,而是《藍色茉莉》中的「自私」指的是孤獨的人們,而愛情讓人不覺得孤單,卻殊不知另一半是自我的映射。如同片名茉莉花的有一句花語:「你/妳是我的生命」。
故《藍色茉莉》十分高明的開頭與結尾同樣以女主角因為失去愛情與財富陷入精神疾病,自言自語活在過去幻夢,除了是表面上活在消失過往的深層憂鬱中,裡層指涉著對於人類社會之於愛情的精神狀態:性格決定一切!有沒有很熟悉這樣勵志書籍的標題,那更像是伍迪艾倫沒有說出來的政治玩笑,偷偷譏諷著社會主義者:別傻了,其實社會根本不存在(註)。
就像是片尾妹妹與重修舊好的情人搶最後一塊披薩有些俗濫的調情畫面,並非只是戲劇效果,而是好比現實中在夜市看到情侶的嘻笑打鬧,自己正在一旁以社會學方式在思考夜市作為約會場所和階級有什麼複雜關係時,意識到夜市中許許多多戀愛之人而言,其實事情(愛情)就是面前所發生的那麼簡單。
(註)不是說社會真的不存在,而是對於社會性的思考,我與他人關係的思考,對於電影中追逐愛情的人們是複雜的。